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修”课程教学在西藏高校反分裂教育中的作用

2018-03-19刁海青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效性

刁海青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在西藏地区高校开展反分裂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教学在校园反分裂教育中的作用,认为“思修”课程具有的道德与法制双重教育功能是民族地区高校反分裂教育取得实效性的理论依托,能从思想根源上消除“分裂”流毒,强化“思修”课程教学有利于改善西藏高校反分裂教育的整体效果,提出提升“思修”课程教学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提高思修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反分裂教育;实效性;依法治藏

高校向来是开展反分裂教育的重要领域,这也是2016年西藏地区各高校主要负责人首次获邀出席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的重要原因。马克思曾经说过:“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头脑并在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而已。”开展反分裂教育的切入点,恰恰是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实施“四观”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增强其祖国认同意识、民族认同意识、文化认同意识。

一、在西藏地区高校开展反分裂教育的现实意义

如果大学生们没有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那么在复杂而又尖锐的斗争形势下,他们对于“达赖”分裂集团打着宗教“认同”的幌子,渲染扭曲的民族感情,图谋在西藏地区颠覆社会主义道路,恢复他们早已失去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统治的反动本质将很难有着理性的认识,也不会有在现实与未来的生活中抵制各种极端宗教思想侵蚀和维护区域各民族团结的高度自觉性,甚至增加了参与分裂活动的风险。在校园内积极开展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反分裂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从思想上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制分裂流毒的免疫力,从行为上激发大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会议不仅为西藏各级政府当前今后的工作重心指明了方向,也为西藏各高校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反分裂教育实效性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会议提出的“依法治藏”的方针,既是党中央“十八大”以来维护宪法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治国理念的延伸,也是党中央倡导的依法治国理念在边疆治理的实际应用。作为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在校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西藏反分裂斗争能否最终取得全面胜利。在此关键点上,“思修”课程以其特有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功能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思修”课教学在校园反分裂教育中的作用

“思修”课程具有的道德与法制双重教育功能,在校园反分裂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思修”课程是民族地区高校反分裂教育取得实效性的理论依托

学校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反分裂教育的主渠道要依托“思修”课堂上以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思修”课程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大内容,前者强调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后者强调培养大学生基本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虽然道德与法律分属不同的学科,但都是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社会规范,二者在培养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层次上融为一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属性。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其内在修为必然是一个遵紀守法,热爱祖国的人;而一个违法乱纪,图谋分裂祖国的人必然又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从本质上讲,作为高校德育的两项重要内容,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两者之间相互统一、相互促进:道德教育为法律教育提供思想基础;法律教育为道德教育提供意识上的制度保障,当个人或群体的行为难以道德约束而失衡时,法律将作为最后的救济措施。

2、“思修”课程有效实施能从思想根源上消除“分裂”流毒

溯本清源,人防、技防都不过是使用外力手段对失范行为加以约束的补救措施。意识决定行为,个体的思想不出现问题,也就没有所谓的分裂行为。一些大学生之所以行为上容易出现偏差,其根源在于“四观”的严重扭曲。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导致他们对祖国、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缺乏基本的认同感,在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外分裂集团的蛊惑下,易受到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甚至参与破坏社会稳定,分裂国家的活动;由于思想深处没有对国家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形成深刻的认识,这些大学生缺少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法律后果的敬畏感,又易走上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统一的违法犯罪道路。

学习“思修”课程是一个重塑“四观”的过程,大学生们将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正确指引下,激发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热情,形成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通过法律观的再造,大学生们可以清醒的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同分裂分子作斗争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公民都没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不管你来自哪个民族,也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只要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参与了分裂国家的活动,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进而自觉增强对自身行为的管控能力。

3、强化“思修”课程教学有利于改善西藏高校反分裂教育的整体效果

作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外“达赖”分裂集团在意识形态上重点渗透的领域,各高校在维护自身校园和谐稳定,实施反分裂教育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十分巨大。通过加强“思修”课程教学实效性可以降低一些消极的影响,提升高校反分裂教育的整体效果:一是通过部门之间信息交换,互进课堂等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可以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学生工作部、团委、保卫部等相关部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学校反分裂教育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加强以“思修”课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可以将区内高校教职员工从疲惫应对维稳任务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回归正常的作息时间、家庭生活,以达到节约人力、物力的目的。三是通过提升“思修”课课堂教学效果,树立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可以降低学生群体特别是来自内地的学生群体对于维稳工作所带来的种种限制所产生的不适感,培养他们对校园维稳工作的主人翁意识。

三、提升“思修”课程教学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藏民族以信仰藏传佛教为主体,宗教意识和宗教行为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已经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正是西方敌对势力扶持下的“达赖”分裂集团能够打着所谓“宗教”的幌子企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同我们争夺年青一代大学生的一个诱因。因此,“思修”课教师在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相关法律知识的时候应该以尊重藏民族大学生的传统习惯为前提,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避免简单粗暴、空洞乏味地说教,更不能动辄贴上“信教”、“迷信”、“反动”等标签。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要围绕着增强反分裂教育实效性的目的而展开,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要与西藏本地的实际联系起来,尽可能地在每一个知识点中把与藏民族有关的爱党爱国、民族团结、遵纪守法的先进事迹和人物糅合进来,增强“思修”课程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同时,为了加强“法律基础”部分教学的针对性,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以“依法治国”、“依法治藏”精神为依托,增加反分裂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介绍和讲授。

【参考文献】

[1] 扎西.我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4.

猜你喜欢

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论民事诉讼法课程的 “实效性” 教学改革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