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菜共生技术的原理、方法和生态意义

2018-03-24梁新民

科学种养 2018年3期
关键词:鱼菜浮床沉淀池

梁新民

一、技术原理

鱼菜共生技术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分泌物、饵料饲料残渣等废弃物转化为蔬菜喜好吸收利用的营养盐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对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吸收而净化水质,改良鱼类生长环境的循环利用模式。

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水产品,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产品的获得几乎百分之百靠人工投喂饵料饲料换取。人工投喂饵料饲料量越大,水体内的鱼类废弃物会越多,造成水体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废弃物就会转化为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既有即时效应又有积累效应,无论哪种效应达到一定程度,都会抑制鱼类的呼吸、摄食、生长,甚至危及生命,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将受到严重损失。

而植物生长恰恰需要像鱼类废弃物等类似的优质有机物,以土壤为栽培基质的陆生蔬菜作物,如何实现在水体中生长发育?现代无土栽培技术为鱼菜共生扫除了水陆屏障。

蔬菜根部在水体中的挤压和阻碍,相对于土壤中可谓微乎其微,因此,在水体中生长的蔬菜根系比在土壤中更为发达,对水体中废物的清洁也更加彻底。

通过蔬菜作物对鱼类废弃物的吸收利用,有害物质将大幅减少或难以产生,养殖水体环境得以有效改善。随着鱼类个体的增长、物质消耗、废物排放量逐渐增加,蔬菜的营养物质供给量也在不断增加,蔬菜生长速度加快,蔬菜对水体中废物的吸收利用量越大,即对水体环境优化的作用也会越大;优良的水体环境又是促进鱼类生长的首要条件,于是鱼菜共生、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亦形成。

二、方法措施

目前,鱼菜共生技术分为池塘鱼菜共生和棚室鱼菜共生两种。

(一)池塘鱼菜共生技术

1. 池塘建设与鱼类投放

①建池要求。池塘面积以5~8亩为宜;面积过大,水质调控难度加大;面积过小,影响蔬菜的通风、采光和池水涟漪增氧效果。池塘最好是东西走向,有利于提高光照利用率。池塘以长方形为佳,长宽比在3~5∶2之间。有效水深2.0~2.5米;水体太浅,夏季池塘水温过高不利于蔬菜生长,池鱼的适温水层也难以选择。另外,水质含盐量不得超过2‰。

②投放品种。以鲤鱼、鲫鱼、罗非鱼、黄颡、淡水白鲳、乌鳢、翘嘴红鲌等杂、肉食性鱼类为主,尽量不放养草鱼、鳊鱼和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以免蚕食蔬菜根系。少量搭配滤食性鱼类,尤其是白鲢,要尽量少放或不放,因为蔬菜对水体中营养盐类吸收利用,已使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减少。可适当搭配少量鳙鱼,采食水体中少量浮游动物,以避免蔬菜虫害的发生。

③放养规格。鱼种个体要在50克/尾以上,鲫鱼、黄颡等小型鱼类的放养规格也不要低于25克/尾。

④投放时间。除罗非鱼、淡水白鲳等热带鱼外,一般常规养殖品种在水温稳定在6℃以上时即可投放。鲁北地区在3月中下旬投放鱼种。

2. 蔬菜选择与设施设备

①蔬菜品种。蔬菜多为茎叶类,如芹菜、生菜、空心菜、茼蒿等;也可种植藤蔓类,如丝瓜、苦瓜等。

②蔬菜种植时间。水温达到15℃时为宜。

③浮床准备。种植蔬菜的浮床,既可从专业生产厂家购置,也可就地取材,使用竹子或PVC和泡沫板、聚乙烯网片自制。浮床为长方形,规格为长1.5米、宽0.8米,或长2米、宽1米。规格过小,耗材多;规格过大,养殖结束时往池外搬挪比较困难。

但种植藤蔓类蔬菜时要使用三角形浮床或拱形浮床,即在浮床上面支起三角形或拱形支架(见图1、图2),作为蔬菜藤蔓附着架。

浮床所占水面的面积应根据养殖密度、管理措施、池塘底泥的多少和底泥有机质含量等综合因素酌情而定。通常浮床占池塘水面的10%~20%。占比过高,影响水体光合作用,降低有机物质的转化功能;占比过低,则蔬菜对有机物质的吸收能力小于鱼类所产生的废物量,导致净化水体环境功能难以达到鱼类生长的需求,易造成水质不良或水质恶化。

3. 管理措施

鱼种投放前进行晒塘、清塘,养殖期间采取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法。最为重要的是,应密切注意水色和水质透明度的变化,当水色较浓(除浑浊外)、水质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说明水质肥,蔬菜对有机物的转化吸收低于鱼类所产废物能力,此时可适度注换池水,或给蔬菜追施少量磷肥,促使其根系生长,提高吸收利用水体有机物质的功能。

(二)棚室鱼菜共生技术

1. 生产模式

关于棚室内鱼菜共生技术设计,既有养殖池(桶)与蔬菜浮床池、沉淀池、分解转化池(箱)均在地面上的单层模式,也有上为蔬菜浮床池、下为养鱼池的双层模式,具体采取哪种生产模式,可根据养殖者的经济、场地等综合条件进行选择。

