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评价

2018-03-27徐双全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商品混凝土 2018年4期
关键词:外加剂流动性性能

徐双全(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0 引言

过去,混凝土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采用水泥、砂、石、水四种材料现场搅拌,用手推车运送到结构之中,几乎谁都能做,且做的都一样。现在,混凝土高性能化,掺加了外加剂、掺合料等,需要泵送。外加剂的发展、掺合料的应用、自然资源的消耗(机制砂、特细砂的应用)引发了现代混凝土的问题,笔者在与众多凝土企业沟通的过程中,认识到不同混凝土企业供应的混凝土不尽相同,呈多样化,可以说,现代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甚至与五年前的混凝土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 工作性评价的必要性

近十多年,混凝土质量问题频发、裂缝问题严重,甚至曾一度被认为是现代混凝土的“癌症”,几乎无法治愈。从施工的角度总结施工现场质量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混凝土企业在矛盾中前行,仅仅关注混凝土的强度和可泵性已经不能满足质量需求,同时,施工企业对混凝土材料缺乏管控。过去我们一直鼓励应用流动性混凝土,认为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值不宜大于160mm,否则容易开裂,这是传统观念上的误区。实践证明,现代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发生了变化,它的开裂与流动性大小并无直接关系,大流动性混凝土也可以不开裂。同时,随着外加剂的快速发展、劳动力资源的消耗,大流动性混凝土被广泛应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势所趋。

要破解大流动性混凝土的裂缝和质量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大流动性混凝土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工作性能,以满足质量需求”的问题。

2 现有方法的局限性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是一个综合指标,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工作性能不好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出现如砂线、蜂窝、气泡多、裂缝等问题,甚至影响强度。目前,评价大流动性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方法较多,如倒坍落度法、V 型漏斗、L 型仪等,但基本是以一个或两个参数来表征混凝土的流变性能,测试的范围较小或方法不够简便,需要辅助其他性能试验方法或结合经验才能较好地综合评价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而且,它们更多的是用于判断施工能否正常进行而不是混凝土能否满足质量需求,也因此这些方法至今没有被广泛使用。在施工现场,评价混凝土工作性能好坏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坍落度法,该方法是对混凝土的一种静态反映,不能反映混凝土在动态情况下的行为,由于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采用坍落度法评定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和易性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它更多的适用于流动性混凝土。

对于如何评定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仍然没有一种能够全面、快捷、简单、有效、动态的评价方法。研究开发一种使用简单,能比较科学地判断大流动性混凝土工作性能好坏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一种评价的简易方法

混凝土组分的增加、石子用量的降低等因素使得现代混凝土对匀质性的要求更高,混凝土材料控制所需要达到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实现混凝土从生产到浇筑成型全过程的“动态”均匀性。另外,骨料除骨架作用外,还有应力分散的作用,这就需要混凝土具有合适的浆骨比和胶砂比,使得骨料能够良好地分散因水泥石收缩产生的拉应力。

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去关注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比如砂率、胶材用量、用水量等。在现代大流动性混凝土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由关注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向关注混凝土的和易性转变,从关注混凝土的可泵性向关注混凝土能否维持其动态均匀性转变。笔者结合实践总结了一种识别大流动性混凝土工作性好坏的简易方法,通过观察混凝土出泵、到仓面、振捣后等三个阶段的五种外观表现来判断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否满足质量需求:

(1)施工中,出泵管阶段:混凝土开始浇筑后,在不特意减缓混凝土浇筑速度的情况下,观察混凝土能否满泵管泵出,如能,可判定混凝土的粘聚性基本合格。

(2)施工中,到仓面阶段:混凝土到仓面后,观察三个现象,① 混凝表面有石子包裹在砂浆体系之中,并露出表面约 1/2 粒径,可判定混凝土浆骨比基本合格;② 混凝土各组分均匀的分布在混凝土中,主要观察石子的粒径分布和是否存在纯浆体的现象,如基本均匀且无纯浆体现象,可判定混凝土的均匀性基本合格;③ 混凝土边缘与仓面呈大约 90°的直角,且流动过程中能够维持坡角均匀向前流动,可判定混凝土包裹性良好。

(3)施工中,振捣后:混凝土振捣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可见泌水,如无,可判定混凝土的保水性良好。

将以上混凝土的五种外观表面用口诀概括为“满管泵、微露石、均分布、有坡角、不泌水”,以方便大家记忆。

猜你喜欢

外加剂流动性性能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提供将近80 Gbps的带宽性能 DisplayPort 2.0正式发布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Al-Se双元置换的基于LGPS的thio-LISICON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强韧化PBT/PC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