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2018-03-27刘德黄志红陆敏丽梁仔曹传越张彩华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8年3期
关键词:顶叶大面积脑梗塞

刘德,黄志红 ,陆敏丽 ,梁仔,曹传越,张彩华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廉江,524400)

大面积脑梗塞是临床较为严重的脑部疾病,由于其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及致死率高,将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1]。因此提示,及时确诊病情、积极对症治疗是降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残疾、死亡率的关键。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多层螺旋CT对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提高大面积脑梗塞正确诊断率提供切实依据,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男56例、女38例,年龄44~87岁、平均(68.19±2.24)岁,既往病史:高血压65例、糖尿病14例、腔隙性脑梗塞28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 病变类型:大脑前动脉狭窄1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7例、大脑前中动脉闭塞14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6例; 发病部位:额颞顶叶18例、枕顶叶14例、颞顶叶24例、颞枕顶叶10例、基底节区及颞顶叶28例。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94例患者均经临床各项检查或随访确诊发生大面积脑梗塞,接诊时均接受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回顾性分析9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指定高职称、高年资影像学检查医师完成多层螺旋CT检查相关操作,记录其接诊时、复查时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1.2.2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仪器选用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多层螺旋CT扫描机(型号:NeuViz128),扫描形式轴位断层扫描。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基线选择听眉线,头颅扫描参数设定如下:层距5 mm、电压130 kV、电流150 mA、层厚5 mm。待平扫结束后行增强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5 mm、电压及电流同平扫、螺距1.5 mm、薄层重建间隔0.7 mm、薄层重建数量1.25 mm。上述检查完成后将所得图像传入仪器配备后处理工作站行相应处理,如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组等。待多层螺旋CT平扫完成后,利用高压注射器由肘静脉注射100 mL优维显(注射速度8mL/s)并行增强扫描,设置参数包括管电压80 kV、扫描范围4 cm、连续扫描45 s、延迟时间4 s、层厚5 mm、扫描速度1 r/s。最终图像指定2名或以上高年资专科影像学医师行双盲法阅片并得出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2 结果

9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均顺利完成多层螺旋CT检查,经显示可知大脑中动脉狭窄15例、大脑前动脉闭塞20例、大脑前动脉狭窄21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6例。

早期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①直接征象:脑组织密度下降(大片状),具有欠清晰边界及分界不清的灰白质,患侧侧脑室受压变形、脑回变平(均为轻度),相应脑裂、脑池、脑沟狭窄变浅及伴模糊变化; ②间接征象:大脑中动脉高密度改变(患侧); ③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团块状、脑回状强化影位于低密度梗死处,局部脑组织肿胀者经增强扫描可见减少的脑组织密度影,脑沟、脑地沟回局部变浅、变窄。

复查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梗塞范围较之前检查显著扩大,密度则较之前检查明显减低,具有清晰边界及明显的占位效应,患侧脑室可见受压明显改变。

3 讨论

大面积脑梗塞是一种急性脑血管意外疾病,发病原因多为脑部动脉主干栓塞,分布区域遍及整个脑叶或跨脑叶,发病后将对脑组织造成较大范围损害[2]。由于大面积脑梗塞给患者带来严重致残率,而梗死灶周围则存在一层水肿带、神经元(具有活性),因此提示若及时确诊病情、恢复局部血供则将显著降低此类患者致残率、致死率,目前临床常选择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此病。

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血管阻塞的“金标准”,但此法属于有创检查,因此在确诊病情的同时将对机体造成一定创伤,应用安全性仍不理想[1]。多层螺旋CT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的影像检查技术,具有无痛、无创、安全性优、重复性强等特点,利用处理工作站可获得清晰机体局部内环境图像。研究表明[3],多层螺旋CT诊断大面积脑梗塞的主要依据为,发病后局部脑内病变血管供血区域脑组织迅速处于缺氧、缺血状态,脑细胞间质水肿、脑细胞肿胀、脑组织坏死等情况相继发生并引发占位效应,上述即脑实质密度经CT检查改变的基础。

研究表明,目前临床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标准仍存一定争议,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判断标准[1,3-4]:①脑梗塞面积在4 cm2以上或梗塞面积波及不同脑叶(2个及以上); ②脑梗塞面积所占比例不小于同侧大脑半球50%; ③梗塞病灶直径在3 cm创面及以上、对两个解剖部位造成累及。因此临床医生在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诊断时除依据影像学资料外,还应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情。

目前相关研究资料认为,多层螺旋CT可替代血管造影作为脑梗塞的诊断依据,从而有利于患者尽快获得对症治疗。研究显示,大面积脑梗塞发生后病变血管供血区域脑组织将迅速于短期内表现出严重缺氧及缺血状态,脑细胞肿胀、脑组织坏死、脑细胞间质水肿等情况随之发生并最终引发占位效应,此为脑梗塞的主要病理改变,也是CT检查脑实质密度变化的基础。有研究显示,针对急诊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初步排除脑瘤、脑出血等病症后,即可根据其实际表现结合多层螺旋CT检查所表现出的直接或间接征象判断是否发生脑梗塞,但随着疾病进展,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所表现出的相关特征并不相同。本文中9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早期及复查多层螺旋CT检查征象具有一定差异,此结论与夏烈新等[5]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多层螺旋CT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检出率较高,可用于临床诊断此病并利于患者尽快接受救治,对保障其疗效、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今后推广。

猜你喜欢

顶叶大面积脑梗塞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