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杰出贡献 卓越精神

2018-03-19沈鸿鑫

曲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弹词蒋先生书目

沈鸿鑫

2017年是一代评弹大师蒋月泉诞辰100周年。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上海文联在上海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盛事。

蒋月泉是我最敬仰的评弹大师。我有幸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与蒋先生结识。他平易近人,待人厚道,我虽是后辈,但视同朋友,凡向他请益,必热情相助。每每思及,感念不已。

蒋月泉出生于1917年,16岁开始拜师学艺,不久随师登台,驰骋书坛六十余年。他的说书生涯正好经历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评弹的兴盛时期和五六十年代评弹新的繁荣时期,蒋先生是评弹黄金时代的见证人,也是这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三四十年代是评弹进入上海大都市后的一次飞跃,它在上海中西交融、南北荟萃的特殊文化环境里,继承传统表现手法,吸收姐妹艺术的营养,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完善、生动,更适合现代听众的审美需求,把评弹艺术推向鼎盛,听评弹逐渐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文化生活之一。这一时期蒋先生驰骋书台,创造了著名的蒋调,跻身“七煞档”“四大响档”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评弹进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评弹在书目、人才、艺术本体等方面有了全面的发展,成为全国的重要曲种,从江南走向全国,走向了海外。在这一时期,蒋先生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成为书坛上久负盛名的大家和评弹的领军人物。蒋调也成了评弹中最重要的流派。蒋月泉对评弹艺术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在评弹史上他是一位里程碑式的杰出人物,占有重要的地位。

蒋月泉的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他对评弹书目建设的贡献。评弹以书目传人、传世,书目的繁荣与否是衡量评弹事业兴衰的重要标准之一。蒋月泉一生传承、整理、加工了《玉蜻蜓》《白蛇传》两部长篇弹词,使这两部书在传统基础上去芜存菁,并在艺术上精心琢磨、打造,增益创造,使之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成为评弹中的经典,也为如何整理评弹传统书目提供了范本。

蒋先生还参与一大批中篇评弹及开篇的创演工作。其中有根据传统书目整理、创演的中篇《厅堂夺子》《大生堂》《林冲》《王佐断臂》《白虎岭》等。他还努力参与新作品、新样式的创造,参加创作、演出现代题材的长篇弹词、中篇弹词,如长篇作品《夺印》,中篇作品《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王孝和》《人强马壮》《南京路上》《白求恩大夫》等。他还演唱了大量的开篇,如《刀会》《杜十娘》《宝玉夜探》《莺莺操琴》《梅竹》《农讲所里教诲深》等。这些书目真正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演出后深受欢迎,不少选段、开篇广为传唱,成为评弹的“流行曲”。

蒋先生在书台上成功地塑造了徐元宰、徐上珍、林冲、赵盖山、王永刚、陈喜等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这些书目和艺术形象大大丰富了评弹艺术的宝库和人物画廊,有力地推动了评弹的繁荣发展。

第二,他创造了评弹界最具影响力的蒋调和蒋派艺术。以前弹词中,俞调抒情性较强,书调等音乐性却不太强,是以吟诵为主的“宣叙调”,蒋月泉在演出《玉蜻蜓》的过程中,根据书情和人物的需要,在他老师周玉泉的周调基础上,吸收俞(角山)调及京剧老生余(叔岩)派、杨(宝森)派的唱腔,在行腔间加用若干装饰音,创造出旋律悠扬婉转、跌宕多姿、韵味醇厚、刚柔相济、善于抒情的蒋调,大大增强弹词唱腔的戏剧性、音乐性和抒发人物感情的功能。蒋调后来成为男角常用的“咏叹调”和弹词中最为流行的唱腔。他与著名弹词演员朱慧珍搭档演出《玉蜻蜓》《白蛇传》,创造了蒋、俞联袂的演唱格局,成为评弹界的黄金拍档。不仅如此,蒋调还推动了弹词流派的发展,张鉴庭和徐丽仙在蒋调的基础上分别向苍劲与婉转两个方面发展,又创造了独具风格的张调与丽调。因此蒋调在弹词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蒋月泉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不仅演唱声情并茂,富有魅力,而且他的说、噱、弹、唱、演,件件精湛,浑成一体,形成风格鲜明的蒋派艺术。他说书官正,章法严谨,说表细致清脱,语言高雅凝炼、幽默含蓄,手面及表演潇洒传神,弹唱悦耳动听、声情并茂。他后期更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成为书坛上最负盛名的大家,蒋派艺术也成为评弹中重要的流派。

第三,他不仅是一位评弹艺术家,同时是一位评弹教育家。他悉心培养了一大批评弹的接班人。拜过师的传人就有王柏荫、潘闻荫、苏似荫、张君谋、秦建国等,他还收北京著名单弦演员马增蕙为徒。他们经过自己的艺术实践,都成为自成一家的艺术家。不少演员如朱慧珍、江文兰、余红仙、刘韵若等虽然没有拜在他的门下,但都受到他的教益和熏陶,蒋调的从学者更多。蒋月泉还担任苏州评弹学校的教师,因为蒋调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所以他的学生更是不可胜数,真是桃李满天下。蒋先生教学生带徒弟,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体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博大情怀和胸襟,为培养评弹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蒋月泉曾任上海评弹团副团长、艺术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荣获中国第一届“金唱片奖”。

