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肺损伤主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18-03-17张航虞敏谷彤彤袁忠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肺泡粒细胞标志物

张航,虞敏,谷彤彤,袁忠祥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心脏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0%~25%[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过速、胸片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主要发病机制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引起的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ALI的严重阶段,其病死率较高[2]。目前,诊断ALI/ARDS主要依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柏林标准》[2],与1994年欧美共识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3]相比,其可行性及可靠性更好,但目前尚缺少早期诊断ALI简便、有效的临床指标[4]。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生化指标,可用于疾病诊断。近年来随着临床对心脏外科术后ALI病理生理学研究深入,CPB引起的炎性因子及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活化细胞分子可能成为诊断AL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心脏外科术后ALI主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LI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1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参与ALI发生、发展的重要效应细胞,属于肺内炎性因子。CPB引起肺组织缺血-再灌注后,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并聚集于靶组织,产生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氧自由基、蛋白酶)释放大量毒素,进而促进炎性反应发展,导致肺组织损伤。弹性蛋白酶(N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中性粒细胞产生的细胞毒性分子,已被证实参与ALI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1.1 NE NE是中性粒细胞激活后产生的一类炎性递质,属于丝氨酸超家族成员,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的外源性有机分子。炎性反应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可释放大量NE至细胞外,引发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降解,进而导致组织、细胞和血管基底膜损伤。目前主流医学观点认为,NE在AL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依据如下:(1)动物模型ALI和ALI患者NE水平均升高[5];(2)体外应用NE可导致典型的ALI症状[6];(3)抑制NE活性可减轻ALI临床症状[5,7]。既往研究结果显示,NE被认为是CPB术后反映中性粒细胞活化程度的生物标志物[8],且血浆NE水平升高可增加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肺血管阻力[9]。TONZ等[10]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行常温或低温CPB期间血浆NE水平均明显升高,在CPB结束时达峰值,且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呼吸指数、肺内分流率等均与血浆NE水平变化一致,提示肺损伤与血浆NE水平有关。中性粒细胞是参与ALI发生的重要细胞,而NE是评价中性粒细胞活化程度的客观指标,故可作为心脏外科术后ALI发生的生物标志物。

1.2 MPO MPO存在于中性粒细胞溶酶体内,是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清除氧自由基的必需酶。肺组织中MPO含量增加提示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浸润并伴随大量氧自由基产生,故肺组织中MPO含量升高常提示肺损伤的发生。既往研究结果显示,ALI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PO活性明显升高[11]。MCCABE等[12]研究将MPO作为预测先天性膈疝术中中性粒细胞活性及肺损伤的血清标志物。AYAZ等[13]研究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是CPB术后发生ALI的关键环节,且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与血浆MPO水平呈正相关。因此,MPO作为衡量中性粒细胞激活的客观指标,可用于评估心脏外科术后ALI的发生。

2 炎性细胞因子

炎性细胞因子属于全身炎性因子。CPB可引起多种炎性细胞激活和一系列炎性因子释放,进而引发肺组织损伤。ALI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炎性细胞因子,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并发肺炎有关[14],白介素8(IL-8)水平升高可增加大血管术后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15],白介素6(IL-6)、IL-8水平升高可增加CABG后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16]。此外,IL-6、IL-8、白介素10(IL-10)、MCP-1及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升高均可导致移植肺功能障碍[17]。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IL-8、IL-10可评估ARDS患者预后[18]。笔者认为由CPB引起的SIRS、脓毒血症也属于急性炎性疾病,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亦升高,故炎性细胞因子可作为心脏外科术后ALI的辅助诊断指标。

3 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标志物

3.1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 sRAGE是细胞表面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在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EC Ⅰ)中表达水平较高,其作为多配体受体,可通过核因子κB(NF-κB)激活炎性反应[19]。既往研究结果显示,ARDS患者血浆和肺水肿液sRAGE水平均高于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及健康志愿者[19]。TUINMAN等[20]研究发现,CABG和瓣膜手术后患者血浆sRAGE水平均升高,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LIU等[21]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sRAGE已被证实是儿童心脏术后发生ALI的独立预测因子。此外,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心脏术后血浆sRAGE水平升高均会导致氧合指数下降、ALI发生风险升高及拔管和住院时间延长[22]。因此,sRAGE在AL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细胞损伤或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sRAGE可通过受损的毛细血管或肺泡进入血液和肺泡液。

3.2 表面活性蛋白D(SP-D) SP-D属于亲水性蛋白,主要由肺泡 Ⅱ型上皮细胞(AEC Ⅱ)合成、分泌,在肺部防御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BINNIE等[23]研究结果显示,在评估ALI/ARDS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中,SP-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ENGELS等[24]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h合并ALI的患者血浆SP-D水平明显升高,且CPB-CABG的患者血浆SP-D水平高于行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提示术后血浆SP-D水平与ALI的发生有关。杨卿等[25]通过分析49例ICU ARDS患者发现,发病早期血清SP-D水平升高是ICU 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ISNER等[26]研究结果显示,血浆SP-D水平升高患者住院期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长,器官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因此,SP-D可作为诊断心脏外科术后ALI的生物标志物,且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3 KL-6 KL-6是表达于AEC Ⅱ和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的糖蛋白。既往研究发现,血浆KL-6水平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和疾病预后有关[27];且各类间质性肺疾病患者BALF和血浆KL-6水平均明显升高[28];此外,KL-6也是诊断肺移植患者术后并发支气管炎的主要参考指标[29]。KL-6是AEC Ⅱ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27],可作为诊断心脏外科术后ALI的参考指标。

