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艺术指导中即兴伴奏的技术性研究

2018-03-27朱献光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音乐作品旋律

朱献光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由于我国艺术指导课程起步较晚,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并为发展完善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民族声乐艺术是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指导者和舞台表演、诠释者所以作为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指导必须有丰富的艺术底蕴以及深厚的民间艺术内涵,才能够在艺术指导与创作、表演过程中对音乐即兴伴奏能力进行充分完美的体现,进一步展示出我国民族独特的声乐艺术内涵。

一、声乐艺术理论概述

声乐艺术也称之为声乐,钢琴伴奏主要是以钢琴伴奏为中心,例如合唱,独唱与重唱等各类表演演奏形式,可以理解为是对演奏者的称谓,伴奏一词通常应用于主要的演唱与演奏者之外,有一定的辅助性质的演奏者,或者是演奏家们提供的音乐背景。声乐钢琴伴奏,一词源自于西方,在16世纪的欧洲,主要是由键盘乐器当做简单的即兴伴奏,在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期主要是运用低音进行伴奏,18世纪伴奏广泛应用于器乐曲和声乐曲,也随着艺术歌曲的产生而进一步发展。伴奏主要应用于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伴奏,特别是舒伯特创作的歌曲中的钢琴伴奏部分是民族声乐钢琴伴奏,达到了艺术巅峰。

中国的说唱艺术与传统戏曲、民歌伴奏主要是以民族乐器为主,钢琴伴奏形式主要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此过程中专业音乐教育逐步开始发展。随着1927年,上海成立了国立音专,一批音乐作曲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创作的《叫我如何不想他》、《春思曲》、《长恨歌》等一系列声乐作品,吸取了艺术歌曲与西洋歌剧中的钢琴伴奏,并且在此前提下带动了我国音乐钢琴伴奏的可持续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重庆的国立音乐院由任教教师与学生成立了山歌社,并且将民间的民歌配上钢琴伴奏,之后是民歌走上了世界舞台,进入了高等学府中的论坛,也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民歌与钢琴伴奏的编配。民族声乐艺术指导的对象是演唱中国传统民歌,歌剧演唱者具有民族风格,并且吸取民族风格进行歌曲再次创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舞台伴奏与艺术指导,当前我国大部分专业音乐院校与艺术院校均设有民族唱法的专业教师,或者是专职的民族声乐教师,在音乐学院中招收民族声乐艺术指导方向的研究生,通过系统化与专业化练习与实践,涌现出一批从事民族声乐艺术学科建设与指导工作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声乐钢琴伴奏的可持续发展,也增强了舞台表演能力。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洋声乐艺术一样,但是比赛与演出的舞台伴奏者却需要承担比赛于演唱者的和伴奏,并且在舞台表演中要配合演唱者的咬字吐字和演唱技巧应用音乐歌曲诠释,情感处理等众多方面,也可以称之为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所以需要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以及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同时也需要深厚的民族音乐修养以及文化底蕴,能够具有一定的艺术指导能力。

二、当前艺术指导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即兴伴奏指导能力水平较差

在艺术指导教学过程中,部分指导教师虽然具有专科学历,但是却并未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再上岗之后缺乏进行深造机会,所以也难以进行实践练习,无法有效掌握视唱练耳以及各项理论技能,综合水平亟待提高,也难以胜任复杂的音乐作品即兴伴奏。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亟待融合

虽然在艺术指导中即兴伴奏有艺术指导,部分教师虽然接受过全面系统的教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存在背离现象,教师的即兴伴奏能力较差,也难以有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伴奏兴趣和学习欲望。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尚未扎实,所以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例如部分人有较好的钢琴演奏技能,但是却照本宣科,难以思索和创新,缺乏创新意识与想象力,所以理论水平较好,但是实践情况差强人意。由于即兴伴奏是对演奏者钢琴演奏技能与创造能力的综合分析,可以将钢琴演奏技能与学生的即兴伴奏技能有效融合,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技巧,能够做到钢琴演奏和人声的有效契合。才能够促进两者的相互促进与推动发展,优秀的完成音乐作品诠释与演绎。

