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79年电影《雷锋之歌》背后的那些故事
——跑遍全国找“雷锋”

2018-03-20

北广人物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话剧团文工团话剧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一直是激励着我们前进的时代精神,“雷锋”影片也是常拍常新。196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国内第一部以雷锋故事为题材的电影《雷锋》,这也是最早的雷锋影视作品,主人公雷锋由董金棠扮演。1978年,为了顺应人民“雷锋又回来了!”的呼唤,八一厂决定投产描写雷锋事迹的彩色故事片。导演王少岩曾与我在《激战无名川》合作过,所以让我来当助理导演。王导16岁就参加八路军,曾在部队文工团当过话剧和歌剧演员及导演,新中国成立后在八一厂担任导演。她导演的故事片《红珊瑚》、《夺印》等至今还为许多老观众所乐道。当时我刚刚整理完描写唐山大地震的故事片《震》的完成台本,就跟随王导演上了《雷锋之歌》摄制组。《雷锋之歌》的剧本是由沈阳军区抗敌文工团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雷锋》改编的。为了区别于八一厂1964年拍摄的黑白故事片《雷锋》,电影剧本一开始更名为《壮丽青春》,后又更名为《唱支山歌给党听》,最后又经著名军旅作家王愿坚改了两稿,才定名为《雷锋之歌》。早在1963年7月31日,抗敌文工团话剧团就在怀仁堂演出话剧《雷锋》。张毓敏扮演雷锋,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赞扬。事过14年,拍摄电影《雷锋之歌》时张毓敏已经47岁,显然不能再演雷锋了。所以建组后第一件事就是挑选扮演雷锋的演员。

他足足比雷锋高出21厘米

那时资讯很不发达,既没有电脑资料也没有网络可供查询,只能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跑。我们先在北京范围内寻找。先后去了北影演员剧团、全总文工团、铁路文工团、北京人艺、中国话剧团、北京军区话剧团、二炮文工团、北空文工团等部队和地方的专业剧团寻找,又去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在表演系的学生中寻找,还去了北京东城区文化馆、崇文区文化馆、海司业余宣传队等处在业余演员中寻找。看了上百名演员后终于在中央广播文工团广播电视剧团找到一位演员,其形象、气质、声音都比较符合扮演雷锋的要求,决定借用,但与该团领导反复交涉多次,均遭拒绝,只好悻悻作罢。

北京找不到,我又奉命去外地寻找。先坐火车到太原市,在山西省话剧团、山西省歌舞团及驻军宣传队中寻找,都没有合适的。我又坐火车去西安寻找,那是我读中学的地方,比较熟悉。我马不停蹄,几乎跑遍了西安市的各个文艺院团。那时西安的交通还很落后,有一次为了看演出选演员,我徒步行走了30华里。我先后到西影演员剧团、陕西省话剧团、西安市话剧团、西安市歌舞团、西安铁路局文工团及陕西省军区业余宣传队、师宣传队寻找,均无果而返。

最后,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收回到本厂。其实我们心中早已有一名备选演员,就是八一厂演员剧团青年演员李世玺。李世玺形象质朴,目光纯正,一笑俩酒窝,与雷锋神似。唯一遗憾的是他身材偏高。雷锋身高只有1.54米。李世玺身高1.75米,足足比雷锋高出21厘米,扮演雷锋我们担心观众不易接受。眼看就要开拍了,时不我待。经过给李世玺试戏,试镜头,感觉都不错。考虑到神似重于形似,我们最终起用了他。从完成片的效果看,李世玺是胜任这一角色的。

《雷锋之歌》部分成员合影,左起卢刚、摄影师殷乔芳、许连庆、导演王少岩。

影片《雷锋之歌》的助理导演卢刚

抢拍冬景背后的故事

剧本还在修改中,为了抢拍冬景,我们就赶赴吉林省伊春市五营林区外景地投入拍摄了。选外景时,王少岩导演乘坐的吉普车在雪地上打滑,突然原地转了一圈,险些把王导演甩下车去。王导演当时已经55岁了,但身体硬朗,精神抖擞,哈哈一笑,让司机调正方向,又继续选景去了。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天去伊春联系工作的吉普车也因雪大路滑,竟然翻到沟里了。车上坐着制片主任、政委、服装员、道具员等人,都像摇元宵一样被翻来滚去,但因都穿着棉大衣,幸无大碍。众人爬出车外,合力扶起倾覆的吉普车,又上路工作了。

