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微文化企业在创意城市构建中的发展

2018-03-19王丹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2期

王丹

【摘 要】 21世纪,城市的核心发展驱动力从政治驱动、经济驱动、区位驱动向文化创新驱动转化,城市深度革新与发展需要与创新经济、创新文化、创新体系紧密结合。创意城市所必备的创意阶层、创意场、文化特质,必将引领小微文化企业的蓬勃发展,小微文化企业的良性发展也会对创意人才的输出、提升城市就业、延续城市文脉、活跃文化市场、丰富文化供给、促进城市再生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微文化企业;创意城市;创意场

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需要直面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全面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世界城镇化的大趋势下,人口、经济、资源规模化向大城市聚集,为城市交流、融合发展带来了机遇。在现代化背景下,城市发展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形成带动优势,需要向创新型城市转化,使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凝练自身的文化特质,打造创新阶层,形成创意生态体系,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意城市的构建要素

1、创意阶层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坎农提出创意城市的理论,认为应以人为本去发展城市。理查德·佛罗里达对创意阶层的定义:“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对于创意的渴求,从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阶层。”创意阶层因其特殊的价值输出特点,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标志。(1)个性化。创意阶层重视思维的表述,具有较强的个性表达欲望,不喜欢被拘束,崇尚自由、个性、品质的生活。(2)包容性。包容性是创意阶层价值观的一个基本标志。创意阶层的思维方式需要被社会、企业、群体接纳,而不是视为“异类”,因此创意阶层对城市的接纳程度、开放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其自身也展现了对多样文化的包容性和高度接纳。(3)精英化。创意阶层一般具备较高的艺术天分和专业知识,在城市的各个领域发挥自身的特长,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创意和活力,无论是专业知识型的创意阶层还是艺术天赋型的创意阶层,都不断展现其领域中的核心价值,成为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从全球来看,文化产业创新有四个竞争要素,即科技、人才、资本和创新环境,显然,人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吸引或培养创意人才,则需要有文化宜居的环境和适合创新的系统。

2、创意场

对于场域这一概念,社会学家布迪厄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城市创意场是政治、经济、文化、物质、信息等多重自然因素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全系生态系统,对城市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自由流动和价值最大化产生制约、影响或激励作用。(1)创意系统。创新是研发、转化、应用的一整套活动的整合,打造创意系统是为科技创新提供完善的政策、资金等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为知识转化提供完备的信息平台和法律保障,为创新的输出与应用培育崭新的市场需求,为创新应用的反馈提供开放的渠道。(2)創意管理。打造企业内部“无领”办公,开放的办公区域设计和布局,制定灵活办公时间和工作计划,形成灵活、开放、互动的办公模式。(3)创意生活。增加并不断扩大城市创意区域,塑造富有创意氛围的公共活动空间和社区生活环境,增加创意阶层及城市居民自主性体验的体验式休闲与生活的经历。(4)创意精神。创意并非少数人的“专利”,创意是所有人与生具有的能力,打造城市创意精神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重视创意理念的宣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城市居民内在对创意创新生活的渴望,敢于打破常规,以自信、包容、乐观的心态去体验生活。

3、创意环

创意环是创意需求—创意思想—创意产品—创意消费—创意品味—创意需求的循环作用机制,是城市创意产业上下端的再延续。创意产业是创意城市的主导产业,而创意产业的发展原动力是创意需求的产生。因此,创意需求的滋养,创意品味的形成是创意城市创意产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的要点。(1)教育培养。重视创意理念的培育,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和学校的教育培训,以及相关教育机构的熏陶,让创意教育从娃娃抓起,通过构成社会的核心组织—家庭的创意改变,来带动整个社会的创意思维变革。(2)公益活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进一步,创意产品的欣赏与消费是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体现,创意需求的产生需要内在的自觉自知,同时需要外在的刺激。通过举办创意相关的公益宣传活动、公益展出,激发人们对创意生活的向往;文化惠民政策的普及也可以有效滋养创意需求,带动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二、创意城市构建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困境

创意城市的构建就是城市更新和重构的过程,在构建中不断更新,不断形成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创意城市的发展将带动创意文化的复兴,打造创意环境、吸引创意人才,提供更多的创新扶持政策,对小微文化企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小微文化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属性,仍存在桎梏其发展的一些瓶颈。

1、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差

小微文化企业由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很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方式,加之管理者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小微文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1)对人才吸引、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小微文化企业对创新人才需求量大,但由于家族式管理体制,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创新人才流出量大。(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差,在市场中不具备竞争力。小微文化企业受制于资金有限、管理者短视等多重因素,在科技创新中表现不佳,容易在市场中盲目跟风,缺乏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意识。

2、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备,市场空间狭小

小微文化企业自身发展能力有限,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许多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步履维艰,自身无法激发其内生动力,进入可持续发展。目前,小微文化企业与大中型文化企业发展差距大,使得小微文化企业信息资源获取少,参与行业协会的政策制定机会少,缺少政策和行业行规制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其次,小微文化企业缺少了沟通的工具和互动的载体,市场渠道单一,容易受到大企业的挤压和同行业的恶性竞争,持续参与公共服务市场的机会少。

3、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环境差,融资渠道有待拓展

由于小微文化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缺少竞争力、经营风险较高、生命周期短,一些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存在质疑,对其融出的资金要求比较高的收益率。另外,由于文化产业“轻资产”的特性,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往往是版权等无形资产,需要相关金融机构尽快出台有利于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的特殊金融服务体系,用法律法规维护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此外,备受小微文化企业青睐的互联网金融体系亟待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自上而下的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为小微文化企业网络融资环境打造一片净土,避免企业陷入高利贷的泥潭,最终走向“死亡”。

三、创意城市构建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对策

1、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与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围绕城市传统产业转型需求,立足产业基础发育创新生态,支持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创新,注重对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聚焦,使小微文化企业的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层级提升接轨。

2、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与城市生活品味提升相结合

引导小微文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向个性化、独特性转变,满足人民对创意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打造特色街区、智慧社区、创新创业基地,吸引小微文化企业聚集在一起,带动城市整体创意生活品味和创意产品的消费。通过中、小型展会活动渲染文化艺术氛围,带动城市不同群体对创意生活的体验。

3、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与特色城市发展相结合

创意城市内在的消费力量和群體认可度,是促进创意思维产生的自生力量。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必将推动特色城市的塑造和整体发展,为城市带来更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小微企业是城市的微细胞,通过打造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城市特色商圈、创意街区,吸引小微文化企业入驻,释放小微文化企业的活力,与特色城市打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徐丽,杨羽佳.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16(12).

[2] 张岭,张胜.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究,2015(17).

[3] 周岩,汤建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现状分析:2005—2011[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