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会讲故事的家长

2018-03-26胡运玲

现代家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笑料丫头讲故事

胡运玲

孩子爱听故事,非常爱!这一点,没有人真正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大概,孩子本身就是个故事,他们的脑袋瓜里,总是装满奇妙的想法,而神奇、幻想、无所不能的童话故事,恰恰切合了他们的思想。

孩子总是缠着大人给他讲故事,而家长呢,每天都少不了给孩子讲故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讲故事,孩子才会更爱听呢?

添油加醋地讲故事

我给丫头讲故事的时候,喜欢添油加醋。我所添的油和醋,其实就是一个个搞笑的笑点,也就是给故事加点笑料,博孩子一笑。

我们可以想一想,孩子听故事,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图个开心有趣吗?所以,讲故事的时候,根据故事的情节或者主人公的特点,随机应变地加入一点笑料,你讲的故事就会更加有趣。

就拿《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来说,我给丫头讲的过程中,她会嘻嘻哈哈笑好几次。说起来,这是非常温情的绘本,不是搞笑的风格。但是,通过我的讲述,温情中又有了几分幽默。

比如,故事的开头讲到:“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栗色兔子的长耳朵不放。”讲完这句,我不讲下句,而是加入自己编的笑料:“啊——我的耳朵快被拽掉啦!你要拽着我的耳朵荡秋千吗?你看,拽红了吧?”丫头立马就咯咯笑起来。画面上画得清清楚楚,一只小兔子双手紧紧抓住大兔子的长耳朵,我加的这点笑料,孩子通过读图完全能感受到。

接着,讲到大兔子把小兔子抱起来,甩过自己的头顶时,我又加了第二处笑料:“哎哟,我的老腰啊,闪着腰啦!快下来,疼死我了。”丫头再次喷笑。

继续讲,讲到大兔子跳起来说“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时,他的耳朵都碰到树枝了。于是,我在此处加入第三个笑料:“啊!我的耳朵呀,被树枝碰疼了。”丫头又笑了。

讲到最后,小兔子睡着了,大兔子把他放在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时,我又加了最后一处笑料:“呀!亲了一脸口水。”丫头再次爆笑。因为我知道,每次我亲她的时候,她总撒娇地说:“呀!有口水!”说着,赶紧用手擦拭我亲过的地方。

看看,一个温情平和的绘本,经我这样添油加醋地一讲,是不是就变得更加有趣了?这样的讲述,孩子听几遍,笑几遍,永远不会烦。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需要提前做功课。给孩子讲的故事书,家长要先通读、细读,完全了解故事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添油加醋,變得更好玩。这样,才可以临场发挥,让你的讲述更有趣。

声情并茂地讲故事

我见过老公给丫头讲故事,就是抱着一本书,照着书一字一句,一个语调读下来。没有高潮、没有转折、没有悬念、没有表情,从头到尾,一个语调也不调换。原本有趣的故事,被他讲得索然无味。所以,丫头不喜欢听他讲故事。有时丫头让我讲故事,我正忙着,让她去找爸爸讲,她就噘起小嘴,气鼓鼓地说:“不!爸爸讲得不好!妈妈讲得好!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所以说,给孩子讲故事,也是技术活。它的技术,就是你要声情并茂地去讲。

首先,要有“声调”——讲的时候,你要不停地转换语气和腔调,比如故事中的老奶奶讲话时,要用老人说话的腔调;小朋友说话时,要用奶声奶气的声调;国王说话时,就要拿出威严的声调;公主说话时,要用甜美的声调……诸如此类,你要时时转换声调,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其次,要有“表情”——你要不停地调整面部表情,故事里的人物高兴时,你就笑着讲;故事里的人物伤心时,你就难过地讲;故事里的人物骄傲时,你就露出骄傲的表情;故事里的人物生气时,你就吹胡子瞪眼……这样一来,你的表情就把故事氛围渲染到了极致。孩子也就容易被你感染,完全沉浸到故事中去。讲得专注,听得好听。

再次,要有“动作”——讲的过程,不只用嘴,还要配合动作,来表现故事。比如,我给丫头讲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讲到星期六,毛毛虫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甜筒、一根腌黄瓜等十样美食后,那天晚上,毛毛虫的肚子好痛。讲到这,我就捂住自己的肚子,做出痛苦的样子,喊:“哎哟!我的肚子好疼啊!快要撑破啦!”丫头见状,也学我捂着肚子装肚子疼。我们母女俩笑作一团。

