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实习岂能变高校捞钱项目

2018-03-26姜春康

时代金融 2018年7期
关键词:毕业证流水线现象

姜春康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1月23日报道,“被学校强迫实习了一星期,不止一次有了想死的念头。”在微博上,山东聊城大学学生写下一封“求助信”。这位学生透露,学校要求数百名大三同学寒假期间到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苏州佳世达科技有限公司实习。

近年来,大学生“被实习”现象时有曝光。无独有偶,河南省教育厅的一纸“组织中职学生赴某企业顶岗实习的紧急通知”,让部分学校变相强制学生去企业实习的做法备受质疑。虽然有关方面强调,“绝无强制,一律以自愿为基础”,但“不去实习就不发毕业证”的要求,让很多学生感到这种自愿成了“变相强制”。

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名义上是实习,实则通过与劳务中介签协议,把学生“卖”给工厂流水线当工人。因为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不少学生不愿意,但有的学校却以不发毕业证为“威胁”,导致学生敢怒不敢言。从本质上看,这些学校已经将实习课程变为捞钱项目。

大学生“被实习”,岂能变成捞钱工具?首先,工作时间从早晨7:40至晚上11:00,因为承受不了这么大强度,很多同学发烧感冒,一直不停工作,不少学生因零件磨损手上起泡,如此强度已经僭越了真正实习的范畴,而成了“低价获利”的工具。其次,上述两家实习单位在网上一直在招聘流水线普工,条件是“初中文化以上”。很多学生认为,来这里实习跟他们本科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但有教师解释,“只有贴近了工人才能了解安全”,更像是辩解,更关键的是学校老师“软硬兼施”,声称实习是一门必修课,不实习没法领毕业证;还暗示将来老板和导师都不愿要“受点罪”就发牢骚的学生。这样的“没法”,已让大学生“被实习”成为“铁证”。

校园实习为何变了味?还有多少学生“被实习”?为何该现象屡被曝光却又有出现?一方面,学校的做法并不厚道。为了保证就业率,为了在招生上“吃饱”,就用这样的“副业”来打着实习的旗号获利,并让实习变得“好看”,他们完全不顾及一些学生们的反对,就采用“胁迫”方式,这充满着严重的不道德意味。从本质上看,这和教育部一再强调的“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学校用类似于霸王条款的方式让学生们“入瓮”。另一方面,对类似学校的处理上,很多地方只用不疼不痒的方式去通报批评纠偏,却并没有真正去严厉惩处,地方保护和形式主义的保护,使得该现象大多停留在“灭火”阶段,而不是深究追责的“刮骨疗伤”。要知道,严厉的制度更需要实打实落地才能防止“拳打棉花”,才能避免禁令在執行中被稀释。无论是学生“被实习”还是“被就业”,都透露出一些高校的傲慢来,他们的我行我素,深层原因是违规成本低于他们的“捞钱”渴望,因为并没有受到严厉“制裁”,这在无形中也容易助长一些高校继续玩躲猫猫游戏,继续让学生“被实习”“被就业”。

大学生实习成了某些高校的捞钱项目,既让人痛心又让人气愤。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认真查一查,揭穿学校“软硬兼施”背后的遮羞布,并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当然,要彻底杜绝该现象,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祭出禁令,让政策规定“硬”起来。其次,要严厉执行政策,对违规者不能手软,尤其对一些院校的处理,不能让地方保护主义掺和进来,只有提高违规成本,才能掐灭某些高校跃跃欲试的小火苗。再者,建议畅通举报通道,建立全民监督机制,不让该现象轻易出现。

猜你喜欢

毕业证流水线现象
Gen Z Migrant Workers Are Leaving the Assembly Line
流水线
报废汽车拆解半自动流水线研究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
猜谜语
SIMATIC IPC3000 SMART在汽车流水线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