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和谐的初中数学课堂

2018-03-26邱香利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创设教学方法

邱香利

【关键词】创建和谐激发兴趣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严密、抽象的科学,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到数学很枯燥;同时数学也是一门艺术,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的踪影。要使学生乐学数学,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构建具有和谐气氛的数学课堂。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益。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使自己的教育行为产生更高的效能呢?

一、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常听到有数学教师在抱怨:“学生在课堂上听得云里雾里,没精打采。现在的学生智商不低,却如此难教。”其实只要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教师都只看到了学生方面的原因,没有反思自身的原因。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让学生在“动”中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设计各种合情合理的活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始终用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更枯燥、更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要多樣化、不断更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在上课时,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我在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中讲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时,我就叫每个学生带一个正方体的实物到课堂上,再让他们亲自沿一条棱将它剪开,然后画出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最后小组归纳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多少种展开图和有哪些类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容易理解并记住要掌握的知识。

2.创设故事情境

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我在讲乘方时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传说印度的国王在棋盘上放麦粒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大宰相西萨·班·达伊尔的故事。从故事中提出问题,学生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再顺势揭示当堂课的课题。整堂课就会在一种学生求知欲强烈的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创设实践情境

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就让学生从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逐一探究,从实践中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新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如创设动画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发现情境等方式都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好课堂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着课堂的成败,同时也决定着学生能力的高低和数学素质水平,因此,数学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1.教师精讲,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讲课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不能机械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吸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和学生为主体地位,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在知识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解题的思维过程中提高数学素质。

2.即时讲解,即时练习,决战课堂

为了更好地获得真实的信息反馈,要改革过去那种把作业留在课外教师批阅到底的做法,更多的注重课堂作业,讲解与练习在课堂中循环安排,这样,能够及时巩固和运用数学知识,能够真实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无效重复学生已会的知识,避免学生照抄作业,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体会思维过程,快速定位思维方向

中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重要”。教师在讲解例题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怎样想,怎样思考,学生做作业时,才能从正确的方向思考,很快想出解题方法。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不是让学生会做几个题,而是让学生碰到数学题目时,准确定位思维方向,快速找到解题方法。

4.积极前进,循环上升

只要理解基本事实,会基本操作,就可以前进。认识总是按“否定之否定”规律前进的。高效的教学,只能在积极前进的基础上,用循环来完善和加深认识,熟练操作,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和落实“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的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掌握较好的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勇敢的“表现”,培养探索能力,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进行综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教师的的确确要改变教学观念。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心交心、与学生携手,才能构建适合学生的和谐课堂,创造教育中的高效奇迹。

(作者单位:泸县青龙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创设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