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之以情”才能“感之以趣”

2018-03-27韩琳

教育界·中旬 2017年8期

韩琳

【摘要】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多起来了,然而教师的示范读却少之又少。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重视学生多读的前提下,也不能忽略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更不能忽视了教师范读文本的作用。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文本,与文本实现真正的對话。范读能使教师的引领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

【关键词】教师范读;范读作用;范读方法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开始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读的情境和时间,引导学生或是 “动情诵读”或是“静心默读”,并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让学生在思维和情感的碰撞中读懂文本,获得体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语文教师的范读。有人甚至认为“语文课教师不必范读,只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多起来了,然而老师的读却少了。教学证明,语文教学在重视学生多读的情况下,也不可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更不可小瞧老师范读的作用。

所谓范读,就是老师的示范朗读。语文的范读可以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感染学生,引导其欣赏课文,提高欣赏水平。再说,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往往会激起学生的模仿天性。因此,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的熏陶。范读是文本理解的一个重要导航。我在平时范读后通常还让学生模仿我的语气当小老师读。这样无形之中就激发了他们读书的兴趣以及主人翁的姿态,从而对读书这原本枯燥无味的事情充满了兴趣。

范读,是教师把自身对文本的体验之后的感悟以有声朗读的形式正确、规范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虽然它与录音同有着示范作用,同是朗读的信息提示,但是,教师范读的声音更贴近学生,更有形象性。学生听着范读,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借鉴。在阅读教学的不同环节中,范读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一、范读,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我们都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当我们读到情节的矛盾点时,心里就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下面出现的结果与我想的是否一样。这种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预测和设想,就是阅读期待。阅读期待可以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向往和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文本,通过教师的范读,甚至是夸张的范读,为学生创造阅读情境,制造阅读悬念,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激活阅读欲望,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以及效率。

二、范读,在倾听中学会读书

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限,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多通过示范,以期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初读效果。如《在大海中永生》一课中,“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这是长句,学生在朗读中经常出现破词断句的现象。在范读前,教师先引导学生梳理句子,弄清内容;接着,让他们自己读读,指名个别读,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疑义,这与他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的语感不吻合;而后,老师的范读,提醒学生认真听,听出停顿处,用笔在文中做记号。这样,在对比中,学生明白了句子在何处停顿,“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教师读时语调舒缓,读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学生既学会把句子读通顺,又懂得在朗读中,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积累读书的方法。

三、范读,在情境中受到熏陶

学生要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只有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才能实现和作者心灵以及情感的交流。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很难进入这种境界时,教师的范读就是最有力的引导。

《二泉映月》一文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领悟阿炳创作乐曲的那一段。教师可先让学生在认真观察文中的插图的基础上自由读课文的第4、5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在读中,学生体会到了第5自然段中描绘的画面。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不够的,学生还无法用他们的读来表达感情。师:读得很用心!请先在脑海里浮现文中的插图(教师稍停几秒钟,给学生时间上的缓冲,为倾听文本做心理准备),听我读这两个自然段。

教师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为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中的情境铺设了情感的基调——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在二泉边,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潺潺的流水声。在这境界中,阿炳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二胡音符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时而升腾跌宕,时而低缓连绵,倾诉着人世间的悲凉、命运的坎坷、贫穷与希望……接着,因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画面流动起来了。此时,学生感受着教师范读所带来的语言文字魅力,更进入了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的情境——从教师的范读中,学生体会到的阿炳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他们为能听到阿炳的演奏而兴奋,体会到了他对音乐的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文本,与文本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师的范读不但要教会他们读书,还要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范读。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教师范读课文也是对学生“授之以法”。教师在范读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代替教师范读,但时机与次数要把握好,不能过多。范读也要讲求一定的方法。

教师在范读前,一般先要对学生进行激发,每次范读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进行一定的反馈。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绪,揭示听读的要求,简介作品的背景。反馈的形式有许多种:朗读、复述、答题、说说感情。教师范读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示后,一般要静两三分钟,给学生和教师集中思想,酝酿感情,调好气息,以便让范读发挥到最佳效果。在范读结束后,也要留一些静场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回味的余地。如我在教《菩萨兵》一文时,在范读前先对学生介绍了这篇文章所写的年代,当时的背景,然后静了一两分钟,等学生都用渴望的眼光看着我,我才开始范读。范读后,我不是马上让学生来朗读,而是静场了一会儿,等学生都回味好了,我才来检查学生的反馈。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范读,在回味了文章的感情后反馈,听的质量和反馈的效果与以前大不相同,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教学前教师先酝酿好感情,朗读好课文,当教师的朗读激发起学生的情绪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时,更容易唤起学生朗读的激情,从而为理解文本奠定基础,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范读能使老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教师的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