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刊亭为何变身杂货店

2018-03-25

新传奇 2018年51期
关键词:报纸杂志报刊亭报刊

当报刊亭被禁止卖任何吃的喝的后,一天中报纸一共卖出了不到20份,销售额跌到了每天2块钱。这也是几乎所有报刊亭主人的无奈——单卖报纸不挣钱,可能盈利的部分,在各种规则和规范的限制中成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曾经辉煌的报刊亭

冉红在贵阳市经营着一家报刊亭,这是她在贵阳经营报刊亭的第23个年头。

在她的记忆里,彼时,贵阳的大街小巷,报刊亭随处可见。像《知音》《读者》《故事会》《青年文摘》《今古传奇》都是当时非常畅销的,冉红特别提到了《故事会》,每期能卖100本。“原来卖报纸挣钱,每天要卖厚厚一摞,都市报、晚报一天可以卖上百份。”有段时间,冉红的报刊亭只销售报刊,一个月的纯利润也有七八千元……

在北京,报刊亭也曾经辉煌过,甚至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1997年,北京市政府开始规范化建设报刊亭,有了首批的75个报刊亭。2008年是北京报刊亭发展的一个顶峰,当时正值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市民生活,也想要打造城市文化符号,整个北京的报刊亭总数量达到2500个。

那个时候,街上随处可见的绿色小亭子,满满当当地摆着各类杂志和报纸,路过的人常常停下来买点什么带走。对于刚来北京的外地人或者外国人来说,报刊亭里摆在显眼位置的“北京地图”也使他们安心。

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底,全国邮政报刊亭共被拆除9508个。截止2014年底,中国邮政报刊亭数量为30506座,比2008年减少了2万座。

作为城市生活的一个日常景观,当报刊亭可能要渐渐消失时,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潜台词——纸媒可能也在逐渐消失。

报纸和报刊亭是伴随着现代文明城市的出现而出现的,也随着城市的进一步现代化而走向衰落。情况其实并不是现在才开始变坏的,来自2014年的数据已经显示报纸销售情况呈现负增长:《东方早报》《京华时报》……众多老牌纸媒都未能在休刊停刊的浪潮中得以幸免。

38岁的周健坤是报刊亭的常客,他表示,十年前,他家附近至少有4家报刊亭,现在全都消失了。虽然满怀不舍,但他也承认,现在有了手机、电脑等工具,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很方便,自己平时很少看纸质的书籍,更别说在书报亭上买报纸买杂志了。

不少报刊亭店主坦言,报纸杂志的销量一再降低,为了生计,他们迫不得已“多样化”经营,除了卖报刊,还卖饮料、零食、玩具等,这些商品的收入甚至成为全部收入中的大头

仅靠卖报刊已挣不到钱

报刊是一门薄利的生意。一份《贵州都市报》售价1块钱,利润5毛钱。一本《读者》售价9元,利润不过2块钱。“报纸杂志现在基本上没有卖得好的,一天能卖出个二三十份就不错了。”冉红说,“邮政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送货过来,大部分报纸杂志卖不完可以退,退不了的都是自己的。”每隔一段时间,冉红就把积压的报刊捆成一摞摞,攒着当废纸卖。“进货时是一份报纸多少钱、一本杂志多少钱,卖废纸的时候是三四角钱一斤。”

每个月,冉红还要付1000元的报刊亭租金。仅靠卖报纸杂志,已经挣不到钱了。

和冉红一样陷入彷徨的,还有同样经营报刊生意的杨庆红。杨庆红经营报刊亭也有20多个年头了。“以前《瑞丽》杂志,我一个月要卖40本。现在每期最多卖个一两本,有时一本都卖不了。”杨庆红说,从2009年开始,生意逐渐一天不如一天,到2014年左右变化特别明显,要是只卖报纸杂志,租金都交不上。