三、民族声乐艺术指导中即兴伴奏的技术化应用

(一)和声学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声是牵动音乐作品发展的重要领路人,旋律也是理论知识和实践于一体的重要因素,从不同角度来看和声学中的和声编配能够有效弥补平庸平凡的音乐旋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即兴伴奏中的和声当做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迅速贴切的选曲取合适的旋律进行伴奏,并且对和声进行编配和处理,才能够作为钢琴演奏进行伴奏,或者适合选支撑,确保音乐织体灵活不呆板、音乐情绪饱满,这也是即兴伴奏的重要能力与素质。所以必须要熟练掌握离调、转调等各项和谐应用,有助于丰富音乐语言,为演唱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引导,进一步推动音乐伴奏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属于经典的山东民歌,曲调柔软悠长,并且极具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从旋律角度分析,该首名歌的前两句属于降b宫调式,在音乐表述过程中,应当以淳朴风格的钢琴伴奏,配合悠长的山歌,而和声则应当以五声调式配合具体的和声语言。在肢体处理中也可以结合长琶音以及短琶音,通过两种音类的交织以优美柔长的伴奏肢体,配合音乐语言的完美阐述。

(二)曲式学

曲式学是探究音乐结构作品的重要模式,有助于规范音乐的结构特征以及分类标准,所以分析曲调是否完整清晰就能够了解到音乐作品的完整性与流畅性。曲调是研究音乐作品结构规律中的重要科学模式,有助于规范相关分类标准和结构特征、音乐段落间的对照关系以及和声逻辑、段落间的调性等等,所以曲调式的结构特征是否完整清晰,会影响着音乐作品的流畅性与完整性,可以看出曲式学的重要意义。所以无论是把握音乐结构,还是演奏具体的越剧,处理音乐段落的起承转合,曲式学都有着决定性作用,也起着钢琴伴奏中难以替代的重要功能。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曲式学的重要性,根据相关的分类标准进行针对化学习,切实探究取调室的结构特征,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音乐作品的性质特点,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技巧。

(三)复调学

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选用复调方法进行即兴伴奏是极为常见的,通过复调写进行伴奏,有助于促进音乐发展的层次性以及全区的整体性、声部的独立性有助于丰富,可以应用声乐形象营造出,栩栩如生且跌宕起伏的音乐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钢琴伴奏时,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旋律进行有效的配合,配以适当的副旋律,同时要掌握和声理论以及旋律编排能力以及复调式的相关技能,才能够确保钢琴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谐,进一步丰富将音乐形象变得立体,有助于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张力,也可以选用对比式或者是模仿式各类方式,都是较为常见的。例如《昭君》可以从该首音乐作品中学习复调性之体的具体应用。该首歌曲是一首意味绵长的歌曲,钢琴伴奏织体极为丰富并且技法多元,通过左手空八度持续音以及右手空八度旋律线条,营造了燎原且空旷的音响效果。

(四)视唱练耳

反应能力与演奏能力、想象能力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强三者的有效融合,才能够确保钢琴伴奏成功。由于视唱练耳是钢琴伴奏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可以培育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的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技巧和能力。视唱练耳应当是以内心听觉转化为在音乐实践中存在的重要形式和能力,是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技能通过听觉的具象化,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具体意象的理解和认知,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必须要克服视唱练耳中的短板,切实强化并有效掌握相关技能,这也是应当具备的重要基础能力。

(五)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技术理论是对钢琴织体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作曲技术理论,对于学生而言,要想提高即兴伴奏能力,就必须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对于相关作品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要有灵活多元的变化能力,能够熟练的掌握艺术指导技巧以及音乐边配合各项知识点,能够进行音乐分析,对于民族声乐作品进行高层次多角度的艺术探究,通过分析并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有效应用即兴伴奏技巧,对音乐作品进行伴奏,同时确保旋律间的呼应关系。音乐乐句间的起承转合会影响到演唱者对于音乐作品的阐述,从艺术角度分析来看有应当进一步重视提升作曲技术理论学习以及应用能力。例如《鸿雁》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歌,旋律悠长且极具感染力,通过一二两句使钢琴伴奏的语言,既合乎情理也富于变化,在乐曲的末尾阶段则推动了音乐旋律的发展,进一步促使音乐语言旋律对比更鲜明。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案例,我们能够分析得出,在新时期开展音乐教学,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即兴伴奏的重要意义,在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逐步掌握即兴伴奏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组织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进行行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探究,切实加强多元化教育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效的声乐艺术指导,渲染出热烈的氛围,为成功的伴奏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音乐作品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