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棕熊急性肌肉风湿症的诊疗

2018-03-18

兽医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棕熊肌群圈舍

棕熊又被称为灰熊,属于食肉目熊科动物,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国内相当一部分动物园都在饲养棕熊,但是由于其饲养条件以及饲养水平的限制,棕熊各种疾病的发生给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动物和人一样,极容易患上风湿症从而引发以腰肌、关节以及四肢病变最为明显的全身性疾病,此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但是棕熊急性肌肉风湿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就棕熊急性风湿症的诊疗进行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发病原因

急性风湿症一般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因其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一般发生于春初秋末以及秋冬交替的湿冷季节。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棕熊的生活环境相关。气候湿冷导致棕熊圈舍内阴冷并且潮湿,棕熊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极容易导致寒气入侵,从而对其肌肉以及关节造成损害,使得气血运行受阻,引起身体疼痛以及关节麻木。

(二)临床症状

病熊在患病初期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其脉搏、呼吸以及体温均没有明显的异常,饮食以及大小便也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走路歪斜以及跛行的现象,甚至因疼痛而无法大步行走,病熊的疼痛维持一段时间以后会逐渐转弱甚至消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再次发生,从而引发恶性循环,这是棕熊肌肉风湿症的一个主要特征。此外,棕熊全身多部位出现肿胀,其肌肉膨胀、后肢僵硬;如果病情继续发展,棕熊两后肢拖地,无法站立行走,通过腹部着地爬行。

棕熊急性肌肉风湿症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如果为颈部肌肉风湿症,一侧肌肉发病时,病熊为了缓解疼痛同时保证颈部患病侧的舒适,常常将头颈部位朝向患侧,从而出现斜颈的症状;如果为两侧肌肉发病,病熊会出现头颈部位僵直不屈以及低头困难的症状。如果为背腰部位的肌肉风湿症,病熊在站立时会出现背腰拱起,对其进行触诊,可见其背腰部位的肌肉硬固,在运动过程中运步缓慢,在转弯过程中背腰不灵活,常常很难转小弯,病熊卧地以后很难起立。如果为四肢肌肉风湿症,其发病部位一般为肩臂肌群或者臀部肌群,病熊运步异常,在运动后跛行症状会有所减轻或者消失,对其进行触诊时其患病肌群有明显的疼痛感。

(三)诊断

应结合病熊的发病史以及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头颈肌肉发病应与硬伤风进行区别,硬伤风常常表现为瞬膜外露,一旦出现声音刺激非常敏感;如果是四肢肌肉发病,要注意与外伤性肌炎进行区别,外伤性肌炎通常具有外伤发病史,对其局部进行检查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点;如果是背腰肌肉发病,应当与腰椎挫伤进行区别。

(四)预防措施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根据棕熊的营养需求状况为其提供食物;应保持圈舍内的清洁以及卫生,定期对圈舍进行通风换气从而保证圈舍内的干燥;此外,要做好棕熊的保暖措施。

(五)治疗手段

棕熊急性肌肉风湿症的治疗应以消炎、镇痛、舒筋活络以及抗风湿为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西药治疗。将50~65 ml 10%的水杨酸钠注射液,20 ml 30%的安乃近以及30 ml 40%的乌洛托品混合后为病熊进行静脉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注射7 d。

2.中药治疗。(1)颈部肌肉风湿症:分别将50 g的当归、50 g的防风、50 g的紫苏、50 g的连翘、50 g的桔梗、50 g的荆芥、30 g的独活、30 g的羌活以及5 g的红花混合后研成粉末,为病熊进行开水冲服;(2)背腰部位肌肉风湿症:将50 g的桑寄生、50 g的独活、40 g的秦乆、40 g的党参、35 g的牛膝、35 g的茯苓、35 g的甘草、35 g的当归、25 g 的杜仲、25 g的防风混合油研成粉末,为病熊开水冲服;(3)四肢肌肉风湿症:将50 g的桑枝、50 g的灵仙、50 g的黄茂、40 g的巴戟、40 g的术通、30 g的杜仲、30 g的当归、30 g的术不充分混合后研成粉末,为病熊开水冲服。

猜你喜欢

棕熊肌群圈舍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小棕熊捡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小心棕熊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棕熊
更正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