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世纪法国规则式园林在俄罗斯的本土化应用

2018-03-21王伊瑶刘亚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世纪园林法国

王伊瑶 刘亚兰

摘 要:以俄罗斯园林发展历史为线索,系统阐述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影响下的18世纪俄罗斯园林的设计特点。通过与源风格的对比,总结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北方大陆进行移植的过程中俄罗斯园林设计者采用的本土化手段,为如何借鉴外来设计风格发展本民族艺术设计提供范例,从而促进我国园林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园林;18世纪;法国规则式园林;本土化

一、俄罗斯概况与园林发展史

(一)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地跨亚欧大陆,森林覆盖率高,西部有面积辽阔的平原。俄罗斯人祖先东斯拉夫人建立起的第一个国家是基辅罗斯。10世纪末东正教传入基辅罗斯并和斯拉夫文化相融合。13世纪的基辅罗斯曾被亚洲东部的蒙古人占领,并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1]。俄罗斯文化不仅受到西方影响,并且带有东方化的特征。这种复杂的文化特性令俄罗斯艺术拥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使其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2]。

(二)俄罗斯园林发展史

纵观俄罗斯园林发展史,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暨萌芽期(9-17世纪)、规则式园林时期(17-18世纪60年代)、自然风景园时期(18世纪70年代-19世纪)和现代园林发展时期(1917-)。

1.萌芽期(9-17世纪)

最初的俄罗斯园林还没有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统一的审美标准,面积较小,功能单一,以实用性为主。早期的园林内主要种植蔬果等作物和简单的花卉。

公元988年东正教传入基辅罗斯,随后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宗教园林。这些花园一般附属于修道院和教堂,平面结构和种植的植物种类都受到《圣经》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宗教性园林已不再单单强调实用性,而是通过布局和自然景观的协调强调装饰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16世纪起,皇家花园开始出现,当时比较流行在高空室内和建筑拱门上种植果树和花卉的屋顶花园,最著名的是“上下花园”。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了规则式园林,这些园林多附属于宫苑,园内已经形成了典型的民族景观。

2.规则式园林时期(17-18世纪60年代)

随着罗曼诺夫王朝彼得一世的当政,18世纪的俄罗斯走向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并迅速地摆脱了由于连年征战和内部割据导致的封闭与落后。

彼得大帝效仿当时欧洲发展较快的国家并在各个领域都实行了改革,他在游历众多欧洲国家之后,钟情于法国的勒诺特尔式园林并在回国后大力发展规则式园林的建设。

夏花园是俄罗斯园林史上第一座规则式花园,从此俄罗斯古典园林开始了由注重实用性到强调装饰性、娱乐性的转变。当时彼得大帝亲自参与规划设计了一系列规则式园林,夏花园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时期的彼得宫、斯特列利纳、库斯科沃等,都是18世纪俄罗斯规则式园林的杰作。

3.自然风景园时期(18世纪70年代-19世纪)

彼得大帝去世后,皇位更迭,政坛动荡,园林发展曾一度陷入停滞。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继位后王位才得以巩固。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期,上流社会的氛围相对自由,这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偏向于歌颂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之女皇本人对英国风景园的热爱,持续百年的俄罗斯自然风景园运动由此开始。

运动一开始是对圣彼得堡郊外的皇家规则式园林进行改造,用相对随性的方式代替规则式园林中模式化的元素,这一时期主要停留在对英国风景园的模仿阶段。

到了19世纪俄罗斯自然风景园开始开辟更适合本土的造园模式。这一时期俄罗斯造园师开始考虑如何在传统英式自然风景园中融入本民族特色,开始采用乡土树种进行种植。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自然风景园发展到了顶峰,造园家们开始注重植物本身的美感,整体风格开始摆脱之前的浪漫主义情怀向现实主义发展。

4.现代园林发展时期(1917-)

1917-1991年是苏联新型园林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园林主要以公园的形式出现并呈现出两个发展特点:大型文化休息公园的建设和以政治为主题的纪念公园的繁荣。

