APP下载

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应对机制研究

2018-03-27孟佳王晓蕾

科学与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群体性利益政府

孟佳 王晓蕾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公民的权利和生活得到了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然而,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国家、政府、企业和人民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些社会矛盾的激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性事件,其中包括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本篇文章旨在探讨群体性事件的含义、类型、特点和我国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以及我国地方政府该如何应对等,以更加深入了解这一社会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群体性事件带来的危害,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的权益,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应对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文化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社会矛盾也在不断激化,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逐年增多,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例如,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安徽马鞍山事件等。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旨在通过探析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群体性事件概述

在探寻政府的应对机制之前,首先应该对群体性事件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因此本篇文章从群体性事件入手,通过对其含义特点类型等方面来认识群体性事件。

一、群体性事件的含义

群体性事件作为当今社会广为流传的词汇,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群体性事件这一表述方式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1950年到1970年,一般称之为“群众闹事”,1980年到1990年,依次出现过“突发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群体性闹事事件”等,直到2003年,“群体性事件”的称谓才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不同的学者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从人民内部矛盾入手,有的则从共同利益角度出发,在这里,笔者将引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在 2004 年制定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中的观点,将群体性事件定义为“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

二、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其特点,群体性事件也同样如此。对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个事件,从而为在解决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时能够提出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对策。

首先,主体的群众性和广泛性。群众性是群体性事件最主要的特征,它是指每一起事件都是由某一特定群体参与进行的。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其参与人数会达到成百乃至上千甚至上万。群体性事件的主体也十分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农民工和下岗工人,还包括一些学生、教职工、个体或其他社会各阶层人员。

其次,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群体性事件不仅表现为集会游行、罢工罢课、以及请愿、上访等非暴力的形式,还包括一些由于群体的情绪过于激烈、失去理智而采取打砸抢伤、阻碍交通等暴力形式来解决矛盾,但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行动。

最后,传播的快速性。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快,一旦爆发群体性事件,就会以公开的方式,在网络上迅速的传播开来,加之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的广泛运用以及网络段子手的推波助澜,导致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就会迅速得到传播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现状

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数量不断增多也展现了新的态势。参与人员数量增多,人员构成复杂,对社会的影响会更加持久,采取的措施也更加多样化。综合分析近几年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不难发现,地方政府在处置这些事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

(一)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能力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危机的预防以及危机升级的预防比单纯的某一特定危机事件的解决来的更加重要,因为,如果能在危机未能发生之前就及时把危机的根源消除,则均衡的社会秩序得以有效保障,我们也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好预防工作,能有效地减少事件带来的危害。如果可以建立预防机制并形成一套能够快速反应的应急体系,就可以较为快速的获取相关信息,从而科学决策。然而在现实生活,我国地方政府往往过于被动,只有当事情发生了才重视起来,这就是典型的预防能力不足导致的。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谎报漏报的情况,这些情况也为建立正确的预防机制产生了阻碍。

(二)现场处置不力

在群体性事件的所有处理过程中,现场处置这个环节最重要。然而从近几年的案件研究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的现场处置能力较弱。有些完全可以在事件发生的初期就能够妥善,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性领导顾及自己的政治业绩,怕担负责任,加之获取信息能力较弱和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导致现场处置不当,没有在最佳时机处理事件,导致事件的进展越来越糟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例如,2008年发生的一起轰动全国的“瓮安事件”,当地政府距离事发地点还不足1个小时的车程,然而却在事发4个小时后才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解决措施,引发了群众的不满,游行示威的人员不断增多。

(三)网络舆情控制能力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种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该如何应对这一新变化成为地方政府的又一难题。分析近几年来的案例,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控制方面存在着能力方面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机构设置方面,虽然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科室进行管理,但是在如何应对,由谁应对方面都不明确,并沒有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其次是我国缺乏专业性的人才进行操作,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网络舆情。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控制方面还有待改善。

三、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机制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扰乱社会秩序,阻碍社会发展,因此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应对机制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群体性事件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根据中国具体国情,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机制。

(一)提高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对地方政府进行应急管理能力训练,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这种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应急管理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综合训练。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把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上日程,并高度重视这项训练。为了提高各地方政府基层领导的政策制定能力,解决现场突发状况的能力,安抚群众情绪的能力,协调各方利益的能力等,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班和培训班,在把握新时期新环境下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各地方政府领导体制和工作模式,以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二)提高地方政府的预警能力

群体性事件虽然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但是任何群体性事件的爆发都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有一些偏离社会发展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任由其发展,必然会成为隐患。因此提高地方政府的預警能力,建立预警机制就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通过协调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调整各种利益关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也就意味着要提高政府能力,当今有许多群体性事件都将责任的源头指向了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这就说明基层政府在管理模式、职能定位方面存在着不足。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能,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认真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诉求。当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政府或企业发生冲突时,地方政府应该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防止出现执法不公的现象。政府能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能够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或者减轻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四)完善公民利益诉求机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国家的职能,当人民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提出诉求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人们的维权之路。因此,建立合理的利益诉求机制,畅通民意表达途径是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努力建设新的维权模式,建立建全及时有效的沟通途径,与人民群众时刻保持联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努力使各种利益诉求合法化、制度化,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方式的合法性,取缔非法方式。

(五)加强法治建设,规范公众行为

通过对西方国家的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我们发现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更加法制化,规则化的解决群体性事件,也可以减轻因它造成的危害。一般来说,公共参与是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活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现代政治文明程度,但在转型期的中国,我们没有系统又规范的公共参与准则,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制度规范的公共参与,这些不符合规定的公共参与并未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引导人民群众以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诉求,既有利于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也有利于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

参考文献

[1]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中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2]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

[3]肖唐镖.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概念、类型与性质辨析[J].人文杂志,2012(4).

[4]肖文涛.治理群体性事件与加强基层政府应对能力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6).

[5]王培祥.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探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群体性利益政府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I Love You, Dear China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关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思考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