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视域下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基于武汉市D社区、H社区和G社区的研究

2018-03-26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信任资本居民

●刘 斌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后,社区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化形态逐渐显现出来。它既是特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共同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也是该地域范围内的公共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关系网络的具体表现。高占祥认为“要建设社区文化,就要走‘共识、共建、共办、共荣、共享’之路,共识是前提,共建是重点,共办是合力,共荣是目标,共享是目的。”同时,他又提出“夯实一个基础(制定规划),搞好五个建设(抓好设施、组织、政策、队伍和网络建设)”的社区文化建设意见,他认为这对于社区文化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指导和推动的作用。[1]

目前,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方面,郑萍认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注重社区的“内在公共性”,如社区居民文化主体意识和参与合作能力、社区社会资本存量和社区文化内生机制等,真正使社区文化建设“回归”民生。[2]文军、唐亚林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历史变迁角度,对新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初级形态和复合形态两个阶段进行了描述,进而对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性分析。[3]王平从方法上和机制上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提出要实现组织运作、资金运作和制度运作的有序化,以整体性意识和前瞻性眼光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以规划的可持续化、资金的高投入化和队伍的高素质化来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效发展。[4]班保申、宫娜从“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目标把社区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起来,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重要手段。[5]总而言之,近年来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上,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从理论上看,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主要偏重于方法和机制层面,强调“以人为本”或文化民生,注重社区文化建设的“内生公共性”;从实践上看,着重对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所面临问题或困境的对策分析和研究,缺乏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本质和目的上进行思考与研究。

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域下,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试图阐释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中,社会资本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社会资本和社区文化建设是什么关系?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是什么?

二、社会资本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社区是社区文化生发的空间,也是社会资本赖以存在的基础。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是日益完备的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景观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还包括社区内公共精神、价值观念的培育以及社区信任和社区和谐关系网络的提升。这些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为社区社会资本的生发积累存量,即社区的文化建设中孕育着丰富的社会资本。

“一般而言,社会资本指个人或团体为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而在正式或非正式关系中调用的网络、规范和价值”[6],社会资本就是社区居民在社会关系网络中,通过良性持续的互动和对社区公共事务以及对社区公共活动广泛参与而形成的互利互惠的关系总和。这样社会资本与社区文化建设在内容和逻辑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本又促进社区文化的建设。

社会资本能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化解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集体行动的困境。社区文化建设是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自组织以及社区居民间等多方集体行动和合作的过程,包括社区环境、人文景观、基础设施等方面。它涉及到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需要社区居民来共同维护和合作建设。而社区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载体,联结着社区居民间的信任和社区互惠性的规范,促成社区多元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和互惠合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成员间通过普遍的信任和持续的互动合作,进而使良性和谐的社区关系网络得以持续,同时也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会资本能够充分调动和整合社区文化建设过程所需的资源,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加油站”。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社会资本的主要作用就是来维持共同体内部的稳定和行动的相对统一,明确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从而提升共同体内部每个成员和每项制度的行为功效。而具体到个人和组织上,社会资本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动员资源的能力。[7]因此,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社区内丰富的社会资本,其目的就是通过公民间的信任和互惠联结起来,形成组织和整合社会资源并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以充分发挥和调动社区内每个成员和社区自组织为社区文化建设而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

社会资本和社区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一方面,社区社会资本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社区社会资本强调社区信任、社区规范以及社区关系网络。社区文化建设依赖于社区间普遍的信任和在居民长期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区关系网络。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石。社区居民间持续、频繁的交流互动都是建立在社区信任的前提和基础下的,如果在社区没有普遍的信任,包括社区文化建设在内的社区行为将不会发生。规范是社会资本的基础,是在长期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惩罚措施等形式表现出来。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社区居民“个人根据社会规范行动”。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特征,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它是建立在社区信任和社区规范的共同基础上,有助于整合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资源,强化社区认同和凝聚力,进而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

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孕育着丰富的社区资本。社区的文化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间普遍的信任和良性持续的参与互动以及和谐的社区关系网络的形成,而这些恰恰也是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因素。社区文化建设最直接的展现就是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区五彩缤纷的文化景观,其本质就是在于培育和重构丰富的社会资本,构建和塑造良性的社区关系网络,建设和营造和谐的社区生活共同体。[8]通过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进而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以及超越个人利益的内在公民精神,最终实现社区更好地发展。

