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2018-03-19黄国英

北方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苦难希望

黄国英

摘要:余华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善于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讲述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在作品《活着》当中,余华以客观冷静的笔触,描写了以福贵为代表的中国底层百姓,在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当中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余华成功塑造福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他面对生命当中接二连第三的苦难,每次都在几乎被苦难击倒的时候看到希望。文章以余华作品《活着》为切入点,透过福贵这一经典人物形象,深刻解读贯穿余华作品当中的在苦难中看到希望的精神。

关键词:苦难;不屈;希望

余华是一个有着浓厚苦难情结的作家,他作品中的人物大部分都与苦难相伴。但是余华的作品绝不是单独的宣扬苦难情结,而是透过苦难来宣扬人性的光芒,以此来表达生命的坚韧不屈和超越苦难看到希望。余华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善于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讲述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在作品《活着》当中,余华以客观冷静的笔触,描写了以福贵为代表的中国底层百姓,在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当中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余华成功塑造福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他面对生命当中接二连三的苦难,每次都在几乎被苦难击倒的时候看到希望。文章以余华作品《活着》为切入点,透过福贵这一经典人物形象,深刻解读贯穿余华作品当中的在苦难中看到希望的精神。

一、福贵的人生转折

福贵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国历史跌宕起伏的年代,在历史的滚滚洪流面前,个体生命犹如蝼蚁一般微不足道。那是一个封建社会逐渐瓦解的年代,但是个体的身体和精神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解放。福贵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他放荡不羁,成婚之后仍然流连于灯红酒绿的世界当中,这正是新旧社会交替时局下富家公子生活的真实再现。旧式的腐朽的价值观仍然存在于福贵的身上,这个时候的福贵是浑浑噩噩的,甚至当他的妻子怀有身孕他竟然都不知情。福贵虽然生活腐朽,精神空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是他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坏人,在长根家道中落之后,福贵对其充满了同情。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余华展示了在社会动荡的那个年代,人性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压抑。父亲压迫儿子,男性压迫女性,男性本身也受到社会的束缚,在传统道德的框架下,人人都是压抑的。福贵前期对于生活的态度是放荡不羁的,这种生活态度是导致他堕落的直接原因,当他被人设计输掉所有家产之后,他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当他父亲被他活活气死之后,福贵开始了真正的改变,并在生活的重压之后不断成长。福贵的人生原本是高高在上的,随着他赌博输光家产,他的生活开始急转直下,悲剧的气氛开始蔓延。

二、众生世相下的群像摹写

《活着》在叙事结构上反复采用倒叙、插叙、顺叙,不停的转换时空,余华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对以福贵为核心的众多人物进行了刻画,有着很强的代入感,使乱世生命个体的人生悲剧跃然纸上。在新旧社会交替变革的过程当中,社会风气也同时具有新旧并存的特点。福贵前期就是一个旧式纨绔子弟的代表人物,固然有福贵自己和家庭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当时社会造成的。随着各种悲剧的接踵而至,福贵身上的各种陋习逐渐被生活打磨干净。余华在《活着》当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画像。

余华以客观冷静的语言讲述了福贵由青年到老年最后到死亡的故事,这是一条主线。同时还刻画了各个人物的不同命运,各种穷苦人的悲惨命运慢慢织成一张苦难的大网,这张网中所有人都是被命运愚弄的木偶,所有的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背负着沉重的枷锁,这些枷锁是由于各个阶级之间的距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造成的。除了生与死的距离,福贵与家珍之间的距离最远。福贵愿意娶她是因为她漂亮端庄,上过夜校,能够满足福贵作为男性的自尊。但是福贵和家珍之间的精神并没有在一个层次上。家珍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但是现实却一次次残酷的将这种希望击碎,她的一生经历了各种苦难。

三、核心人物的命运隐喻

《活着》这部作品当中林林总总出现了很多人物,但是这些人物大部分都只是匆匆过客,并非核心人物。但是作品当中为数不多的核心人物的命运往往都有着惊人的重叠。余华想借着这些重复的人物命运展示出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的生存困境,进而反思产生这种困境的深层次原因。首先是男性的形象重合。在这部作品当中讲故事的人和福贵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随着剧情的推进,福贵对于女性也开始变得尊重。原本的福贵和大部分旧社会男性一样,只是将女性看成是男人的附属品和玩弄的对象。福贵在经历后来的苦难之后,逐渐对女性命运的弱势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开始对家珍有关爱。除此之外,在这部作品当中女性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形象重合如家珍和凤霞。在她们身上都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包容和坚韧。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当中,女性注定是柔弱和饱受压迫的,让人同情。

整部作品都是站在男性的视角下俯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各种人物的命运都无法跳出苦难的怪圈。作品中对于很多劳动场面进行了深刻的描写,突出了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很多人尝试改变这种命运,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结局。龙二不择手段改变自己的生活成为地主,但是最终却逃脱不了被枪毙的命运。

整部小说无时无刻都在暗示着每个人从降临这个世界就要遭受苦难,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对于造成苦难的原因,这部作品给出的答案是模糊的,有人物自身的问题,也有时代造成的悲剧。福贵的人生轨迹以及家族兴衰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一条明线。福贵由年轻时候的纨绔子弟,家族衰败之后,历经各种苦难,逐渐的成长起来,处处展现了生活当中的苦难和不幸。福贵的感情变化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另一条暗线有情爱时的快乐、纠葛时的嫉恨、妥协时的低微、痛苦时的挣扎。福贵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他深陷旧社会的泥泞当中无法自拔,当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剧之后,他开始觉醒,与旧社会彻底决裂,开始了自我救赎。

四、结语

余华在《活着》这部小说当中,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在新旧社会交替的大变革时代,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个体生命的浮浮沉沉,以此来揭露在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下个人面对苦难时候的深深无奈。随着福贵的命运由喜转悲,到最后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只剩下自己茕茕孑立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余华通过这部作品传达的不仅仅是当苦难来临时一味消极的承受,而是要学会透过苦难,看清生活当中的希望。其一是为活着而活着的生存本质回归。余华以福贵困苦的一生经历显然已经告诉了我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所活着。”这是在历尽了世态炎凉之后的对生存的思考,也体现了由个体的思考进而转向集体的本质反思的独特方式。其二是人性中的善与恶的转变与相互依存。福贵的由浪荡公子到淳朴坚忍的农民的转变,春生的忏悔,造成有庆死亡的原因都体现了这一主题。其三是余华主旨表达中,独到的生命意识、生存哲学及人道主义关怀。这些本质元素的加入使读者对主人公的受难进行了深入思考,面对苦难,读者从小说主人公身上看到了忍耐力量的强大,学会了如何面对苦难,更看到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以上独特的主旨表达,也使得余华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挖掘更为深刻有力,同时,对于文学中的人性挖掘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倪传余.以生活为源泉寻味五味之美——以汪曾祺《五味》教学为例[J].职业技术,2015(12).

[2]邬文静.余华小说《兄弟》中的生命解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

[3]李娜.笑着活下去——余华《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生存啟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4]黄伟林.以坚忍的姿态承担不可抗拒的苦难——余华《活着》的现代主义解读[J].南方文坛,2007(05).

[5]王鸣剑.论福贵的人生观——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活着》的比较阅读[J].当代文坛,2007(02).

[6]朱庆华.论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差异——以《阿Q正传》与《福贵》为例[J].齐鲁学刊,2005(02).

(作者单位: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

猜你喜欢

苦难希望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意识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从蒙克看向朱耷
前方有个叫“希望”的灯塔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
韩四成国民寄“希望”于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