1991年至今是俄联邦时期。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园林,采取了恢复旧园林形式和借鉴国外先进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双管齐下的发展措施。积极建设大型纪念性景观并扩大公园绿化面积,使现代的俄罗斯公园既延续了传统园林布局又融合了当代俄罗斯的文化风貌。与此同时,个人的风景园林设计事务所开始盛行,园林发展不再遵循政府统一管理的传统模式。园林设计包含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并且出现了方便更多民众的小型花园。目前的俄联邦园林发展更专注于设计本身。

二、18世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俄罗斯的本土化应用

(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俄罗斯的盛行

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在17世纪中期确立了基本构图原则和造园要素,17世纪末期在路易十四的御用造园师勒诺特尔的带领下达到鼎盛。

早期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已经带有明显的规则性特点,园内各部分注重比例,强调整体构图,空间外放并且已经出现了中轴线。17世纪末,勒诺特尔将这些原则运用得更为彻底。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对真理的热切渴求和封建王权的全面强化,这一时期法国的理性思潮和绝对君权都渗透到了当时的建筑和园林设计中,从而呈现出了规则、宏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彼得大帝对外扩张、彰显皇权的主张高度吻合。沙皇本人对规则式园林的狂热追捧使得18世纪上半叶成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沙俄发展的黄金时期。

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规模大、尺度大,在空间规划上注重对空间无限性的营造。府邸、花圃、林园都是整体构图的一部分,壮丽的中轴线构成清晰的主脉络。以喷泉、雕像为节点,园林中的小径交错成一组组条理清晰、秩序严谨的几何网格,这些网格保持着适当的尺度与中轴线维系着视觉上的平衡。园林整体宏大,形成路易十四时代特有的“伟大风格”;而构图的整体性和规则性,则是当时唯理主义思潮的集中体现。

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勒诺特尔式园林在俄罗斯得到了巨大发展,出现了夏花园、彼得宫、库斯科沃等一系列规则式园林的典范。

(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俄罗斯的本土化应用

十八世纪的俄罗斯园林,在尽数保留了法国规则式园林主要特点的同时,还根据本土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进行了修缮。沙皇本人也参与到园林设计规划当中.。俄罗斯规则式园林虽以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为蓝本,但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整体构图、选址和地形处理、植物选择三个方面。

1.整体构图

俄罗斯的规则式园林相较法国本土的规则式园林,在构图方面有着很大不同。法国本土的勒诺特尔式园林的中轴线和横轴往往保持完全对称。府邸是绝对中心,主次对比通过不同部分的装饰多少来体现。装饰内容和复杂程度以府邸为中心依次向外递减。由于整体和部分的尺度庞大,装饰元素并不密集,因此无法通过平面布置形成丰富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的缺失主要通过构建多层台地和不同部分之间的过渡来弥补。例如路易十四时期的孚-勒-维贡府邸花园就按照台地进行分段处理(图1)。台地主要分为三层,每层都有不同的装饰,在层与层的过渡地带也利用水池做了精心设计。但法国多平原,台地起伏小且多大面积裸露平地。虽然在台地构架和过渡带添加元素的手法弥补了层次感不够的缺陷,但因为其庞大的构图和简洁的布局,总体还是给人以一种气象阔大的感觉。

俄罗斯的规则式园林则在整体构图上做出了调整。虽然仍然保留了勒诺特尔式园林标志性的中央轴线,但在构图上不再强调完全对称。而轴线两侧被规划成几何图案的小块园地形态各异,不仅与主干道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几何构图体系,而且自身富有独特的情趣。

由于园林整体规划更加自由,因此相较于严谨构图的法国规则式园林,俄罗斯规则式园林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园内的中轴线和放射形园路将园林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空间,每个小空间内的林荫道又相互交错规划出更多形式丰富的区域,这些区域与园林整体相结合,创造了出异常丰富的透视效果。

