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技推广服务升级
——以武汉市为例

2018-03-24杨新华邓德红张凯刘倩

长江蔬菜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农业

杨新华,邓德红,张凯,刘倩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30016)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对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作了专题部署,主要包括如下6个方面:①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②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③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节本降耗、循环利用技术模式;④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⑤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一批“星创天地”;⑥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大力推动农村智能广播网、村中心文化站建设和农家科技文化书屋的提档升级。农技推广服务升级进入了深化推进阶段。

1 农技推广服务升级的范围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农技推广服务大规模介入并升级服务。

1.1 “三区”“三园”重点区域的技术服务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将“三区”“三园”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三区”指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及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同时明确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积极为“三区”“三园”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因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作为,主动对接“三区”“三园”创建规划,因地制宜设计农技推广服务方案,大力支持这些区域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和科技研发推广平台建设。

1.2 高效特色种养业快速发展的技术服务

为加快“菜篮子”工程提档升级,扩大设施蔬菜和“精细菜”生产规模提供技术支撑,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调优、调高、调精“菜篮子”产品结构,确保武汉市“菜篮子”市场稳价保供。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水产品和畜禽养殖,培育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提供技术支撑。为提升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推动特色养殖增量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两型”农业,推广实行种养循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鼓励发展以稻虾(鱼)、稻鳖结合为主要发展模式的“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水产生态综合种养。

1.3 农业“星创天地”综合平台的技术支撑服务

“星创天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是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主阵地。武汉市农委将联合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职能部门,整合科技、人才、信息、金融等资源,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技型企业等为载体,为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技术支撑服务,集中打造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转化、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1.4 农业绿色化发展的技术服务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为逐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供技术支撑,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不断减少面源污染。支持采取施用有机肥、土壤改良等措施,增加农地的有机质含量,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示范区建设和推广。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 农技推广服务升级重点

农技推广服务升级的重点必须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遵循市场规律,找准特色和定位。

2.1 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依托武汉科教优势,联合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东西湖区“蔬菜基地+博士工作站”模式;大力开展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用3 a时间,实现重点农业企业技术服务入户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全覆盖。

2.2 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产品和模式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和客户群体特点,开发设计相应的农技推广服务产品,构建涵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流程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满足客户的综合化农技推广服务需求。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产业链农技推广,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资服务企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各类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触网”“触电”,在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平台、产品和制度、流程等方面探索和创新,优化农业服务模式,为现代农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2.3 不断升级技术推广服务内容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不断升级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需要的技术服务。力争每年组织都市农业新技术培训10 000人次以上;每年投入500万元建立化肥农药减量化核心示范区333.3 hm2,化肥农药使用量比习惯施肥用药减少20%以上。同时建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

3 农技推广服务升级的对象选择和培育

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依托服务主体。要结合各级各类农技推广服务的内容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服务主体予以支持。

3.1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技术层面支持该类客户调整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绿色生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3.2 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科研企业、农业服务公司等农业企业

在技术层面支持该类客户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产业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经营效益,带动、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3.3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

在技术层面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开展合作,主要围绕私人部门不愿进入的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领域,如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排工程建设、面源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当然,这些领域除了由政府平台公司来承担,也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共同参与。

4 农技推广服务升级的制约因素

4.1 农业推广项目的稳定性

纵向看,农业推广项目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原因一是农业推广项目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项目前期投入较大、风险因素多、见效慢、收益相对小,导致资本投入难,尽管政府有资金引导,但许多企业不愿在基地基础建设上加大投入。二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合理性不足,财政资金支持缺乏持续性,比如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绿色农产品生产集成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如果没有持续多年的项目推动,将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土壤地力,保障农产品安全。

4.2 社会化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的培育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一是由于市场化服务组织内部缺乏高素质专业科技人员,技术服务效能难以提升;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经济实力较弱,产品的收购能力、加工能力和技术的研发及推广能力不足,所提供的技术服务不仅单一,而且缺乏持续动力。二是我国对技术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府引导与支持不够,科研和教育现行体制与生产实际脱节,许多技术和成果缺少市场化的应用价值,技术交易市场不成熟、激励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有待完善和发展。

4.3 农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农业从业人员对市场缺乏了解,风险意识不足。一方面,当农产品价格低迷时,从业人员选择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农产品数量和种类的供应不足,价格走高;另一方面,当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政府推动的热门项目效益好时,短时间内又会吸引大量农业从业人员和资本扎堆,不仅易导致价低伤农,企业亏损,且易造成项目过度投入,浪费严重。加之政府对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素质和资本监管不严、监管缺位,对市场和农业从业人员缺乏协调和引导。

4.4 农业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长期以来,基层农业工作人员和农民的农业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是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知识更新较慢,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同时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对农民的指导和培训不到位。二是农村容易接受新技术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农户大都相信传统务农经验,技术水平提升的意识淡薄,加之农业技术信息不对称,少数企业或农户想提高自身农业专业技术知识时,又找不到高水平的专业科技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5 相关政策建议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催化酶”和“助推剂”。要着力完善农村农技推广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农技推广服务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5.1 健全有偿推广服务支持政策

现阶段,我国农业正处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应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市场化有偿推广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以弥补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政府失灵”。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稳妥地将国家基层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技术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到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中来。二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税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科技项目的倾斜,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辐射带动能力。

5.2 明确各类农技推广服务的职能定位和方向重点

市级农技推广服务部门要突出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更多聚焦涉农国企和政府平台公司,支持粮棉油收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特别是要研究加强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和扶贫的支持力度,服务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脱贫攻坚;社会商业性农技推广服务要发挥网点众多、方式灵活的优势,更多服务各类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要发挥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更多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企业以及普通小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当然,各类农技推广机构的业务都会存在交叉,关键是要培育自己的专长,深耕自己熟悉的领域,培育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3 实现全市公益性农技推广“三权”垂直管理

根据政府公益性推广服务的特点,建议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筹全市农技推广人员的“人、财、物”管理,在全市范围内按区域产业特色建立综合区域服务工作站,并争取8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下沉至各综合区域服务站,负责一线的推广服务工作。各地域综合区域服务站根据农业人口、耕地面积等指标确定该区技术推广服务的体制内名额,将其纳入市财局预算,统筹发放工资。公益性推广活动以项目为载体,逐步建立核心示范区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户间的科技扩散关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接受率,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相比双重管理,垂直管理的好处,一是让区域站的工作重心可以避免受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干扰;二是有利于集中整合与优化配置全市的技术推广资源,使推广服务工作更加区域化、专业化。

5.4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设

武汉市乡(镇)级推广部门经过2005年改革后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退出事业编制。乡(镇)级农技推广服务不到位成为农村农技推广发展的突出短板。支持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对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布放专用手机APP软件、检测设备、专用电脑等设备给予一定补贴,降低服务成本。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对参与农技推广服务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设立农村网点、服务点进行优先审批,对农村地区跨行、跨区域的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等业务实行手续费减免政策,缓解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难度大、服务成本高等问题。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