家长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哪个孩子会不爱听呢?如果孩子不爱听你讲故事,很可能是你讲的方式方法不对,孩子从中听不出趣味。或者你讲的语速太快,孩子跟不上节奏,也会失去听的兴趣。所以,要学会慢慢地讲,声情并茂地讲。

和孩子一起“演绎”故事

角色扮演,也是一种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方式。有的故事,情节简单,孩子听两遍就记住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演绎这个故事。

举个例子,如果你给孩子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当青蛙妈妈,孩子当小蝌蚪,其他家人可以当故事里的其他角色。当然,如果只有你和孩子在场,你也可同时扮演其他角色,只让孩子专心当好小蝌蚪。然后,你可以到屋里不同的地方,让孩子去找你,找到了就问:“你是我的妈妈吗?”你说不是,并给他指点。然后你再换个地方,孩子再次找到你,问:“你是我的妈妈吗?”就这样,直到最后,小蝌蚪找到了你这个妈妈。你会发现,孩子就像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似的,动情地拥抱你。

事实上,孩子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他是倾注了真感情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在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时候,也要用点心,用点情,认真、动情地陪孩子演绎故事,不要觉得这是假的,是玩的就敷衍孩子。你的敷衍,孩子绝对看得出、感觉得到。这会削弱演绎故事的乐趣,让孩子的兴奋和开心大打折扣。

引导孩子演绎故事的好处,不但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故事中,完成一种内在的成长。

做个会编故事的“故事机”

其实,有趣的故事,不只存在于书本。在孩子的眼中,日常生活处处都是故事。除了讲书本上的故事外,我还喜欢给丫头编故事。丫头给我起了个绰号“妈妈故事机”。每次,我给她编故事的时候,她都会欢呼:“妈妈故事机启动啦。”然后,她伸出手指头,在我身上点一下,好像按开关似的,然后我就可以给她编故事了。

编故事的素材,生活中有很多。比如,丫头感冒的时候,我就给她编个“细菌的故事”;她好奇地把手指伸进插座孔的时候,我就随口编个关于电的安全故事;她洗澡喝洗澡水的时候,我就编个小鱼喝洗澡水肚子疼的故事;她看到流浪猫的时候,我就给她编一个好听的小猫的故事;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边堆雪人,我会边给她讲个雪精灵的故事;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给她讲个花仙子的故事;有月亮的晚上,我会给她讲个月亮姐姐的故事……

总之,家长要慢慢养成这种思维。孩子习惯把植物、生活用品等,当成有生命的来与之交流,我们利用这一点,很轻松地就能编出应景的故事,给孩子当个消遣。

家长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关键就是要有一颗童心,多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万物。

给孩子讲故事的注意要点

家长不但要会讲故事,还要呵护孩子听故事的欲望和积极性。让孩子听故事的习惯天长日久地保持下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懂得他们听故事的最重要动力是好玩有趣,而不是能从中学习知识。所以,家长要少点功利心,别只给孩子选择知识性书籍,只讲认知故事,应该多为孩子提供富有童真童趣的故事。

其二,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要做到耐心、专心、用心。很多时候,孩子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这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耐心地反复讲,直到他说不讲了。另外,讲的时候要专心、用心。每天留出专门的讲故事时间,别的事情不做,包括不看手机。

其三,别总是考问孩子有没有记住故事内容,或者问孩子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或者,一讲到故事中的主人公做了错事,就想起自己的孩子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借着故事说孩子。这样,孩子会很反感。原本快乐的听故事,成了讨厌的说教。

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爱听故事这几年的宝贵时光,尽可能地讲更多有趣、有“营养”的故事,让孩子伴随故事生活,丰富他的认知世界。相信,用童话故事“喂”大的孩子,一定是快乐的孩子。将来,他也会成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因为,听故事已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阅读基础。从听故事,到独自阅读,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编辑:花洁】

猜你喜欢

笑料丫头讲故事
黑丫头
三棵树
油菜花开的早晨
读书读出来的笑料
随手一拍笑料无限
讲故事
随手一拍,就是笑料
笑料就在转瞬间
夜(外一首)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