而喷泉和雕像也不再作为园林道路的节点存在,而是以相对自由的形式分布在园内各个角落;喷泉与周围的园艺和建筑相互呼应,形成特定的主题。这些主题和形态各异的喷泉组隐藏在主干道之外的小空间内,使整个园林别具生趣。如始建于1709年的彼得宫(图2),园内不仅有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喷泉组,而且加入了若干大型瀑布景观。在俄罗斯规则式园林中,水景的应用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形式的丰富程度上都要超过法国规则式园林。这些水景是整体构图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与林园、花圃和建筑物一起,组成了层次丰富的俄罗斯规则式园林。

2.選址与地形处理

皇家园林的用水量极大,法国的规则式园林在规划时并没有根据用水需求选择园址,例如凡尔赛花园。凡尔赛原本是一片沼泽地,既不临河也不临海,因此供水就成为了园林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凡尔赛自建设初期开始到17世纪80年代,陆续更换了许多供水方案,包括远距离调水、多水池蓄水、多水轮泵抽水等方式[3]。由于引水工程量大,不但成功率低,而且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俄罗斯的规则式园林在选址时就已经考虑到引水问题,并结合地形,修建出了可以保证全园全景用水的强大供水系统。

俄罗斯本土的园林选址多在环水高地和近海平地,距水源地近,且方便引水。例如俄罗斯历史上第一座规则式园林夏花园就坐落在圣彼得堡市区,四面环水,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岛,涅瓦河、莫伊卡河、天鹅运河和喷泉河充分保证了园区的用水。彼得宫的选址则直接选择了芬兰湾畔的近海高地。丰富的水源使俄罗斯的规则式园林格外注重水景的塑造。喷泉、瀑布和大面积静水的应用使得水景不再是园区的过渡和点缀,而是园林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

由于选址临近水源地,因此可以利用自然水景来完成远景的构建。彼得宫的临海区域建造了大型宫殿园林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与海景一起构成了与法国规则式园林大相径庭的远景。辽阔的海洋依然构架了一个外向性的收尾,但是在元素种类和层次上要更加丰富。

在地形处理方面,俄罗斯规则式园林借鉴了意大利台地园的经验,依靠地势开辟台地,利用地势高差,由高至低在每一层分别布置了水渠、水阶梯和喷泉。水景类型多样且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消耗。

3.植物的选择

风格的借鉴不意味着完全照搬固有的模式,也要根据本土自然条件做出相应调整。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带,冬季漫长且寒冷。法国规则式园林中使用的黄杨、紫衫、柏树等常见树种无法大面积在庄园内载种。为了和本土的气候相适应,18世纪的俄罗斯园林多采用白桦、云杉、冷杉、椴树和落叶松等乡土树种。这些乡土树种的应用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适应当地环境,树木成林速度快并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植物群落。灌木层较少,植物景观呈现乔木-草地模式,鲜少有过渡地带,层次分明,不同季节之间差异较大[4]。大规模的乔木林在视觉上富有冲击力,乔木和草地的无过渡对比则进一步加深了空间的层次感。

三、结语

18世纪的俄罗斯规则式园林,是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在北方大陆进行移植的一次伟大尝试。其在建设中采用的本土化手段,也值得我们借鉴。除了要依据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对外来艺术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外来艺术和设计手法的引入也要与本土的人文环境相适应。俄罗斯的规则式园林虽然是统治阶级彰显实力、休闲娱乐的产物,但也映射出当时当地的国情和主导思想。纵观俄罗斯园林发展史,每一阶段每一种风格的盛行都无不反映了当时的主流的思想、文化和观念。这反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就是要与本土的文化底蕴与主流思潮相契合。只有将自身的思想理念融入到外来艺术当中,才能掌握其精髓并真正为我们所用。

参考文献:

[1]姚海.俄罗斯文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赵迪.俄罗斯园林的历史演变、造园手法及其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0.

[3]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杜安.北方的荣耀——俄罗斯传统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世纪园林法国
世纪赞歌
法国(三)
法国(一)
清代园林初探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