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戊唑醇等4种抗真菌药剂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2018-03-21张彩萍

中国蚕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桑椹菌核病药液

张彩萍

(浙江省天台县林业特产局, 浙江天台 317200)

桑椹营养丰富、风味较好,是集营养、保健、药用于一体的优质浆果,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且,桑椹的采收期正值五一小长假,桑椹采摘游深受市民追捧,种植果桑的农户通过开展桑椹采摘游获得的收入也十分可观。因此,近年来果桑产业在浙江省台州市发展迅速,优良果桑大10的种植面积已近400 hm2(主要集中在临海、天台、仙居等地)。然而,随着果桑种植面积的扩大,各种病害也日益增多,其中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生产影响最大,桑椹菌核病从无到有,发病程度从轻到重,甚至局部地区暴发颗粒无收,给种植果桑的农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天台县自从20世纪90年代种植果桑大10以来,均采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桑椹菌核病病原菌已对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近几年来防治效果大幅下降,甚至基本无效。但是,鉴于天台县农民习惯于化学药剂防治,而且从事果桑产业的农民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机械化程度极低,基本上没有能力对果桑园的土地进行翻耕,大部分果桑园都进行“懒耕”种植,导致果桑园中病原菌积累基数较大,故化学药剂防治仍是天台县目前阻止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侵染的重要措施[1-2]。因此,筛选新的预防桑椹菌核病的药剂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我们于2017年对浙江省市场上销售的几种防治真菌的药物进行了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试验,现予以报道,供同仁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果桑品种 大10,树龄8年,栽植密度为1.5 m×2.0 m,每667 m2栽种220株。低干树型养成,一层支干;夏伐,冬季轻剪梢(剪去枝梢顶端不充实的部分)。

1.1.2 试验地点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张思村,试验地为平地果桑园,田间管理一致,通风良好,该果桑园近3年均发生过严重的桑椹菌核病。

1.1.3 试验药剂 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农药登记号PD20090969,兴农股份有限公司产品;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农药登记号PD20121132,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产品;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农药登记号PD20080138,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产品;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农药登记号PD20092726,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产品。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置 设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4个农药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1行(15株)桑树。各处理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小区间留1行桑树作为隔离行。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桑树进行常规喷药,以叶面滴水为度,在桑椹收获前25 d停止用药[3]。

1.2.2 喷药时间与次数 根据天气与果桑开花的情况,分别于2017年2月27日桑芽露青、3月26日果桑初花期(开花20%)、4月5日果桑盛花期进行药剂防治,共喷药3次。

1.2.3 发病率调查 于2017年4月18日在每小区中随机选择3株果桑树,每株果桑树随机选定1根生长势相近的枝条挂上标签,并调查统计被标记枝条的结果数;在2017年4月25日能分辨病果时,开始调查记录挂有标签的枝条发生桑椹菌核病的桑椹粒数,隔天调查1次,每次调查结束后,将发生桑椹菌核病的桑椹摘除;至2017年5月28日桑椹全部采摘结束为止,统计每个处理区调查枝的发病桑椹总粒数,计算桑椹菌核病发病率及药剂防效,发病率(%)=病果粒数÷总果粒数×100,校正防效(%)=[(对照区发病率-药剂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100。同时观察果桑树体、叶面及果实是否发生药害。

1.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戊唑醇等4种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

从戊唑醇等4种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和校正防效(表1)可以看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处理区发病率最低,为4.26%,与其他处理区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倍稀释药液处理区发病率为45.53%,与其他处理区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发病率极显著低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处理区、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处理区,但极显著高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处理区。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处理区发病率为88.81%,与清水对照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处理区(发病率为83.99%)间无显著差异,说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虽对桑椹菌核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效果不佳。清水对照区发病率与其他处理区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说明在不使用药剂防治的情况下,大10品种极易发生桑椹菌核病。

表1戊唑醇等4种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和校正防效

农药名称稀释倍数发病率/%校正防效430g/L戊唑醇悬浮剂3000426±220dD9574±220aA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4553±2052cC5447±2052bB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8399±670bB1601±670cC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8881±743bAB1119±743cC清水(CK)100±0aA-

数据后的大、小写英文字母分别表示达到1%和5%水平的差异显著性。

2.2 戊唑醇等4种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校正防效

从戊唑醇等4种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和校正防效(表1)还可以看出,果桑喷施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最好,校正防效为95.74%,与其他处理区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次之,校正防效为54.47%,与其他处理区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处理区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处理区间无显著差异,校正防效均低于20%,分别为16.01%、11.19%,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

2.3 戊唑醇等4种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的药害情况

从田间调查情况进行分析,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影响果实成熟期,果实成熟期较其他处理区推迟2~3 d,但对果实大小、色泽无不良影响,桑叶叶片未见药害发生。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倍稀释药液处理区的果桑树体、叶片及果实均未见药害发生。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试验表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最好,校正防效达95.74%,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验证了林健等[4]利用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初步试验结果。其中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的校正防效仅有16.01%,且近几年的防治效果一年比一年差,这可能与该地块连续3年桑椹菌核病大暴发,每年均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病原菌已对该药产生抗药性有关。据我们田间防治试验,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处理区,对果桑大10的果实和叶片均未产生药害症状,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 倍稀释药液虽对果实成熟期有一定的推迟影响,但对果实和叶片也未造成其他不良影响。用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在桑椹采摘前25 d停止用药,可确保食用安全。

选择一种防效较好的杀菌剂来预防桑椹菌核病是获得桑椹丰收的先决条件,本次试验旨在为广大果桑种植户在选择杀菌剂时提供参考,但从本地及本次试验结果来看,如果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极易使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影响防治效果。建议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用药情况,选择对桑椹菌核病有一定防治效果的不同药剂(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等)交替轮换使用,以达到既能避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又可防止桑椹菌核病发生危害的效果。

[1] 蒯元璋,吴福安.桑椹菌核病病原及病害防治技术综述[J].蚕业科学,2012,38(6):1 099-1 104.

[2] 危玲,刘刚,熊丽平,等.4个果桑品种对桑椹小粒型菌核病的田间抗性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67-268.

[3] 邓真华.不同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研究[J].中国蚕业,2014,35(3):33-35.

[4] 林健,朱潇婷.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初探[J].中国蚕业,2015,36(4):35-37.

·书讯·

《蚕业史论文选》

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为获奖者之一。近期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蚕业史论文选》,作为“长江学人作品集”,选有周先生毕生研究之代表作:起源问题,桑、茧、丝以及我国近代蚕丝业发展坎坷经历等文,今辑集成册,供有志于斯的学人参考。

欲购《蚕业史论文选》一书者,请从邮局汇款至江苏省镇江市四摆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科研处,每册28元(含邮费2元)。

联系人: 吴秋明;电话: 0511-85616612,85628183。

猜你喜欢

桑椹菌核病药液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桑椹(外一首)
桑椹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上海地区气象因素影响扁豆菌核病发生的研究初探*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