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服务体系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实证分析

2018-03-19陈慧文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实证分析就业指导

陈慧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制约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水平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关对策。要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建立健全院系的就业服务组织,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服务指导;加强对相关教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人员队伍。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实证分析

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的难度日渐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步增多,尤其在当前受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现已逐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调控为保障、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四位一体”就业保障机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2014届到2016届,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水平高达98%以上,专业对口率在85%以上,高于广东省大学生平均就业水平。但在就业率水平高的背后,仍存在部分专业毕业生工作专业对口率低、跳槽率高、工作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在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风险和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学生容易出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或盲目就业的情况,制约了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应提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确立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思想,采取有效的行动保障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

在制约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水平的诸多因素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导致实际就业质量下降,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就业情况。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因学院本身所处佛山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保障大学生就业政策等原因,许多毕业生对工作地点、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以及就业后的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期望值。而期望值过高会致使学生对本身的能力估量不足,导致学生尚未积攒足够的工作经验便频繁跳槽,或受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不能理智地择业,因此高职学生近几年就业形势呈现稳定性下降,就业质量不高的情况。而有些学生在择业中,往往更多地考虑薪资水平、“五险一金”是否齐全、升职空间大不大,而较少地考虑到个人发展空间与长期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受到全面的就业指导造成的学生就业观狭窄,对自身能力与就业环境的认识不足所导致。因此要使学生更加科学、客观、合理地认识自我,正视自我就必须通过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来完成。

其次,由于就业前期准备不足,不考虑自身情况下造成的盲目跟风或盲目就业,产生从众心理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学生获得就业信息和建立就业观的途径已经发生转变,更多的学生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获得就业相关分析,会出现跟风选择薪资较高的行业和就业择业的从众行为。在临近就业时,大家认为什么职业赚钱多,什么职业投简历的同学多,便集中涌向该职业,而不考虑客观事实,尤其高职院校学生,在知道自己竞争力不如本科生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找高薪资、福利待遇好的工作,较少地考虑个人长远发展。因此在就业后很快选择跳槽,导致就业不稳定。社会各职业的从业人员有其合理的比例,而跟风和从众并不能解决学生的就业根本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就业指导,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或擅长的工种在社会上的定位。而个人先决条件和后天的学业能力水平,并不能以一概全地代表个人所适合的职业。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就业服务使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岗位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岗位就业。

再次,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中自主性较弱,思维较为狭窄,视野不开阔,就业观的建立仅依靠老师和就业指导课程,不便于教师全方位地管理与指导。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都是广东省内的学生,因受其地域性和经济、人文环境影响,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在省内就业或者在离家近的地方就业,家庭因素已然成为影响学生就业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30%的学生选择回家继承家族企业或经商。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家庭经济环境优越的,在择业时不仅关注经济因素,更注重长期利益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对就业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则更倾向于稳定、高薪、适合长期发展的企业,学生之间的就业观存在较大差异。

要从根本上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来树立健全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存在单一性、局限性、非专业化的问题。学生的就业指导只针对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或以就业为重点对在校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从根本上来说缺乏对学生的整体性分析和个体化研究,对学生的就业服务仅限于求职就业教育引导,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就业服务的形式也局限于理论课、讲座、校园招聘会,学生在就业前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和就业观念,导致不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正确的指引。这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根本性原因。

另外,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性不强也是制约高校建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原因之一。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停留在理论宣讲和政策解读层面,学生普遍缺乏兴趣。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由辅导员担任的,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化培训,在实践方面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经验,导致不能很好地为学生解决就业困惑,总体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基数大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缺乏个体性就业指导,没有建立健全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从业人员,所以无法针对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指导和理论研究。特别是针对毕业生的个体指导和个性化指导,在其就业观念的树立,职业判断与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还存在空白,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的内容也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个体化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加深。

在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完善服务体系:

第一,根据校情与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发展的工作细则。对学院开展学生的就业服务提出明确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使学院开展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有整体性的纲领,加强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

第二,应建立健全院系的就业服务组织,建立学院至系部、班级至个人的就业服务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指导性。保证其就业服务体系的专业化,把就业服务的责任落实到指导机构和教师个人,并且要职责分明,设立专项经费投入,为学院就业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先决条件和物质保障。

第三,考慮到就业服务人员的专业差异、部门差异、水平差异,学院需加强对相关教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人员队伍,提高服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实现跨专业,跨部门和专兼结合的队伍结构,合理用人。

总之,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不仅是学生就业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更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完善和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将在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成文,胡桂英.择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基于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1)46-52.

[2] 涂晓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7(2)117-119.

[3] 洪傲.如何掌握选择专业的主动权[N].中国教育报,2014-10-29(12).

[4] 张丽芬,孙淇庭.就业服务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 2015(6)113-119.

[5] 蔡瑞林,王彦.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45-49.

[6] 陈德良,邓德胜,刘永红. 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关联规则挖掘[J].教育与职业,2012.10(29)87-88.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实证分析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