有一天我们在山林中拍雷锋在林海雪原中行进的镜头。我利用午餐时间捡拾松子。此时千顷松涛,尽披银装,气象万千,分外妖娆。我贪看美景,翻过两座山头渐渐走远了。回头寻找原路却发现一座座山头和松林都一样,不知该往哪座山头走,顿时心中发慌。我瞄准一个方向踏雪奔跑起来,急了一身汗。幸亏开拍前归队了,没有耽误工作。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工作时间贪玩了。

冬景部分拍摄过半时,王愿坚改编定稿的《雷锋之歌》文学剧本才送到外景地。王愿坚还写了一首主题歌,名为《雷锋之歌》,由吕远作曲,后期请朱逢博演唱。吕远还将《唱支山歌给党听》重新谱曲,用四种速度录音,将录音带送到外景地,请王导演挑选。王导演选了最快的一种,配合雷锋在雪地行进的一组画面使用,后期由李双江演唱。

影片中有一段戏,描写雷锋到镇里购买“毛选”,返回连队途中遇上暴风雪,为了抢救抛锚在冰河中的百姓汽车,耽误了参加讨论他入党的支部会。这是一段重场戏,拍摄雷锋冒雪行进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那时正值1978年春节。摄制组顾不上过节,天天要到深山老林里拍摄。那时天气预报不准确,为了抢进度,只好到现场做好准备,等待老天变脸。开始几天都是阴天,因为没有日光无法拍摄,无功而返。几天后好不容易把太阳盼出来了,戏中使用的红头拖拉机却出了故障坏在路上,仍然拍不成!

戏中的风雪是用一架教练机的螺旋桨吹起来的。一开始因为经验不足,螺旋桨把地面上的雪扬起来以后,又把地面的浮土也吹起来了,雪景遭到破坏,一片凌乱,无法拍摄了。后来总结经验,开拍前注意保护好镜头前的积雪,不许任何人踩踏。教练机的驾驶员垫高机头,避免螺旋桨直吹地面。大家动手把别处的积雪运来,堆积到飞机的螺旋桨前。开拍时由战士们挥锹扬雪,用螺旋桨吹进画面,终于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此全组同志都舒了一口气。李世玺泪花闪闪,面对太阳跪在雪地上高喊:“谢谢老天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话剧“雷锋”辅导银幕“雷锋”

张毓敏在舞台上上百次地扮演雷锋,经验丰富,炉火纯青。我们特意把他请到导演组,专门负责辅导演员的表演,重点是帮助李世玺。这时张毓敏刚刚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工作非常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体现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雷锋之外的演员基本选用抗敌话剧团话剧《雷锋》的原班人马。因为都是话剧演员,习惯了舞台上夸张的表演风格,不熟悉电影生活化、细腻化的表演要求。试戏时有的演员面对镜头还像在舞台上一样大嗓门嚷嚷,动作和表情都很夸张,令人啼笑皆非。根据王导演的要求,我写了一份《电影表演常识》的授课提纲,在筹备阶段给演员们讲解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的区别,并给他们排戏,试镜头。开拍后又严格把关,一点一点地磨。这样话剧演员们渐渐都适应了电影表演的要求。

此外,还观看了大量舞台剧。如总政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洪流滚滚》;总政歌剧团演出的歌剧《狂飙曲》、《骄杨颂》;北京军区话剧团演出的话剧《伟大的战士》;中国话剧团与武汉军区话剧团联合演出的话剧《曙光》;昆明军区话剧团来京演出的话剧《怒吼吧,黄河!》;南京军区话剧团来京演出的话剧《城下城》、《红旗飘飘》等。我们还专程坐火车到沈阳两次观摩了抗敌文工团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雷锋》。

这些丰富多彩的观摩活动给我们的影片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猜你喜欢

话剧团文工团话剧
话剧《坦先生》
西藏话剧团剧目创作演出巡礼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话剧《二月》海报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近十年西藏话剧团创作生态浅析
小动物话剧团
高梁红了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