三、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困境分析

(一)社区居民的信任度较低

就社区文化建设而言,信任是一切社区文化活动和社区居民进行交流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制度、社区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社区居民间的信任的话,社区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难以形成社区内在凝聚力以推进社区方方面面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社区社会资本中社区信任处于核心地位,其缺失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缺少基本的信任。在法律层面上,《城市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该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和意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过度“行政化”的社区居委会却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其自治的功能,名副其实的成为基层政府的一只办事的“腿”。

“我们总是有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上面所有部门的工作都下压到我们社区下面来,在法律上,我们是自治的(组织),我们做这些事情都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但却又不得不去做,因为上面会对我们进行考核。让我们做,还不给我们配人,我们社区是人数又少的(组织),但往往又是事情最多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你们来说说,我们哪里有精力和时间去完成各项工作呢?”[9]

“现在我们社区里搞的一些文体活动,基本上都是社区内退休的老人们在参与。年轻人基本上都是上班族,他们哪里有时间来参与你的活动。你看虽然我们社区里面也有一些篮球场、乒乓球场馆,但即使是这样,他们(青年人)也不愿在这里活动,基本上都是去附近的学校或者是花钱去到运动场馆里面去。”[10]

上述是当前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过度“行政化”必然会导致其威信和社区群众基础的减弱,大大的降低社区居民对其的信任度。由于社区居民同社区居委会间缺少基本的信任,进而导致不愿意参加社区共同的活动。

(二)社区互惠规范的缺失

在社区层面上,社区的互惠性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区正式的制度规范,例如社区法律、规章制度、组织文件等;二是社区非正式的道德规范,例如社区舆论、道德习俗、文化惯习等。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有序的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社区规范的约束和引导。社区规范在社会资本中也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但随着城市现代社区的发展变迁,社区社会资本中的社区互惠性规范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非正式道德规范的缺失,进而导致对社区行为缺乏有效地引导和监督。主要表现在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发展方面的法治化建设较为薄弱,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社区主体利益的日益多元化,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个人权益的得失,对社区他人和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建设的关注越来越少,普遍缺乏传统道德观念和舆论规范的约束。

“在法律上,我们是自治的(组织),我们做这些事情都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但却又不得不去做,因为上面会对我们进行考核。现在我们做的有些事情,居民不认可我们,认为我们是没事找事做,我觉得应该让上面给我一个合法的身份,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个法律依据,进而也能规范我们社区层面的工作。”[11]

“现在的社区居民维权意识和观念太强了。原来是有没有(维权意识)的问题,现在是做的都有点过头了,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儿小事情,投诉我们居委会,说我们服务态度不好、不办事;甚至是有时候,你给他办了,办的不好,他也投诉我们,搞得我们现在(做事)很有压力。”[12]

社区互惠规范的缺失,难以将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聚合起来,这间接地导致了居民社区参与意识的弱化,社区居民和社区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也不利于社区日常公共事务和活动的开展。

上面有什么通知都会贴,包括消防知识讲座、参观学习等通知,在楼梯口、小区的明显位置都会贴,也会在QQ群、微信群里面发布消息,小区里面业主群都有。但是发了很多通知,居民看都不会看的。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除非他有事才会找社区,更别说搞什么文化活动要他们参加了。[13]

(三)社区关系网络不健全

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认为,在任何社会形态下,社会资本中的关系网络都是由一系列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人际沟通和交换网络”构成的;同时,他把“关系网络”分为横向网络和纵向网络两种形式。“横向网络”是指参与行为者(或主体)的地位和权力基本相同的网络;“纵向网络”是指地位和权力不同的行为者结成的网络。[14]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人际关系的冷漠、猜忌,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对立。由此而导致社区居民间互动交流减少,社区自组织发展缓慢、服务功能较弱以及社区关系网络缺失。因此,社区关系网络的发展滞后与当前社会信任危机存在密切联系。

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社区关系网络缺失的问题。这样社区居委会“被迫”过分“干预”;也阻碍了各类社区自组织(民乐队、合唱团、京剧队、太极晨练队、民族舞蹈队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大多是自娱自乐型的,难以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其作用。社区居委会和这些社区自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互惠性关系。社区居委会借助社区自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完成基层政府的任务考核;社区自组织借用社区为其提供或搭建的舞台进行“自我展示”,获取自身价值。