2. 设施设备

①养鱼池(桶)。养鱼池(桶)为圆形,目的是在养殖过程中,无论是增氧还是排水不留死角,并且池水底部排水时水体能形成自动旋转,有效冲刷池(桶)壁、池(桶)底,增加带污排污效果。养鱼池(桶)的高度以1.0~1.2米为宜,直径不得小于2米,水体太深、上口过小,不利于池(桶)水曝气。

②鱼类粪便沉淀池和有机分解池。由于室内种养较室外池塘种养光照差,尤其是冬季室内生产,光照时间短、气温低,另外室内鱼菜共生多采用地下井水,因此,有机物分解转化完全不能与夏季池水相提并论,只能采用微生物制剂将鱼类所产废物转化为营养盐类,这就需要建造鱼类粪便沉淀池和有机分解池(箱)。

③蔬菜浮床水池。室内进行鱼菜共生,除建设生产車间和大棚设施(见图3、图4)之外,还要建造蔬菜浮床水池,池深20厘米左右,为浮床蔬菜根系的生长留出空间。

④其他。为保障水源,需打好取水井和铺设循环水管道,购置注水、增氧器械等相关设施设备。

⑤注意事项。养鱼池(桶)的数量、蔬菜浮床水池面积和有机分解池(箱)的大小,要根据种养规模来确定。

3. 操作方法

在养鱼池(桶)底部中间设排水口,并安装排水量控制阀门。通过管道将养鱼池(桶)内有污物的养殖水体排入粪便沉淀池。沉淀池连接蔬菜浮床池方向的出水口处设过滤网,这样经初步沉淀过滤后的养殖水体便可注入蔬菜浮床水池。

在蔬菜浮床池排水口(进水口的斜对称)处,将有机质被蔬菜吸收利用之后的优质水体用抽水设备和管道注入养鱼池(桶)。

沉淀池内的鱼类排泄物积累至一定量时,将其清出至有机分解池(箱)内,拌入微生物制剂进行发酵、分解转化。发酵成熟并经杀菌消毒后的鱼类废弃物可在蔬菜浮床池入水口处随水逐渐冲入,从而为蔬菜生长增加营养。

注意事项:一是当蔬菜生长吸收水体中的废弃物净化水质达不到鱼类生长所需的水质要求(养鱼池或桶内水质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说明蔬菜浮床池内营养过剩,此时要减少或停止鱼类排泄发酵物的冲入;当养鱼池(桶)内水质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则要增加鱼类排泄发酵物的冲入,或增施其他经过杀菌消毒的有机肥。二是平时养鱼池(桶)内排水量与在蔬菜浮床池中抽出注入养鱼池(桶)内的注入量应大致相等,以保持循环利用。三是当养鱼池(桶)内水体浑浊、底部存有鱼类粪便、池壁粘附黏液过多时,须加大排水量,使水体形成旋转冲刷养鱼池(桶)。四是由于在沉淀池抽入蔬菜浮床池的水量与养殖池(桶)排入沉淀池中的水量大致相等,因此短暂的超量排水会使沉淀池发生外溢,为防止外溢可在沉淀池设置溢水口外排。同时,养殖池(桶)内亏空的水体,可从水源机井中补给。

4. 鱼类选择与收获

鱼类养殖建议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特品种,如罗非鱼、淡水白鲳、黄颡、乌鳢等食用鱼,也可养殖锦鲤等名贵观赏鱼。食用鱼类的养殖每立方水体可产成鱼20~30千克,其产生的有机物质可供8~10米2蔬菜生长的营养需求。室内鱼菜共生生产,每年养鱼两批、蔬菜多茬。

三、生态意义

一是節约耕地。广泛推广鱼菜共生技术可节约大量的优质耕地,以池塘鱼菜共生为例,每养殖100亩水面,可增加蔬菜种植10~20亩。

二是节约淡水。每年6~9月份的高温季节既是鱼类生长旺季,同时也是水质极易恶化的时期,为调节水质,必须每隔10~15天换注15~20厘米深的新水,换水量为池水量的10%~15%。每个养殖周期每亩池塘需换注新水8~12次,需水量为960~1440米3(吨)。采用鱼菜共生技术即可节约上述换水量。

工厂化养殖模式下,单位面积高密度投放、大数量产出,单位体积内鱼类废弃物的排放量更高,需要换注新水频率更高。而采用鱼菜共生技术,通过对水体进行循环利用,其耗水量只是纯工厂化养殖的10%左右。

三是减少施肥。鱼菜共生技术除蔬菜种植初期,在浮床孔上固定蔬菜种子或菜苗所需的基质含有少量肥料外,整个生长期所需营养均由鱼类排泄物所供给,无须人工施肥,不会造成面源污染。

四是减少有机物排放。在养鱼过程中,人工饵料的饲料转化率为50%~60%,40%~50%为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么沉淀池底,要么随养殖水体外排。沉淀于池底会加大有机耗氧量,增加鱼类感病风险,外排则会促进池塘外部水体的富营养化;而采用鱼菜共生技术,这些有机物可以得到较好利用,即转化为优质蔬菜的营养。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商河县农业局水产站 邮编:251600)

猜你喜欢

鱼菜浮床沉淀池
鱼菜共生复合系统研究进展
浅谈生物浮床技术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鱼菜共生”山区帆布池绿色低碳养鱼技术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蔬菜喝“鱼汤” 笑当好“棚友”——“鱼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太原晋源区“鱼菜混养”模式加快推广
水厂沉淀池改造前后排泥水含固率研究
浮床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