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物流专业大学生实践教育工作开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3-26苏丹丹

求知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实践教育物流管理校企合作

苏丹丹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迎来又一次巨大发展机遇。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7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及《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其中对28.9万2016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评价。其中,物流管理的就业率达到95.3%,位居所有专业中的第8位。由此可见,近期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仍处于供不应求局面。由于物流离不开实物接触的行业特性,物流教育具备实践性的特点,故在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时,不应单纯靠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而是应加入实践教育内容。现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工作开展面临着何种问题,应如何解决是当前开设有物流专业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物流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

物流行业是一个尚未成熟的行业,发展快、企业的需求动态性强,这就要求物流教育有一定的前瞻性[1]。目前高校对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将重心放在基础物流理论,较少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如财务、营销、人力等方面的内容。传统高校普遍偏重于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2.实践基地资源少,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大力推广校外实践教育,急需实践基地资源。造成目前高校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校企双方缺少相互认识的平台,相互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意向合作的高校与企业难以认识到对方;第二是实践基地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校企双方未能针对基地运行期间的问题进行闭环式的解决、改善,导致实践基地运行不长久,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

3.实践岗位偏技能,缺管理型人才培养

目前市场物流人才岗位类型呈现多样性,主要可分为基层操作岗位、中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其中基层操作岗位需求人数占比最大。根据《2016年中国物流高等教育年度报告》,2016年我国电商物流从业人员不到7%的从业人员拥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高中和中职学历的从业人员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电商发展,现阶段出现越来越多的校企合作建设的电商物流校外实践基地,其主要是以提供以体力消耗的基层技能操作岗为主。参加以体力消耗的为主的实习后,本科学历的学生多数反馈未能得到理想中的实习锻炼,实习内容与期望差距甚大,从而对未来所从事的物流行业也产生一定落差感。而事实上,在物流行业中,大部分的体力消耗岗位,并不需要高职或以上学历的人才进行任岗。

4.对学生指导性不足

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训期间,高校及企业对学生的指导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吸收。而一份完整的实践指导方案对学生的校外实践质量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过程中,目前部分实践教育基地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学生在学校由学校管理,在企业实训由企业管理,两者间并无交集。这一现象固然能“分工明确”,但过于明确的分工其实从另一层面上来说,也就是相互推诿责任,这并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真正吸收。

二、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物流教育课程体系需要进行实用性、操作性、先进性的改革和优化,同时要构建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前瞻性的教学内容[2]。物流是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行业,高校要以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引,设置符合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以提高物流教育应用性和前瞻性。考虑到物流企业并不是由单一职能部门就能运行,也需要其他职能部门,故高校设计课程时,除了设置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物流理论课程,也应增加其他如财务、人力、营销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后,也能根据自身兴趣在其他领域横向发展。

2.开发实践教育资源

开发物流专业的实践教育资源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是高校加大对物流软硬件资源的投入,建立物流实训室;第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如果把学生学习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当成专业入门的第一步的话,那么校内实训室可当成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第二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则是学生为走出校园投身社会的第三步。校内的物流实训室适用于对物流理论初级入门的学生。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可先通过校内的实训室对物流实训进行初次体验,这样可避免学生直接从课本进入校企合作的实践教育环节。同时考虑到校外实践教育有企业方参与其中,如学生能先在实训室进过初步培训,那么将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教育环节,提高企业方人才培养效率。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则是吸纳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校外实践基地的边学边做,学生能有效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也能更深入了解物流岗位要求,感受企业文化,并有利于其培养职业素养。

3.设置多样化实踐岗位,规范化管理

发展校外实践教育,除了要多开发实践教育资源,还要重点关注实践基地中实践岗位的设置。由于人的发展是非限制性的,而企业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故除了专业物流实践岗位,可适当考虑在校外实践基地中加入其他领域,如财务、人力、营销等实践岗位,以便学生能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选择心仪的实践岗位,鼓励学生综合性发展。在建立校外合作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双方工作职责,共同监督,实现规范化管理。校企双方应以市场发展趋势依据,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的监督及评价机制,为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提供有力依据[3]。

4.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

如果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没能得到较好衔接,那么市场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经济得不到良好发展。这时,政府介入能起到很好的宏观指导作用。政府应关注物流行业及物流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制定相关行业政策,避免出现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间脱节现象,积极引领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政府可以宏观把控物流市场发展方向,给予物流相关行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物流市场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依据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高校给予一定的人才培养建议,通过让高校提前培养相关物流人才来进一步促进市场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高速发展,物流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优秀的物流人才培养必将离不开实践教育环节,为有效开展物流专业的实践教育工作,学校应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同时大力开发包括实训室及校外实践基地等实践教育资源,制订多样化实践岗位,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另外,还应借助政府力量,发挥其宏观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红,王成宇.物流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求调查[J].江苏商论,2005(12).

[2]何岩松.物流教育如何接轨当前企业物流人才需求[J].科技展望,2017(6).

[3]程 艳.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举措与意义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

猜你喜欢

实践教育物流管理校企合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