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摄影教育的模式与方法

2018-03-26吕律彬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学摄影教育

吕律彬

【内容摘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摄影的方式和内容,摄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手段,它一方面作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培养的有效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眼光,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体系之一,摄影教育也尤为重要。本文探究了中学摄影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学摄影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摄影教学

引言

在我国教育行业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情况下,摄影教育较其他课程发展的较晚,课程基础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而且大部分学校对摄影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仅仅把它作为一门艺术欣赏的选修课,影响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摄影的兴趣和需求越来越旺盛,摄影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我国摄影教育的现状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逐渐显露出来。但人们对摄影教育的观念还处于滞后状态,没有认识到摄影教育对于孩子智力和创造力等天赋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整个摄影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导,授课模式老套枯燥,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校园内摄影学习氛围不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摄影教育的师资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长期以来都受到摄影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和摄影设备不足的困扰。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现有的中学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学没有开设摄影方向的课程,剩下少部分的中学即使开办了这类课程也缺少优质的教师资源,大部分中学存在师资匮乏的现状,而且学校的教学场地有限,摄影设备不足,缺少了专业的摄影场地和器材设备,学生缺乏充足的实践锻炼,能力水平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1]。

另外,摄影教育在学校的发展也仅仅局限于对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培养,与语文数学这类学科发展差距十分明显,缺乏针对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且摄影教育的理念落后,导致学生和家长对这门课程也并不在意,错失了对学生进行艺术修养塑造的黄金时期,等到最后面临择业与就业时,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系统教育,与许多大好机会失之交臂,十分可惜。如果从中学起就重视摄影教育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摒弃传统观念,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观察细节和实际操作等能力的培养。

二、中学摄影教育的模式与方法

中学生处于摄影教育的初步接触时期,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并不是要直接培养成专业的摄影师,而是需要普及摄影的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的摄影技术。更多的是一种启蒙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审美品位,陶冶情操为主,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生活,从细节发现美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中学摄影教育的方法应该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构建科学的摄影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摄影取代了传统胶片,数码摄影更加方便快捷,摄影技术的难度也降低了,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应该优化课程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减少对传统胶片工作原理的教学内容,增加数码摄影技术方面的内容[2],对学生进行摄影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观察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水平,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为了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地了解和运用艺术摄影独特的视觉语言,教师还应该普及其他艺术相关的知识,比如美术方面的色彩搭配,构图方式等,加入其他交叉学科的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开拓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摄影作品。学生后期还要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例如用Photoshop软件给图片调色修改等,图像的后期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强对相关软件的学习使用。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QQ或者微信里建立聊天群,鼓励学生将作品发到群里或个人空间中,通过互动功能进行相互评论或发表意见,可以集思广益,激发灵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做到教学相长[3]。只有全方位的构建好科学的摄影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处理好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才能为摄影教育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推动其后续的成长与发展。

2.完善摄影教材建设,加强摄影器材设备的投入

摄影教育有着全面统一的科学理论,随着它的发展还将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源泉。摄影涉及的知识范围广,例如美术、设计等,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的部分,常常要借鉴其他艺术的特点,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来完成一副摄影作品。所以教材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尽快完善,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摄影教材的编写上不能太过简单,虽然是启蒙式教育,但还需要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学生对摄影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拓展思维。另外学校应该加强摄影器材设备及相关硬件的投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水平。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网络的功能开展动态教学,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研究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学习,磨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之间多多互动,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拓展与课程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提高观察能力。

3.改善摄影教育理念,营造摄影学习氛围

摄影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摄影教育本质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摄影教育观念和理性信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正确树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要充分意识到摄影人才不能是只会摄影的专才而应当是使学生了解摄影发展现状,具备基本的人文美学修养及造型艺术基础。为了激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学校可以在校内成立摄影小组,校园内聚焦校园生活,关注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从镜头里发现身边人的优点。校园外关注社会时事,引发自我的独立思考。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浓烈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摄影这个教育载体的最佳作用[4]。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一定思想深度的人才,才能使学生能够在今后不同的领域里从局部的工作中汲取整体架构当中的营养,在未来的影像时代中以更强的个人能力去应对影像文化产业的需要。因此,教师不能以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来培养短期实用的摄影技术人员,而是要立足长远。要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去教育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高素质的摄影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4.培养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否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摄影教育能否在中学里顺利扎根的重要前提。一所学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及学生未来的发展,优秀师资队伍建设在摄影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来说,我国从事摄影教育的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摄影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局限了教师的教育手段。学校应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积极从社会上引进专业水平高,个人素质强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注重本校教师专业性的培养,建立与专业摄影教育等相关结构的交流合作,使本校老师能够得到进修学习的机会,在外获得专业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校的摄影教育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一流的师资队伍。

结束语

新时期的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加迫切,学校对摄影教育也提高了重视程度,许多学校把摄影教育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项目,推动了中学摄影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艺术修养,从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摄影专业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摄影人才,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的道路,加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的优势,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国斌. 中学摄影教育的模式与方法[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7,(12):23-25.

[2]朱国斌. 中学摄影教育的模式与方法[J]. 软件导刊,2007,(24):23-25.

[3]田长鹏. 微信、微博在中学美术摄影模块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7,(14):142+144.

[4]辛姗姗. 将摄影纳入高中课程的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摄影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多解中学创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