今天,我们纪念蒋月泉,我觉得要着重学习他的三种精神。

一是他尊重传统,锐意创新的精神。

蒋先生对评弹传统十分尊重,甚至是敬畏。他一生演唱过许多中篇弹词和开篇,但是对长篇弹词,主要专注于《玉蜻蜓》和《白蛇传》这两部长书的传承、加工,特别是对《玉蜻蜓》更是毕其一生的精力和心血精雕细琢。20世纪50年代,他与评弹作家陈灵犀合作,对《玉蜻蜓》进行系统的整理加工。他们尊重传统,但并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而是采取一種扬弃继承的方法,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做到转化创新。不仅在内容上去芜存菁,而且在艺术表现,说、噱、弹、唱诸方面精心琢磨,增益创造,使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如《沈方哭更》《骗上辕门》《庵堂认母》《厅堂夺子》等都成为精品乃至经典。

蒋先生生活在上海特殊的文化环境里,多元的海派文化滋养了他,他以开放的心态,去吸收京剧及其他姐妹艺术的养料,丰富评弹的唱腔和表演。他专门请京剧演员教戏,训练手眼身法步,他也常常去看电影、话剧,从各方面加以借鉴。所以他的表演既古典,同时又很时尚,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敢于创新还不难,难的是善于创新。蒋先生的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他吸收外来的营养,绝不离开评弹曲种本体的特征和艺术规律,而是借以丰富、完善评弹的艺术表演手段。他的创新不离评弹本真。比如他创造的蒋调,大大增强了弹词音乐的戏剧性、抒情性和表现力,但它无论落音、音乐风格都还是地道的弹词。他吸收了京剧老生唱腔唱法等艺术营养,但听蒋调并没有听京剧的感觉。这里贵在一个“化”字,他是融会贯通,把姐妹艺术的养料融入评弹的艺术肌体中来,转变成评弹自己的血肉。他在说、噱、角色表演方面也是如此的“化”,使评弹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完善、生动,更适合现代听众的审美需求。

二是他执着敬业的工匠精神。

这种工匠精神就是心无旁骛,不受外界各种干扰和诱惑,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就是认真,勤奋,锲而不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他16岁学艺,不久后就开始登台,一辈子就是做评弹这件事情,他把评弹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毕其一生精力传承、琢磨《玉蜻蜓》和《白蛇传》两部长篇,就生动体现了他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的献身精神。

还比如他年轻时的三次拜师。最初他师从钟笑侬学唱长篇弹词《珍珠塔》,但相比起来,蒋月泉更喜欢《玉蜻蜓》这部书,于是他毅然放弃《珍珠塔》,而改拜张云亭习唱《玉蜻蜓》。张云亭说表诙谐幽默,并善于观察积累,蒋月泉得益匪浅。后来,蒋月泉看到周玉泉说唱《玉蜻蜓》,台风大方,说表清脱,善放“阴噱”,唱腔优美醇厚,有“翡翠蜻蜓”之誉,又拜周玉泉为师。论起来周玉泉是蒋月泉的隔房师兄,但为了学艺,1937年蒋月泉不惜降低辈分。其实,这对蒋月泉之后的艺术发展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他在骨子里热爱评弹,他有一把三弦,数十年跟随他驰骋书坛,晚年三弦的背皮破了,但他仍然珍爱有加。因为音色好,适合他的嗓音,有厚度,即使破了也不更换。他把三弦看作是他亲密的伙伴,一直用到息影书台。

还有就是他对艺术创造的严格和精心,严格到近乎苛求,精心到殚精极虑。在评弹界蒋先生的“疙瘩”是有名的,这个疙瘩是对艺术的高标准严要求,对艺术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就是寻求一种最好的艺术表达。他对说表、唱腔、噱头、做派都有精细周密的考虑,一个腔的设计,一个字的发声,一个噱头的语气、节奏都十分讲究,力求分寸精准。正因为这样,他把评弹说、噱、弹、唱四门功夫,“理、味、趣、细、技”五字艺诀演绎、发挥到极致,创造了评弹艺术的高峰。

三是他的人文情怀和担当精神。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须考虑自己与时代,自己与生活,自己与观众的关系。解放初期,蒋先生感到时代变化了,自己和自己的艺术应该去适应时代,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艺术家自发组织演出队,编演新书,宣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政务院“五五”指示颁布后,他积极响应,主动公开提出“斩尾巴”。后来又放弃了高于国家工资五六倍的收入,以十八艺人之一率先參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后任副团长。建团第三天,他就参加治淮工作队奔赴安徽治淮工地,劳动,宣传,与工人、农民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后来集体编演了第一部中篇弹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随后,他又与周云瑞、作家柯蓝一起深入海军生活,创演中篇弹词《海上英雄》。他经常与创作人员一起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创演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与听众也一直保持紧密的联系,晚年他担任上海电台《星期书会》的节目主持人,联系听众,服务听众,传播评弹艺术。这些都可以看出蒋先生的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跟随时代脚步的社会担当。

今天我们纪念蒋月泉,要学习他的高尚品格和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肩负社会责任,努力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搞好评弹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加强书目创作和人才培养,进行评弹艺术本体的革新、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争取更多青年听众,齐心协力,努力推进评弹事业在新时代的繁荣兴盛!

猜你喜欢

弹词蒋先生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牙签扎伤手指,差点引发全身感染!
蒋氏牙科
金奖紫砂壶署名权之争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我做蒋介石“御医”四十年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