我们(社区居委会)和这些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搞的“黏黏糊糊”的。我们是各取所需,我们为他们提供活动锻炼的场所,当上面要求搞活动时,他们也会过来代表我们社区表演和比赛。他们每个队伍都有一个队长和副队长,我们居委会有事情,一般都是由我来联系这些队长和副队长,由他们再传达给他们的队员,然后再由他们队伍内各自组织节目的编排和演练,我们只是负责领导、活动传达、提供场地和服装道具等,像他们平时的什么活动之类的其他事情都是他们自己安排,我们不过多参与。[15]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当前城市部分社区的自组织建设较弱,社区动员和组织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在某些社区具有5到6支自组织队伍,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和社区事务参与建设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内部管理、运行建设以及承担社区服务项目的能力依然欠缺。他们更多的是一种自治的运行模式,缺乏基层政府或社区居委会对其自身发展建设的资金、技术以及管理上的支持,只是单纯地停留在为他们提供活动场地、服装道具等层面,导致这些自组织难以进一步规范化发展。

四、社会资本视域下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社区社会资本影响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效,社区文化建设反过来又形塑着社区的社会资本。澳大利亚学者布伦(PaulBullen)和奥妮克丝(JennyOnyx)指出,社会资本涵盖社会网络中的参与、互惠、信任、社会规则、公产、能动性等方面,可以从社区参与、能动性、信任和安全感、邻居联系、家庭与朋友联系、差异化承受力、生活价值、工作联系等八个方面来考虑社会资本的形塑。[16]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城市社区的变迁和特点,他们认为社区社会资本主要表现在对社区的参与、信任和安全感、邻居间的联系、家庭的联系、社区规范、社会价值六个方面。[17]从整体上来看,社区社会资本主要包括社区信任、社区规范和社区关系网络三个方面。因此,重构社区社会资本,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就是要培育社区公共精神和信任关系、建立互利互惠的社区规范和构建良性互动的居民社区关系网络。

社区的文化建设有赖于丰富的社区社会资本,针对武汉市社区文化建设困境以及社区内社会资本的缺失与不足等问题,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和重构。具体可以从培育社区信任、完善社区规范和构建社区网络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培育社区信任

社区的文体活动是社区居民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对于加强社区居民间的联系和增进社区居民间的信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培育和重构社会资本,进一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就要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内舞蹈队、合唱团、健身队、民乐队等社区自组织的作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居民间的交流互动与团结合作;同时也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社区文化生活氛围。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和激发出来,进一步增进了社区居民间的信任和友谊,也为社会资本积累了存量。

社区信任资本的培育和社区文化建设,其本质在于营造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信赖,进而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增强居民社区参与能力。增进社区居民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居民社区参与,实现居民权益的社区化,一是让原本“错位”的居民权益重新回归社区,让原本由社区居民单位或企业提供的各项服务和保障功能逐步转移到社区,由社区居委会统一经营和管理;二是鼓励原“单位制”体制的企业市场化改革,强化其独立意识和经营观念,进一步明确社区的权责关系;三是重新建构和形塑社区与居民间的信任互惠关系,及时调适“因政府能力有限、社会价值观的嬗变和社会成员对自我物质利益的非理性追寻而导致的市民对政府、对社会组织、对他人的信任丧失”[18]的问题。

(二)完善社区规范

社区规范旨在规范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降低合作的风险,排除合作障碍的因素。[19]在社会资本中,规范是基础,规范的形成和建立对社区信任和社区关系网络有重要促进作用。社区居民进行文化活动和交流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是社区具有完备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互惠规范。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制定有效的社区互惠规范或规章制度来保障社区文化的发展,并按照这些规范来进行交流互动。

社区的规章制度和互惠规范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在社区文化建设和重构社区规范资本过程中,一是要完善社区规章制度,社区居委会应当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工作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约束社区多元主体的行为,用法律制度来规范社区自组织的发展,保障社区居民的文化权益。在制定的同时还应加强这些规章制度的宣传,让社区居民意识到社区文化建设和其自身权益息息相关,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建立社区文明公约,在社区内可以建立适当的奖惩措施,对社区内的先进道德事迹和社区文明行为等进行奖励,对社区失信和违规(社区内的规章制度和道德公约)进行通报批评,以促进和培养社区互惠规范的形成,也促进和加快社区文明公约的建立。通过社区文明公约,规范社区居民的日常行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氛围,保障社区的和谐和团结,也有助于形成社区信任和解决居民间的矛盾纠纷。三是要建立社区参与激励机制,促进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建立表彰制度,表彰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先进社区组织,通过社区榜样,促进社区道德文化建设,激发社区居民和组织的荣誉感,进而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的凝聚力,也有助于培育社区的互惠规范。

