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术讲座对大学生专业发展的作用

2018-03-27任卓

文教资料 2018年34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

任卓

摘    要: 学术讲座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载体,是专家学者多年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展示,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大学生作为这种教育形式的受体,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对专业隐形知识的积累和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学术讲座    大学生学习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学科不断涌现,现代科学高度融合,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高层次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除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体系之外,还应拓宽视野,适应知识高度融合的趋势。学术讲座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各位专家学者多年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展示,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无疑满足大学生专业知识积累与多样化的需要,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当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学术讲座是隐性知识的重要载体

一场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活动能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接触新知识的前沿平台,以及学习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重要机会。有既定的专业性,是一次知识面与综合能力素质的扩充。学术讲座具备如下特点:

1.选题丰富多样,具有文化性。进行学术讲座的专家来自各地各学科领域,有着各自的地域文化及学科文化背景,处于不同文化系统中的专家们往往在研究方向构建个人的隐性知识“体系”,自然科学是如此,社会科学也是如此。学术讲座的选题有代表性,是该专家研究学科发展最前沿的知识,也是浓缩了研究成果的精华,反映了当下社会最新的文化特征。

2.教育效果的个性化与隐性化。和传统课程知识体系不一样,学术讲座中各专家的观点并不一定会被每个受众接受、支持,知识传递方式不会像学校课程那样具有系统性和广泛性。学术讲座是专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其研究经验与心得的总结,很难说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对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参加学术讲座,熟悉专家学者,获知学科发展前沿,并不是我们参加学术讲座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了解专家学者讲座背后的学术思想,对讲座内容进行后续思考和领会,思考其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启示与作用。毕竟现下世界知识的创新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成果和学科发展前沿之上的,因此,参加学术讲座,获取隐性知识是学习的一条有效之路。

二、学术讲座对大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阶段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掌握专业内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学习形式不应仅仅局限于短暂的课堂上。重点突出的应是专业领域内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参加学术讲座作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给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1.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积累与创新。大学生如何增加知识的储存量?课堂学习,课题研究,还是自我学习?这其中有时间的问题,也有学习方法的问题。讲座作为学习的拓展与延伸,无疑可以让大学生开阔思路,实现知识积累。经过专家精心准备的讲座,能介绍各学科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及发展态势,可以为大学生增加信息储备,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能从讲座中见识专家学者精辟、独到的见解,而且在思维方式上能得到更新和启发,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知识的积累与创新。学术讲座以多种学科、多种逻辑思维出现在学生面前正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需要。

2.有利于大学生专业性和多样性的发展。就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而言,许多学科交叉、融合衍生出新的学科门类。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还有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较之单一学科,多学科融合,有利于拓宽专业面,更能从根本上把握不同学科间的内在相关性,培养出具有多重研究背景、具有创造力的卓越型人才。同时,建立在多门学科的研究基础之上更有利于产生创新突破型成果。大学生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加强多学科渗透,对不同领域加以关注。

学术讲座活动是文化知识传播的直接途径,多呈现科学研究最前沿的知识。同时,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学科多样,因此,大学生能聚焦于自身所学学科的发展动态,也能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思考自身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找到科学研究新的生长点。同时,大学生通过讲座平台,亦能找到某研究领域的良师益友,突破单一学科的固有思维模式,促进学科知识、思想的相互渗透与互补,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

3.有利于大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学术讲座灵活性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与见解,与讲座者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激发科研灵感,体现出学术上的大胆进取和独立思考的精神由传统被动式单向“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究”。听讲座的过程是在生动的实践和丰富的体验中完成的,有利于大学生专业批判思维的发展。讲座尾声的提问和自由讨论环节,可以加深对讲座主题的认识。做学问不但要学还要问,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才能解决问题。听讲座,认同主讲者的观点,有收获;不同意主讲者的观点,另有思索,提出问题,经历了质疑的过程,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更是收获。

三、大学生参与学术讲座应注意的问题

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重要的环节,我们能获益匪浅,但是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1.充分重视学术讲座的功能。学术讲座与常规课堂教学不同,它不考勤,不考核,学术听讲自愿,选择自主,来去自由。学术自由、学习自由是最大特征。在没有常规量化考核的机制作用下,学術讲座并没有得到一部分学生的重视,有的学生仅局限于参加本专业内的讲座。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多维学科知识的形成、交流与传递变得困难,而这种交流与传递、思维的碰撞恰恰是隐性知识的转化、共享和更新的重要途径。在学术报告过程中,交流的是大家在研究过程中多年积累起来的研究心得精华。因此大学生教育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学术讲座这样的学术交流平台,迫切需要充分交流的知识共享,换言之,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学术讲座的教育功能,这能避免很多研究上的弯路,使研究更加顺利进行。

2.要带着自己的思想听讲座。每每参加学术讲座,不少人对专家、大师很佩服,他们观点新颖、独特、理论深刻,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是个人研究的精华,报告中必然有许多闪光之处,我们为之叹服不奇怪,可学习与创新忌讳的是盲从。专家学者每准备一个讲座,虽然对其所讲内容有全面、细致的准备,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都是基于个人研究视角。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学会质疑,不能盲目附和专家学者的观点,听学术讲座时,必须学会提问,要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思考,敢于在知名的专家和学者面前提问,无形中能开阔思维,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素质。

另外,我们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大可不必介意专家学者的身份,不要把他们当成高高在上的权威者,最好把自己和专家学生想象成普通的交流者与对话者关系,因为只有在平等前提下才会有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才能引发你进入更深的境界。诚然,也不是对讲座全盘否定,也不是否定得越多就显得你会思考。总而言之,带自己的思想听讲座,有助于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形成。

3.要将隐性与显性知识整合起来。在学术讲座过程中,面对显性呈现的知识,我们不可能马上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要在实际调研中深化理论学习,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最终将显性化的知识纳入个人的知识体系当中。大学生要对直观获取的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从本质层面把握现状,在实际调研中深化理论学习,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以此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大学生的实践研究是大学生现实的改造客体,变革原有事物和引入新事物的过程,这些新事物其实是通过一个个隐性知识点显露出来的,研究主体将这些点通过思维的加工或不断试验等手段将其明晰化、显性化的过程,这也就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在研究者自我理解、认识的过程中产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检讨、修正、批判或利用,直到形成较为满意的表征基础。大学生的科研实践离不开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很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相互转化,在理论中丰富自我,在实践中反思自我。

总之,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百利而无一弊。有目的、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参加学术讲座既能使大学生充分共享研究内外的资源,从而把握学术界最新动态,又能对某一问题、某一领域展开深度研究探索,通过不间断学习,强化终身学习理念,最终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谢辉.组织隐性知识整合及扩展机制研究[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石中英.关注缄默知识[J].山西教育,2004(06).

[3]倪彬,李晓红.隐性知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4]陈明灿.注重隐性知识:强化大学生培养过程管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8).

[5]段成芳.隐性知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03).

[6]钟红英.隐性知识特性及表现形式的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5(03).

[7]陈秉公,赵俊芳.“后专业时代”大学学术讲座的历史使命[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6(05).

[8]薛惠锋,扶庆华.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六级培养模式”[J].学位与大学生教育,2006(03).

[9]杨充菲.浅析大学生的知识积累[J].学位与大学生教育,2005(04).

[10]段蓉芳,童建.学术活动在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J].醫学教育探索,2007(06).

[11]郑肇青,张策.学术讲座对教学和科研的促进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项目:公费定向师范生教育信仰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XYS14 S1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
如何处理初中信息技术中的隐性知识
初中历史教科书插图中的隐性知识研究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隐性知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