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2018-03-19成军昌

甘肃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育渗透高中

成军昌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3—0056—01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是通过一定方式培养人的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美育,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产生美的情感,得到美的享受,并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美学知识和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和技巧。

一、数学中的简洁美、逻辑美与美育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数学的简洁美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的简单,而是指数学的表达形式、数学的证明方法和數学的理论体系的结构简洁。比如,几何图形中的“黄金分割”体现了一种最和谐的线段比例关系;最完美的图形圆的周长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神奇的数“π”把它们紧密相连;还有数学符号也节省了大家的思维,如公式C=2πr,就很明了简洁。 数学概念(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的产生与进化,都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学生从严密的推理过程中,领略到数学的逻辑美。“美即真,真即美。”我们在学习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总会深刻领悟到理性的美感。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讲课语言的严谨,教学思路的严密准确,阐述问题和道理的精确,无不体现着数学教学的美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授课语言要简洁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这不仅能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果,而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一些数字、定理、公式等所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爱上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数学。

二、高中数学知识中的对称美与美育

德国数学家魏尔认为:“对称是一种思想,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希望借助它来解释和创造秩序、美和完善。它着重追求的是数学对象乃至整个数学体系的合理、匀称与协调。”数学概念、公式、运算、方程式、结论甚至方法中,都蕴含着奇妙的对称性。 对称作为协调的特例,给人以平衡感,使人产生对称美的感觉。数学知识中的对称主要有轴对称美,简单几何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等都具有对称美。平行四边形、圆等体现了中心对称美;13×13=169,31×31=961;102×102=10404,201×201=40401体现了数乘的对称美。在教学中可以贴近生活实际发现衣服、人体都是轴对称的。通过这些实例讲述对称美,教给学生领会对称美的价值。学生也会在实例中加深对数学对称美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深化,从而增强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中的美与美育

优美的代数方法就是一首逻辑概念的诗篇。用审美的观点看归纳、类比、反证法的神奇和美妙,我们就会被人类智慧的伟大所感动。高中数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提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系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这种思想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地享受它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把握好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尺度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高中数学的教育理念是属于科学主义的范畴,数学课程和其他课程是完全隔绝和孤立的,走的是测试主义的路子。但今天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美育已深层次地渗透到了各门学科中,尤其渗透在了数学教学中。在这个时候,数学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尺度,不要把数学课上成美育课,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揭示数学的“真”与“美”,把美育理念渗透在教学中,使广大学生提高境界,开发智能,增强审美情怀。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高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