(三)建构社区关系网络

社区自组织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渠道,是联结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重构社区关系网络资本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社区自组织与社区居委会或基层政府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助于强化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信任和价值认同;同时也有助于承接和开发具体的社区服务和建设项目,满足社区居民间多元化需求。因此,要重视和加强社区自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一方面,加强政府对社区自组织培育上的支持,适当降低社区自组织的成立门槛,避免行政权力对其过分干预和限制;另一方面,规范社区自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其内部的组织架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规章制度等,增强自身的活力和创造力,以完善社区关系网络资本。

社区关系网络是建立在社区共同体内部成员间长期的交流互动和信任合作,社区多元主体间清晰和明确的公共权责关系的基础上的。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就基层政府而言,要敢于进行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合理建立基层政府与公民社会分权与合作的途径,不断扩展社区文化建设的互惠与合作的网络;同时还应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行运行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真正变社区的管理者为社区的服务者。就社区居委会而言,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治性质的组织,要以居民自治为核心,加强社区内的各类制度和规范建设,强化社区自治,并不断培养居民自治的能力,从而使居民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就社区自组织而言,要在社区各项规章制度的范围内活动,不断增强其为社区居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建设,为社区的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建设和发展整合资源、汇集民智,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自身权益。因此,应鼓励和动员社区各利益主体参与其中,建立起明确的权责关系,各取所长,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社区网络体系。

五、小结和讨论

社区社会资本是社区共同体内部各种良性互动的社区关系网络的总和,而信任又是社区内部产生互利互惠和良性互动关系网络的基础。因此,这些社区关系网络同平等互惠的社区规范与社区成员间的信任和社区认同,在社区的文化建设上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立社区关系网络和社区规范需要社区居民间持续的交流和互动以及广泛的社区参与;同时也包括与社区各类自组织的频繁互动,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此外,社区关系网络和社区规范的良性运转以及保持社区关系网络体系的活力,就要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和服务,让社区成员、社会自组织以及社区居委会等多主体之间实现长期、持续、密切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上述分析,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重构在内在逻辑和目标形塑上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二者相辅相成。具体表现为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良性互动的社区关系网络,互惠的社区制度规范,社区居民间的互相信任、凝聚力,互帮互助的价值观念以及互利合作的社区文化组织等方面。因此,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和重构也必须引起重视,而最终社区社会资本的生成也会推进社区的文化建设。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应有意识地培育和重构社区社会资本,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居民和社区自组织间的信任关系以及建立健全互惠性社区规范和社区关系网络,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基层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双赢。

[1]高占祥.论社区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12—15.

[2]郑萍.文化民生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1).

[3]文军,唐亚林.变迁与创新:我国城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J].求索,2001(2).

[4]王平.社区文化建设的多维度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7).

[5]班保申,宫娜.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区文化建设[J].学术交流,2007(4).

[6][美]罗伯特·帕特南.流动中的民主政体:当代社会中社会资本的演变[M].李筠,王路遥,张会芸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38.

[7]姜振华.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J].河南社会科学,2005(4).

[8]李山,吴理财.社区建设进程中的社会资本培育和利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9][11]访谈武汉市D社区副主任兼文化专干的录音,2017年7月18日。

[10]访谈武汉市G社区文化专干的录音,2017年7月18日。

[12]访谈武汉市G社区M书记兼社区主任的录音,2017年7月18日。

[13]访谈武汉市H社区书记兼社区主任的录音,2017年7月20日。

[14][美]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04-207.

[15]访谈武汉市D社区副主任兼文化专干的录音,2017年7月18日。

[16]Paul Bullen,Jenny Onyx:Measuring social capital in Five communities in NSW:An Analysis,CACOM Working Paper Series,1997,p41.

[17]隋广军,盖翊中.城市社区社会资本及其测量[J].学术研究,2002(7).

[18]孙露.缺失与重建: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7(3).

[19]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6.

猜你喜欢

信任资本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VR 资本之路
信任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