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产业 促就业 拔穷根— —新余市着力推进“两业”扶贫的做法与启示

2018-03-25

老区建设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余市贫困人口全市

□ 林 珊

新余高新区马洪办梓萌果业家庭农场的果农忙碌地采摘、分拣、包装成熟蜜桔

仙女湖区九龙山乡黑木耳基地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推进,产业、就业扶贫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推进“两业融合”,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是确保扶贫成效可持续性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新余市在推进精准脱贫中立足产业和就业两大主题,积极探索以贫困户为重点、以扶贫效益为核心的产业就业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栽“大树”、育“双手”、挖资源等方式,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助力高质量脱贫。

高新区马洪办南源蛙业养殖专业合作社

高新区马洪办事处马洪村委就业扶贫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加工手提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新余市新识别贫困户504户1017人,户内贫困人口补录93人,做到了应纳尽纳;全市1031户262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目前,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58户22129人,其中已脱贫5460户14548人,未脱贫3799户7581人,9个省级贫困村已完成退出审核验收,圆满完成了年度减贫任务。

二、主要做法

1.摸清底数,完善机制助脱贫

新余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就业扶贫车间等现有成熟项目,加大对接力度,确保特色主导产业和扶贫产业就业项目深度融合,通过资产入股、就业务工、订单生产等各种方式,把贫困户链接到产业链条上。一是摸清贫困人口产业、资产受益、就业利益联结机制、扶贫小额信贷使用的情况,摸清现有村级合作社、乡村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外出务工就业的情况。二是摸清贫困户产业发展真实意愿,逐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确保全市贫困户分类准确无误并登记造册。三是摸清村集体资源。各乡镇及村委会对本地的旧办公场所、仓库、礼堂、旧厂房、集体土地、林地、水面或者可流转的土地等进行全方位摸底,合理确定市场相对稳定,获益期相对较快的增收产业,逐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四是组织帮扶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对本村的传统产业、资源优势、群众意愿进行研究会诊,形成各村产业扶贫项目可行性方案。

底数摸清了,下一步怎么扶?关键看机制。今年以来,新余市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出台《关于推进全市贫困人口产业就业利益联结机制的提升方案》,建立健全以贫困户为重点,以扶贫效益为核心的产业就业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产业抗风险能力,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2.因地制宜,依托产业栽“大树”

“产业不兴,穷根难除;产业不壮,富不长久。”近年来,新余市有近万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扶贫逐渐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

放眼渝钤大地,蜜桔、葡萄、蘑菇、山药、紫薯、桑葚、油茶、中药材、猕猴桃、翠冠梨……一个个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点亮了贫困户的新希望,促进了乡村振兴。

高新区扶贫就业招聘会

实施产业扶贫是最根本最长效的扶贫。2018年,新余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不断加大投入,壮大特色产业,打造了蔬菜、新余蜜桔、高产油茶、芝麻、麒麟西瓜、葡萄、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优势产业扶贫模式。今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扶贫产业项目资金4682万元,集中打造特色产业项目217个,10大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充分发展。建成4个县级集中式光伏电站,总规模7937.08千瓦;完成34个贫困村光伏扩面工程,建成14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站总规模12737.94千瓦,关联贫困户2855户。全市扶贫产业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人口依托产业年人均增收超过800元。

着力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让产业扶贫强“筯”健“骨”。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全市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6390个,成立产业合作组织2404家,按照“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将贫困人口全面联结到合作组织产业链条上。如渝水区欣欣荣农业公司,发展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助力精准扶贫,带动全市7个乡镇(办)、32个村、2183户贫困户增收。

3.因人施策,分类联结育“双手”

近年来,新余市围绕就业扶贫车间、组织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及公益性岗位四类就业扶贫重点渠道,创新服务手段,搭建包括就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扶贫基地、乡村就业扶贫车间、新型农村合作社、非正规就业组织和就业扶贫专岗六类平台,让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根据农村实际和贫困户家庭情况及意愿,实施以分类联结、叠加受益为特色的“1+N”扶贫模式,实现以产业带动就业、 以就业带动产业的 “双带” 效应, 深入推进就业产业 “两业融合”。

——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对象,引导其到园区企业务工、外出打工就业,通过提供劳务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维权服务及落实相关就业扶贫政策进行就业帮扶,鼓励其自主创业,建立工资性利益联结。

——对有劳动能力且主要靠生产经营的贫困对象,通过加入合作社,采取包购包销、技术服务、管理培训等订单生产方式,在产前、产中或产后与贫困农户进行合作联结,带动贫困户稳定发展生产和经营;采取土地入股、小额信贷资金参与到产业发展进行产业帮扶、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带动增收脱贫;鼓励其自主发展种养产业,建立经营性、工资性或是生产性收益联结。

