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2018-03-26易桂云吴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韵律古诗意境

易桂云 吴雍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了中学诗歌教学应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针对古诗的特点,浅谈了从背景、语言、意境、韵律等方面入手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思想及诗歌的主题、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力和审美力。

【关键词】古诗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意境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激发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顺利完成诗歌教学的任务,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何其芳将诗歌定义为“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节奏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种解释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内容情感与语言形式的和谐结合。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歌的语言确实是最饱和强烈、深厚感情的,正如古人所言:“诗者,根情苗言”;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语言精炼,意味深长。针对古诗的重含蓄、凝炼,充满了画意的这些特点,古诗应有它独特的教学方法,即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诗中的世界,理解诗人的感情,参悟诗里的秘密。这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塑造高尚的灵魂和人格修养,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想要唤起情感体验需要在古诗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触发诗人抒情的那些因素(社会与时代特征,生活环境、个人经历、见闻感受),弄清诗中抒情的凭借物,透过诗中的艺术形象以及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与诗人的感情共鸣而逐步进入诗人创造的艺术境界,领会诗人的思想及诗歌的主题、内涵,从中受到熏陶,融通诗意。

一、借助背景,心入其境,达到悟情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句,以美景衬悲情,所抒之情来自于安史之乱的独特感受,若学生了解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了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种种离乱与痛苦,就能从诗人的角度,以诗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胸襟;但要注意一点,背景只作为辅助,不要求理解得很透彻,不宜铺排讲解;如总是对诗歌作追本求源的解说,这样做一方面会忽略掉对诗歌的整体感悟和对诗韵的领会,使人学习起来索然无味,一方面对太多太杂的历史性背景学生难以接受。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度”。

二、借助语言,品味古诗的含蓄美,达到生情

诗人在诗歌语言的创作上往往反复斟酌,惜墨如金。在教学时要抓住关键性词语让学生反复地揣摩,互相讨论,发表看法,疏通诗的意脉,挖掘诗歌中潜藏的情感因素,对诗人的抒情有了进一步了解,逐步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感受词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如杜牧的《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首先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春天景色的关键词“莺、绿、红”,体会春天到来时常会出现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景象之美,但江南春毕竟有其独特之处,从何而知江南春的气势与众不同呢,抓住“千里”让学生进一步谈谈自己的看法,就不难感受到江南平原之春是一泄千里,其景无限开阔,到处是迷人的春光,通过这样的了解,学生虽然不见其景,却可从物象、空间、声色中想象出江南春天的特点,也如同诗人一般油然对江南春产生一种惊喜感,从中也感悟到了诗歌用词的精炼与准确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说每一首诗都有“诗眼”,所谓“诗眼”,就是指作品中那些最能表现主旨,显得特别精彩警策的字词或句子,通过对名句的品味,意脉得以疏通,学生就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激发出学习的主动性。

三、借助意象,融入诗境,景中悟情,境中生情

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意境的营造一般通过意象这一创造因素展开,意境和意象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诗中借以寄托情思的自然景物、社会事物、人物形象、生活场景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里面的每一个名词就是一个意象;“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这些日常生活中生动的景象也是意象。意象可以是一个物象,一处场面,一段过程,一种情景……所谓意境,就是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景物和自己的主观感情浑然天成、高度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对古诗的欣赏,首先得从具体(意象)入手,然后再离开具体,读出意境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就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让学生透过诗歌的意象去把握意境,进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主题,无疑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妙方。

四、借助诵读,品味韵律美,熟后生情

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富有很强的韵律和节奏感。尤其是我国的古代诗歌,更注重韵律和节奏。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而感受诗词语言的韵律美也是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个好办法。要使学生真切体味诗的音律、情思和境界。朗读、吟诵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每当人们听到或自己朗读节奏明朗、意境优美、深远的诗歌时,心情就会随之起伏变化;看到或听到诗乐的描绘、模仿的形象就会引起快感或痛感,这就是诗、乐或一切文学艺术形象的美感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技巧的指导,使学生在在正确的朗读、吟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真正体味出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教师还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来选择、播放音乐,创设出与诗歌意境相符的气氛,从听觉上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把诗的韵律、节奏及激荡其间的情感与情境结合在一起,讓诗的语言成为有声的画面,进一步把握诗歌的内涵,从而不断对诗歌美感的领悟能力。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 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 钟仕伦,泰彦士,李天道.语文美育[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 李德成.阅读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

【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生主体参与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2017c239)】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韵律古诗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韵律之美——小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