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诉求

2018-03-26陈雪

世纪桥 2018年2期
关键词:习近平

陈雪

【摘 要】在十九大政治报告中习近平先后四次谈到政治生态,体现了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政治生态发表了一系列论述,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利器,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国际、国内、党内对建设优良政治生态的诉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而探究其政治生态思想产生的客观缘由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时代诉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2-0012-03

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谈到“政治生态”,强调全党要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而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提出了“政治生态”这一概念,随后在不同场合先后20多次论述了“政治生态”的丰富内涵,由此可见政治生态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诉求,对在实践中不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新时期蒸蒸日上,具有深远意义。

一、应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诉求

十九大政治报告对当今世界所处的时期做了论述,认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在和平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稳定和不确定的问题。针对当前世界发展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建设坚强的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应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政党。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坚强的政党领导集体的基本要求,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政党政治生态建设的教训,借鉴其他政党政治生态建设的经验,用良好的政治生态应对当前世界形势发展的时代诉求。

(一)积极吸取世界政党政治生态建设的教训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政党交流空前活跃。政党之间的发展变化也更趋于透明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不断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经验,也积极借鉴国内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1](P.102)当前,各个国家政党的政治生态总体上是优良的,积极向上的。但仍然存在思想僵化、作风不良、内部腐败、党内政治生活混乱等现象。习近平积极总结别国政党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吸取教训,严整共产党内政治生态出现的问题,重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针对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P.13)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腐败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措施。“要抓住建章立制,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围绕发生的腐败案例,查找漏洞,吸取教训,着重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各方面制度,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2](P.19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上的问题都不是小事,如果出现问题最终党和人民就会失去联系,脱离群众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积极改进作风加强党群关系的重中之重,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具体要求。

(二)主动借鉴世界政党政治生态建设的经验

中国发展的5000年历史告诫我们,要发展就必须顺应和把握历史发展潮流,要使中国站在世界发展的潮头,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政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就必须主动的借鉴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演讲中提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借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3](P.258)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党相继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共产党实际出发,总结世界文明政党发展经验,为丰富和发展其政治生态思想提供客观因素,为我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提供思想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内发展,积极借鉴世界范围内文明政党建设经验,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实现政治生态“干部清廉、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提供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内出发,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是夯实管党治党的基础,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和高约束力的制度机制为营造正气弘扬、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随后习近平又以他高超的政治智慧,运用党的强大政治能量,积极借鉴国外政党建设经验,以深刻的政治生态思想为指引,致力于建设科學的权力结构、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广泛的政治参与、健康的政治生活、廉明的政治行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国家政治生态,实现“三清”目标。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诉求

在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做了概括性总结,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洞悉政治生态的特性,关注我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实际,指出拥有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性。思想是引领时代发展之源,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内政治发展实际,结合社会进步需要,提出并不断丰富发展政治生态思想,为党领导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一)奋力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完成伟大使命,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关键在于党,在于党是否发挥领导作用。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发挥其领导作用的关键。

完成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发挥其领导带头作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完成伟大使命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4]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实际,提出政治生态思想,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发挥党的主心骨作用。

(二)主动完成决胜阶段歷史任务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安排,现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主要任务,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国防等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主动承担起决胜阶段的历史任务。

在新时期党面临新的执政考验和风险,拥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满足新时期、新使命给党的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积极促进“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的正确价值导向的形成,激发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决胜阶段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生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同时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美丽生态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正是以深厚的理论素养、深刻的洞悉社会发展的能力,以中国社会发展具体实践为背景,不断丰富政治生态思想,起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作用。

(三)积极回应人民重构清明政治的客观期待

主动完成历史使命、奋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任务的完成,归根结底是让人民拥有获得感,让全体中国人民感受国家发展带来的幸福感。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正当的显著标志。”十九大政治报告中也明确提到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已经发生转化,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满足人民对政治清明环境的期待更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到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但依然存在“虎”“狐”“蝇”等危害着我们政治的清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继续纯净政治生态,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继续好转。”习近平主动出击“打虎”“猎狐”“拍蝇”,从立“明规矩”、破“潜规则”,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制度,坚持人民立场、走群众路线,解决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等措施,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主动为人民营造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环境。

三、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时代诉求

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建设党内优良政治生态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时代诉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客观逻辑,积极回应全党对重构优良政治生态的需要、践行十八大政治报告对“三型”党的建设客观要求以及从自身做起构建身边的优良政治生态实际需要,总结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的完整体系。

(一)全党对优良政治生态的实际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社会上种种不良影响渗透到党内,导致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一系列腐化现象,例如,潜规则、特权现象、山头主义、投机钻营等“常见病”,破坏党风政风、给党的肌体造成严重侵蚀。针对这些“常见病”全党急需扭转现状,重构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的形成是党内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针对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的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积极回应全党对优良政治生态的期盼,指出要建设一个正气弘扬、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建设优良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他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解决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是重构优良政治生态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驻西安部队时指出“要带头廉洁自律,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5]

(二)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三型”政党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客观缘由。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紧迫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型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果,但党面临的复杂执政环境,以及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时刻影响着“三型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这些问题也做了相关指示,例如为创建学习型政党习近平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型大国。”[6](P.68)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继续深化服务型政党,习近平明确指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6](P.21)习近平对于建设“三型”党的论述,为政治生态思想的丰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习近平一直以来创建廉洁环境实际行动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极强的问题意识围绕当前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当前管党治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形成了政治生态思想。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持续不断的管党治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经验,总结教训,逐渐走向成熟。

习近平总书记从上任以来就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党内政治生态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在弄清政治生态受到污染的原因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有一针见血的指出反腐是去除污染的必然选择,反腐必须做到有腐必反、除恶无尽,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反腐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而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队伍。习近平一直以来关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他认为领导干部是建设优良政治生态的关键,是带领全党组建廉洁政党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为了一己私欲,无视组织原则,提拔重用德才不达标者甚至长期带病的干部,必然扭曲用人导向,磋商干部队伍积极性,对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2](P.135)

习近平总书记以宽阔的视野,严谨的逻辑观察世界政党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为政治生态思想的提出提供国际借鉴;又以我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为客观依据,担负起实现伟大使命的历史重任,完成决胜阶段的历史任务,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都是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提出并实现丰富发展客观因素。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说到底是为解决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党内问题为对象,提出解决措施,逐渐的形成了关于政治生态的完整思想内容体系,为我们党在实践中践行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 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N]. 人民日报,2016-10-09.

[5]习近平要求空军敢于迎战强敌春节前夕视察驻西 安部队[N].京华时报,2015-02-18.

[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秦 超]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