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博兴:菜农用手机管理大棚成时尚

2018-03-27赵秋丽李志臣李超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杨村青椒拱棚

赵秋丽 李志臣 李超

2月17日大年初二一早,山东省博兴县店子镇大杨村59岁的菜农杨明良起床后来不及洗漱,第一件事便是打开自己的智能手机,低头摆弄了好一会儿。

“刚才大棚里的温度高了,我打开放风机放放风,给棚里降降温。”杨明良笑着亮了亮手机,意思是大棚的温度可以用手机控制。

大杨村是博兴县周边闻名的青椒、西红柿产地,杨明良是村里的青椒种植户,去年他承包了村里新建的一个特大冬暖式大拱棚。

“这种大拱棚长260米,宽有32米,最高的地方有6米高,每个棚占地12亩,一个棚足足有原来10个棚的面积。”在跟随杨明良去大棚的路上,他一边介绍大棚的情况,一边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玩棚就是玩温度,温度不合适了,种什么东西都长不好,以前大棚调温都是依靠人工放风,现在我们都靠这个自动放风机。”老杨说的自动放风设备,都安装在大棚内的柱子上,每隔50米配置一台,设备的液晶屏上显示当时的温度、湿度等参数。杨明良介绍,当设定好温度以后,哪一段需要放风,这个区域的设备就自动开启放风,温度合适后,设备自动关风。

“如果人工来放风的话,上午要放两次,光这个时间就占用了两个小时,下午关风再占用1个多小时。现在,只要手机能上网,大棚里的温度、湿度,放风机的工作状态都在手机上实时显示,出现什么故障、问题,也在手机上报警。”杨明良坦言,使用这些智能设备管理蔬菜大棚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再也不需要一天往返跑好多趟,比以前轻松多了。

有了自动放风设备,大棚温度能够更精准、及时地调控,那么蔬菜的浇水施肥问题怎么解决呢?面对这个问题,老杨又笑了:“当然有招儿。”

“过去,施肥把肥撒到地里,让肥料顺着沟流,施肥量很难精确控制,现在这个大棚里预先铺设了滴灌系统,配合这种水肥一体机能够把肥料精确地送达每一棵植株,根据需要,还能控制施肥的时间,固定量的肥料可以1个小时施完,也可以半个小时施完,让浇水、施肥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杨明良说。

大杨村的特大冬暖式大拱棚,自去年5月份开始动工建设,8月份建成并种上了第一茬青椒。开始的时候,种了20多年传统高温棚的杨明良也非常担心,单纯用手机上的APP控制大棚里的设备放风、调温,用机器自动浇水施肥,种上的菜到底能不能长,长得怎么样?而经过半年的實践之后,杨明良对这种高科技大棚挺满意。

“根据现在的长势,它的坐果率完全没有问题,每棵椒应该会产不低于四到五斤。这一棵椒8块钱,一个棚可以种23000多棵,这一季的收入就接近20万元,刨去材料费、人工费等,自己有十五六万元的纯收入。”谈到效益,杨明良很有信心。

作为大杨村的主导产业,村里超过60%的农民利用大棚种植青椒、西红柿等蔬菜。

“现在,村里菜农凡是识字的,差不多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我们用手机、用机器管理大棚蔬菜,既省时又省力,虽然不用经常往棚里跑,但手机不能离手啊。这大过年我们串门聊天、吃饭走路的时候,都习惯拿出手机来瞅瞅,用个时髦的词说,都成了‘低头族啦。”杨明良笑着说。

猜你喜欢

杨村青椒拱棚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彩泥变变变
——青椒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青椒就要这样种
浅谈正方体在立体几何学习中的应用
温室青椒高产栽培技术
春伏西瓜双拱棚立架栽培技术
西葫芦瓜小拱棚薄膜覆盖栽培技术
浅谈安全风险预控在杨村煤矿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