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务人员应重视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合理治疗

2018-03-1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那开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贝特脂蛋白类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那开宪

血清甘油三酯(TG)是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直接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合成,因此,高甘油三酯有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医务人员由于对TG危害过分重视,而忽视对整体血症的调控,尤其是对LDL-C的治疗。

病例

某患者,男性,65岁,高血压10年,一直服用络合喜治疗,血压控制满意。糖尿病3年,服用二甲双胍及拜糖平治疗,餐前血糖5~7mmol/L左右,餐后血糖7~9mmol/L左右。血症异常3年,均以甘油三酯高为主,3年来TG波动在2.2~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波动在2.8~3.2mmol/L,总胆固醇(TC)波动在5.4~6.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波动在0.7~1.2mmol/L。近3年来常常服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治疗,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上个月因心前区不适而到笔者门诊就诊。心电图正常,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端狭窄90%,放置支架。术后,患者找到笔者,对病房给他的他汀类药物表示不理解,并要求笔者改用贝特类药物。笔者告诉他,病房给他汀类药物是对的,尽管他的LDL-C在正常范围内,但这个标准是适合于正常人,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讲已经较高。

该患者的血脂异常属于混合性高脂血症,治疗应以降低LDL-C为主。从他3年来血症情况分析,LDL-C明显超过目标值,且TG明显升高,单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得到满意控制,加之同时存在糖尿病与高血压,心血管风险水平显著增高,在改善生活方式同时,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根据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虽然其TG明显升高,但并未超过5.6mmol/L,因此不应将TG作为主要干预靶点,因为对于他来讲,LDL-C对他的危害远远大于TG对他的危害。降脂治疗仍应以LDL-C为主要目标。除血脂异常外,由于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与高血压病。

根据我国新颁布的《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的原则,应将患者的LDL-C控制在<1.8mmol/L,他汀类药物应作为该患者的一线用药。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显著的降LDL-C作用,对于降低TG也有一定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此类药物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临床研究证据最为充分。经过笔者的解释,患者同意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笔者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并对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指导。8周后复查血脂结果示,LDLC1.6mmol/L、TG1.9mmol/L,初步达到治疗目标,嘱患者继续维持原方案坚持治疗,3个月后复诊。

目前对TG异常调控的认识

研究表明,TG增高对凝血、纤溶有重要作用,TG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粘滞度增高,促进血栓形成;TG升高可使LDL-C向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化,从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餐后延迟发生的高TG可导致动脉壁细胞脂类的沉积,促使泡沫细胞的形成,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加重了血管的损伤,因而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研究发现,TG增高>200mg/dL时,冠心病发生率可增加1/3~1倍。

近期研究表明,TG水平增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PROCAM研究、AFCAPS/TexCAPS、哥本哈根男性研究均表明,高TG血症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独立相关。TG增高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TG增高可能是视网膜硬性渗出和黄斑病变、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能促进白蛋白尿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UKPDS研究结果提示,高TG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的风险独立相关。因此,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TG增高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不利的影响。若TC、LDL-C、TG过高或HDL-C过低,可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其中,最须重视的是LDL-C,该指标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险越大。

不同类型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负责把胆固醇由肝脏运输到斑块内,高密度脂蛋白作用相反,负责把斑块内胆固醇运输出来(逆转运)。因而LDL-C又被称作“坏胆固醇”,HDL-C被称作“好胆固醇”。LDL-C越高越容易形成斑块,HDL-C较低则可增加斑块的风险。近年来,先后结束的大量研究均证实,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本因素。此外,基础研究亦发现,LDL通过血管内皮进人血管壁内后,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氧化型LDL继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

我国高TG血症患者常见,应予以足够重视。LDL-C为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故调脂的主要目标为降低升高的LDL-C,但不应忽视对TG及HDL-C异常的干预。TG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尤其同时伴有LDL-C升高或HDL-C降低时,危险性会更大,因此在调脂治疗过程中,主要目的是降低LDL-C,但要重视降低TG及升高HDL-C水平。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TC及LDL-C,适用于单纯TC或LDL-C升高的患者及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混合型血脂异常仍以他汀为主要调脂药物。以往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两类药物不仅能显著降低TG、升高HDL-C水平,还可中等程度地降低LDL-C水平。然而近年来先后结束的数项随机临床研究发现,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虽可对血脂谱产生有益的影响,却未能显著减少受试者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与全因死亡率。因此,目前认为是否应该将TG作为药物干预靶点还存在争议。

正确应用他汀类药物

笔者认为,高TG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改变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干预的内容包括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和增加不饱和脂肪摄入)、适量运动、戒烟,尤其应强调禁酒(而非限酒)。在生活方式干预难以获得满意效果,同时患者还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风险明显增高的患者,才可以考虑启动药物治疗。对于TG水平明显升高[TG≥5.65mmol/L(500mg/dL)]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使用贝特类药物迅速降低TG水平,因为TG≥500 mg/dL者易反复发生胰腺炎。

对于该患者来讲,患者的LDL-C超标,其目标值为<1.8mmol/L,故可为其选择中等强度他汀治疗,例如阿托伐他汀10~20mg/d、瑞舒伐他汀5~10mg/d、氟伐他汀80mg/d、辛伐他汀20~40mg/d或匹伐他汀2~4mg/d。治疗4~8周后复查血脂。若经上述治疗后LDL-C仍不达标,可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绝大多数患者的LDL-C可以得到控制。若经过强化生活方式治疗及他汀类药物充分治疗后TG仍不达标,可考虑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或烟酸缓释剂。联合应用他汀与其他降脂药物时,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肝损伤与肌毒性)的风险会有所增加,因此需要加强监测。有学者认为,错开两种药物的服药时间(例如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风险,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贝特脂蛋白类药物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On the Effects of English Subject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低密度脂蛋白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最美妙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