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分析

2018-03-20李红梅

西部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李红梅

【摘要】中国自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绩是令全世界所瞩目的,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因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增强。伴随着中国的发展,核心价值观也发生着变化,作为国家振兴之魂,直接关乎到国民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不断地培育而使得人们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其是推动中国社会继续前行的主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建立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的,还要获得价值认同,并以道德规范为保障,这些内容都是把握中国发展的关键。本论文着重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培育;路径

从2006年以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2011年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建设。伴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的发展指导思想以“四个面向”为核心展开,以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时代因子,即在原有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着重强调了“三个倡导”的重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为规范而系统的体系。“三个倡导”从价值的层面引导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举止,使人能够明辨是非,以避免受到多元化市场环境的冲击而形成负面效应。因此,要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涵义

价值观是从价值的层面对事物所持有的普适性的态度。价值观具有规范性,也具有主观性,是个人对事物评判中所体现的立场和观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精神,对中国公民的道德具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围绕着爱国主义这个核心而展开的,可以激发人民群众提高凝聚力,建立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并建立共同的理想,基于此而形成共同的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主导性,是实现共同理想的灵魂所在。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时代精神,就要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思想精髓,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原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丰富和发展,并给予了全新的概括,提出了“三个倡导”,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道路提出了指导思想,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思想源泉。十八大中所提出的“三个倡导”,是从价值的层面将中国发展的政治理想明确,对中国的社会价值起到了导向性作用。要求中国的所有公民都以“三个倡导”作为行为规范,以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发展经历了转型期,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要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就要用科学指导思想规范道德规范,以提高凝聚力。党的十八大中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就是要以此为重要指导思想,对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发挥引导作用,以促进全国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

“三个倡导”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适应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中指出,要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才能够真正意义地实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够将社会主义政治道德與传统文化充分融合,以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还要汲取国外文化精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落实到位,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反映,也符合中国社会的时代发展要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有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也要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地吸收文明成果,以形成价值共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而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就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根据中国国情丰富马克思主义内容,并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发展,以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在推进中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精神支撑的作用,对中国处于转型期的建设思想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提供了思想动力。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认知理论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开放性,且能够从多个层次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同的时代,就会有所新的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正体现出其与时俱进的品格。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地超越以往的价值观,积极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透过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了解中国人民从古到今都对理想社会充满了向往,以个体的道德修养为中心,为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而不断地努力。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为乐观、自强,不断地付出自己的努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想。要使得这一梦想得以实现,就要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来。处于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中国五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而延续至今,已经从时代的角度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基于传统文化且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创新。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随着传统文化的整合、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也会实现其创新价值,以更好地向着美丽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多个层次展开的。在“三个倡导”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的发展目标,具有主导性,引领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发展的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的品质和道德水准,要求中国的公民都要以其为道德规范约束最积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次化展开,从中国国情出发,灵活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又将中国发展特点体现出来;内容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又将时代特点体现出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与时俱进,更为符合中国的未来发展要求。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认同为基本要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内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认同,就要被普遍接受,并按照要求规定自己的行为。在利益的驱使下,观念意识才能够得以形成,随着价值渗入其中,价值观才能够得以形成。受到外界的刺激,且这种刺激符合自己的利益,就会得到认同并接受。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要求,才能够得到认同。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社会价值观不具有普遍性。要获得价值认同,就要给予必要的引导。通过采用沟通交流这种柔性化的方式,运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扩大宣传效应,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获得价值认同。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具有普遍性,要能够获得认同,就要做到理论用于实践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是基础,经过内化后,还要诉诸实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价值观渗入到日常活动中,以社会实践活动验证价值观的正确性。如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于实践中,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主观意识,诉诸到行为当中。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规范为保障

公民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才能够提高道德素质。公民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是指公民能夠在道德习惯、情感、意志等方面自觉自愿地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进行自我塑造。只有公民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对社会关系以正确处理,推进社会和谐,使国家能够长期、稳定而持续地发展。

公民道德修养的加强要求公民要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要求公民要能够自我教育,针对各种道德观念从主观意识的角度出发进行选择。意识源自于知识,观念落实到实践中就会逐渐形成习惯,而公民要严格按照规范行动。随着公民道德意识的提升,就会强化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统一,由此而使得道德观念外化为行为。

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前提是要获得价值认同,才能够使价值观内容深入到主观意识当中,使得价值认同具有自觉性,并内化为观念,发挥强化实践的作用,以能够正确地引导公民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恰当的途径,以使得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局限于理论,而要突出其实践性,以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培训机制,将认知理论、价值认同、道德规范纳入培训机制当中,有助于对公民实施教育,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