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2018-03-19张芷宁锦州市农业信息中心

兽医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免疫抑制狂犬病

张芷宁/锦州市农业信息中心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猪一旦感染伪狂犬病毒,将会终生带毒。作为危害全球养猪业最严重的猪传染病之一,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有种猪繁殖障碍,仔猪神经症状、腹泻、呼吸道病,生长发育受阻等。20日龄以下的仔猪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常呈隐性潜伏感染或长期带毒的状态,当环境激变或者被其它应激因素激发,往往可与其它病原体协同作用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从而引起疫病的暴发。2011年以前,我国普遍应用Bartha-K61疫苗预防猪伪狂犬病,发病率下降,总体控制较好,已有不少种猪场成为阴性场。但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再度流行,波及我国生猪主产区,包括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

一、流行特点

几乎全部的哺乳家畜对伪狂犬病都易感,啮齿类动物在传播伪狂犬病中起重要作用。没有获得免疫力而第一次感染暴发伪狂犬病的猪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可以在1周内传染至全群,仔猪有90%以上的感染、死亡;成年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毒可经胎盘、阴道黏液、精液和乳汁传播,常呈散发。

二、病因

1.新变异毒株的出现。多项实验研究表明,新发生伪狂犬病是由新的毒株引起的。赵鸿远等将近几年来全国多个省份的PRV分离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经典PRV株进行比对,发现近3年分离的毒株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与经典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结果表明,分离的毒株为变异株且已成为我国主要流行的毒株。另外,实验室研究还表明,新的变异毒株对小鼠的毒力较经典毒株要强,也发现目前商品化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对目前流行毒的中和能力较经典野毒要差。变异毒株的出现使得成年猪也表现出与仔猪相似的严重症状,猪场母猪、仔猪、育肥猪大量死亡,给该病的防控提出新的难题。至于为什么毒力会出现变异?这可能是由于阳性猪场带毒猪免疫过于频繁,因免疫压力造成毒株变异。

2.免疫抑制。群体的免疫水平是决定了PRV在猪群中的流行程度,其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疫苗毒株、免疫程序、免疫途径和猪的免疫抑制因素的影响等。传染病是引起猪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的感染使猪只对其他病原的抵抗力降低,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由此造成猪群注射PR疫苗后仍然得不到足够的保护力,免疫水平较低。

三、传播途径

1.水平传播。(1)空气传播:从育肥猪经空气传入(2~3 km),是目前大多数伪狂犬病发生猪场的风险点。需要监测90日龄以后猪的伪狂犬病gE抗体;(2)引入潜伏感染猪;(3)引入带毒公猪精液;(4)(蓝耳病)血清人工驯化技术的风险。

2.垂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或者其他动物传播途径。(1)鼠类(如果在猪场周围发现鼠和猫死亡数量高于平时,需要注意伪狂犬病传入的风险(1985年爱尔兰案例);(2)野猪:8498个样本,2009-2012。35个州中有25个18%以上抗体呈阳性(Kerri Pedersen,2013)。

四、防控方法

1.免疫接种。目前,猪群进行免疫接种仍然是预防本病最有效措施之一。市面上常用的伪狂犬疫苗有3种:伪狂犬病灭活疫苗、伪狂犬病弱毒活疫苗、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灭活苗和弱毒苗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基因缺失疫苗以其免疫原性好,保护力高,对猪无毒力、安全等优点而受到猪场的青睐。此疫苗免疫后无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同时通过检测抗标志蛋白抗体(gE-EL ISA鉴别法)可以将疫苗免疫株和野毒感染株区分开,以便对野毒感染株采取针对性防制措施。

2.加强饲养管理。猪场感染伪狂犬病毒后,控制、清除的难度非常大。目前,只有在做好免疫接种的基础上,结合完善的生产、防疫管理,才可大大减少伪狂大病的扩散蔓延。在饲养方面,实行早期(3周龄)断奶,分群饲养和全进全出的管理方法,是控制伪狂犬病的有效手段。在防疫管理方面,做到定期检测猪群,对阳性猪要严格限制其移动,对阴性猪给予注射基因缺失苗,提高免疫力。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免疫抑制狂犬病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打败狂犬病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毒株的特性及其疫苗研究
Kedrion公司和Kamada公司研发的Kedrab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广南县一起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