不少报刊亭店主坦言,报纸杂志的销量一再降低,为了生计,他们迫不得已“多样化”经营,除了卖报刊,还卖饮料、零食、玩具等,这些商品的收入甚至成为全部收入中的大头。

“这个饮料,卖一瓶就赚一瓶的钱。”杨庆红以矿泉水为例,一瓶矿泉水的进价在1元钱,售价卖2元钱。夏天,光卖矿泉水杨庆红就能挣个四五千块钱。冬天,从11月到次年1月,不管饮料、杂志、报纸,都是淡季,基本上不挣钱。

在北京,报刊亭店主们也没指望能靠卖报纸杂志挣钱。手机充值还要用充值卡的时候,他们手里是一沓一沓话费充值卡。后来,充值业务被淘汰了,报刊亭就与时俱进,卖烤肠等食品。

但据《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报刊亭经营只能在亭体以内,不能超出亭体范围,且在报刊亭旁边设置冰柜售卖饮料或是摆个食品摊烤肠一类的行为都被禁止。

北京市工商局的统计中显示,北京现有报刊亭1186处,但其中经营范围含有销售食品的只有306处。而对于没有销售食品资格的那些报刊亭,自2014年起便经受着一轮接着一轮的拆除和整顿,禁止销售饮料、食品,对报刊亭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某报刊亭店主透露,当报刊亭被禁止卖任何吃的喝的后,一天中报纸一共卖出了不到20份,杂志没有人买,销售额跌到了每天2块钱。

这也是几乎所有报刊亭主人的无奈——单卖报纸不挣钱,可能盈利的部分,在各种规则和规范的限制中成了一颗不定时炸弹。没有人真的想让报刊亭变成杂货店或便利店,可摊主们总要活下去。

报刊亭该如何变形

对于冉红来说,守候在报刊亭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毕竟天天和这些报纸杂志打交道,我有太多不舍。”

如今,和冉红同期加入报刊售卖行业的伙伴们,差不多都转行了。23年了,看到一个个报刊亭消失在视野中,冉红心里五味杂陈。

报刊亭的再一次升级转型,势在必行。近日,北京市完成了《关于规范提升邮政报刊亭的工作方案》的起草工作,并提请市政府审议。报道称,报刊亭将被打造成精致的城市家具、新型的阅读空间、便捷的服务载体。

事实上,在城市管理的规划中,被称为“城市家具”的报刊亭、电话亭等公共设施,早已被赋予了提供公共服务、装点城市氛围的功能期许。

“可以运用一些电子化、信息化的手段。比如安装一个电子屏幕播放新闻、宣传片等。有什么重要新闻、好的书刊都可以推荐。”市民冯先生建议,引入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既可以让报刊亭变得高端智能,同时也能吸引和培养年轻读者。“我去过巴黎,街头的报刊亭就是一道文化风景,外表有城市特色不说,服务的范围也挺广,咱们的报刊亭要能做成那样将是一件好事。”

市民施小伟表示,“大而全走不通,说是阅读空间,但你不能比图书馆。虽然报刊亭经营困难了,但内容精美充实的报纸杂志,现在仍然有市场。报刊亭升级,应该留下这样的精品,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现在报刊亭营业时间以白天为主,要是能24小时服务就更好了。”上班族何先生对报刊亭的改造升级也有自己的期待。他认为,除了售卖书刊外,不妨利用数字化、无人化技术,把报刊亭改造成城市街头的综合服务体:“大家可以下载电子书刊报纸、缴纳水电气网费用,等等。而且,白天由人工管理,夜间由机器提供服务,不只是便民了,有时候可能还会对一些人起到‘救急’的作用。这从技术上来说,感觉不是特别大的难题。”

“升级报刊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北京有着近二十年卖报经历的胡先生,见证了报刊亭的几次变身。“谁能经营改造后的报刊亭、能卖点什么、面积有多大、选址在哪里等,都是问题。”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升级后的报刊亭统一风格、统一布局和经营范围:“里里外外美观、安全、便民,同时也让我们踏实经营下去。”

猜你喜欢

报纸杂志报刊亭报刊
远去的报刊亭时代
Es la mente la que hace el cuerpo
百强报刊
传统报纸杂志应如何立足自身争取“低头族”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共享报刊”增进邻里情
车站的报刊亭
设计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