——对弱劳力贫困对象,采取安排公益性岗位、土地入股、小额信贷资金参与到产业发展进行产业帮扶,建立政策性、生产性利益联结,带动增收脱贫。

新余高新区马洪办梓萌果业家庭农场的果农忙碌地采摘、分拣、包装成熟蜜桔

——对于整户无劳动力的贫困对象,采取土地入股,同时采取财政资金或专项扶贫资金参与获取固定分红或资产收益方式进行帮扶,建立资产性利益联结,达到稳定脱贫。

经过近一年来的提升实践,“1+N”扶贫模式逐步成型,贫困户“造血”功能普遍增强,脱贫增收有了保障。据统计,2018年以来,全市大力推进就业培训,全年“雨露计划”培训311人,就业技能培训贫困人口649人,发放培训补助补贴194.275万元。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16个,开发就业扶贫专岗656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679人,落实就业补助资金64.5万元,发放岗位补贴148.54万元。全面开展就业服务,全年组织各类招聘会45场,为1800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信息,帮助550名贫困人口达成就业意向,为102人发放5.1万元一次性求职补贴。通过分类联结、叠加受益的方式,广大贫困户通过就业、土地入股、资产分红等方式,年均增收在2000—50000元之间。

4.突出特色,挖掘资源促增收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新余市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注重突出特色,挖掘优势资源,组织动员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资源支持脱贫攻坚。

——“产业强村”帮“弱村”。对现有产业就业无法覆盖所有贫困户的情况下,采取强村带弱村或联村发展的模式,将贫困户关联到其他村规模较大的产业中。分宜县杨桥镇顾村社下村小组通过打造四大产业成为“产业强村”。2017年以来,社下村通过传播生产技术、帮助土地流转、带动劳动就业等方式支持潭湘村、顾村村、土坎下村等周边“产业弱村”发展夏枯草、莲子种植,使整个行政村成为一个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统筹协调的产业大园区。同时,纳入贫困户就业务工、土地流转分红等,让周边贫困户获得更加稳定可靠的脱贫奔康渠道,每户增收超过1200元。

——利用资源做强“旅游+扶贫”。对具备乡村旅游资源和条件的村,因地制宜打造“旅游+扶贫”模式,通过设立扶贫摊位,免费提供给贫困户,让其售卖农副产品获得收入。为了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游,省级贫困村渝水区人和乡穑诞村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向日葵、兴建玫瑰花卉大棚,同时,规化治理蒙河,引进旅游发展公司,大力推介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一河两岸”风景点,吸引10余万人次前往赏花,带动了全乡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金融信贷助力扶贫。坚持依法合规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坚持户借户用户还,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或能有效带动贫困户致富脱贫的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贫困户自愿和贫困户参与两项基本原则。对有劳动能力且实际参与产业发展经营的贫困户,且符合政策的,做到“应贷尽贷”。创新设立“小贷扶贫保”,贫困户无力偿还贷款的,承保公司将偿还贷款本金的80%,保费补贴由财政安排解决,为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对所有使用扶贫小额信贷的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降低资金风险,让贫困户安心,助力稳定收益。2018年,全面完成贫困户小额信贷授信评级,全年发放小额信贷1790.15万元,获贷贫困户2313户次,有力支持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历年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0680.15万元,贫困户7091户次。

——立足电商网络,推广发展电商扶贫。依托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贫困户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增加收入等。2018年,全市建成贫困村电商扶贫站点21个,覆盖率100%;建立各类电商服务站点599个,促销农产品1444.31万元,带动1712户贫困户增收。

——社会力量助推脱贫。利用扶贫资金发展一批短期易见效、未来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产业,积极与“五进”活动相关单位进行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同时,调动商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建设吸纳贫因户参与的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据统计,今年以来,广大新余本埠和外埠商会组织积极参与全市脱贫攻坚,支持产业扶贫2亿元,捐资助学1.2亿元,帮扶颐养之家和美丽乡村建设2.3亿元,在全省乃至全国传为佳话。

三、几点启示

1.选好特色产业,让扶贫之树长青。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发动机”,也是精准脱贫的“铁抓手”。新余市根据产业小而精的特点,突出特色,精准发力,将特色果业、麒麟西瓜、商品蔬菜、高产油茶、中药材、食用菌、特色种养等作为重点脱贫产业,全力培育壮大,实现精准脱贫产业全覆盖。目前,全市已种植新余蜜桔15万亩、优质葡萄1.2万亩、早熟梨1.3万亩、麒麟西瓜5.9万亩、商品蔬菜基地3.6万亩、中药材2.7万亩、高产油茶18万亩。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增强产业扶贫的广泛性、带动性和持久性。

2.选准脱贫主力军,让致富之水长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火车头”充满动力,才能带领群众在脱贫攻坚路上加速飞驰。而这些“火车头”就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准一个有志于脱贫事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把脱贫的输血、造血功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结合起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双赢”,真正做到精准扶贫,长久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市目前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2家(含国家级2家),市级龙头企业156家,有农民合作社2092家(国家级示范社11家,省级示范社42家),有家庭农场77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新余市各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制定最低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等形式把企业同农民的利益有机联系起来,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

3.选对脱贫示范户,让扶贫之花更艳。脱贫的核心是要做到“帮你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脱贫示范带动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因户因人制宜、分类施策,才能把产业扶贫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渝水区下村镇袁家村委贫困户付美圣,以前一家三口靠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儿子付春平残疾找不到工作,日子过得非常苦。父子俩作为扶贫对象被招入新余欣欣荣农业公司务工,月工资5000元。2016年,付美圣加入了“公司+农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脱贫,从公司赊了3.6万个菌包,去除成本,从中获利8万多元,全年收入达15万元。同时他还带动周边几十户贫困户从事蘑菇种植,走向脱贫之路。

猜你喜欢

新余市贫困人口全市
江西新余:青少年机器人创客大赛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江西省新余市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创新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新余市教育局新年上班“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