4 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标志物

Clara细胞分布于细支气管黏膜上,可分泌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因CCSP相对分子量为15 840,故又称为CC16。CC16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支气管上皮表面的CC16是正常人血清浓度的10 000倍,故外周血CC16主要来自呼吸道。ALI发生时Clara细胞数量减少,BALF CC16水平下降,而血浆CC16水平升高[30],且血浆CC16水平升高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31]。此外,在CABG或瓣膜手术中,CC16均被作为观察肺损伤的主要参考指标[24,32]。CC16分子量较小,易扩散至血液,且血浆CC16水平与高病死率有关,故CC16可作为心脏外科术后肺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5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

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主要表达于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脓毒血症患者ESM-1水平急剧升高,且其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33]。ALI发生时,ESM-1作为保护因子可阻止中性粒细胞迁移至肺脏,进而减轻肺损伤。MIKKELSEN等[34]通过分析48例严重创伤患者发现,并发ALI者血浆ESM-1水平低于未并发ALI者,此外ESM-1>7 ng/ml患者ALI发生率较低,较低水平ESM-1提示内皮细胞处于易损伤状态,可能更易发展为ARDS。ESM-1作为内皮细胞保护因子,可反映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及体内炎性反应严重程度。目前,有关ESM-1与ALI关系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且不同原因所致的ALI患者ESM-1水平有所不同,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6 微小RNA(miRNA)

miRNA是从真核生物体内发现的一类具有调节功能的非编码小RNA,作为一种基因表达的负性调节因子,其参与调节多数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的生命历程,如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血管生成、感染-免疫反应、细胞间相互作用等。miRNA的表达失调与一系列疾病相关,包括心律失常、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慢性感染、肿瘤等。

近年来,miRNA作为一类新型基因调控分子,在肺损伤的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8,35]。有关miRNA与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显示,体内缺乏某些特定的miRNA会使细胞凋亡增加,而细胞凋亡参与了ALI的发生过程[36]。有关miRNA和AEC Ⅱ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凋亡相关的miRNA包括miRNA-449A-5P、miRNA-34b/c-5p、miRNA-200a/c-3p等数十种凋亡基因,提示miRNA在AECⅡ凋亡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ALI具有调节作用[37]。在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中,高潮气量可导致miRNA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故miRNA可能成为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38]。CPB导致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心肺转流术后肺组织中miRNA-let-7d、miRNA-21、miRNA-107、miRNA-145、miRNA-146a、miRNA-182、miRNA-192、miRNA-126、miRNA-152、miRNA-16、miRNA-155、miRNA-142-5p、miRNA-223表达明显上调,推测miRNA有助于预测心肺转流术后肺损伤[39]。miRNA在血浆中的表达处于动态变化,可反映细胞内外信号变化。既往多项研究监测过血浆miRNA水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其中WANG等[40]研究发现,miRNA-146a和miRNA-223能减轻患者SIRS程度,其诊断败血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MCLEAN等[28]研究发现,循环血miRNA-126、miRNA-17~92簇、miRNA-130、miRNA-21和miRNA-221可作为ALI/ARDS在内的多种肺部炎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预测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及修复再生情况。

miRNA在血液、组织液及其他体液中均可监测到,且特定的miRNA在特定的组织中较稳定,几乎不受样本处理误差的影响,这使miRNA作为肺损伤新型标志物成为可能。目前,有关miRNA和ALI关系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且miRNA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并多基于细胞或动物实验研究,许多调控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miRNA的差异性表达会影响ALI的发生发展,随着临床对复杂和特定miRNA的研究深入,miRNA可能成为ALI的分子治疗靶点和新型生物标志物。

7 凝溶胶蛋白

凝溶胶蛋白(gelsolin)是凝溶胶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其是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通过切断、封端肌动蛋白丝或使肌动蛋白聚集成核等方式而控制肌动蛋白结构。凝溶胶蛋白主要分为胞质型凝溶胶蛋白(cGSN)和血浆型凝溶胶蛋白(pGSN),其中pGSN是肌动蛋白清除剂及新型炎性调节因子,可通过与多种炎性递质结合而调节炎性反应,其在抑制炎性反应扩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在1988年,SMITH等[41]就发现,油酸诱发的ALI中有大量肌动蛋白释放,pGSN水平下降,同时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Actin-凝溶胶蛋白复合物。近年来,有关肺脏中凝溶胶蛋白水平的研究报道较多。CHRISTOFIDOU-SOLOMIDOU等[42]研究发现,在氧化应激肺损伤模型中,pGSN水平下降;在靶向损伤肺内皮细胞肺损伤模型中,pGSN水平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在高浓度吸氧引发的肺损伤模型中,pGSN水平下降的同时伴有大面积肺损伤,提示不同原因导致的ALI中,pGSN水平下降均能诱导或加重肺损伤。SHI等[43]通过观察77例行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的患儿发现,术前pGSN水平是预测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与ALI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故可将术前pGSN水平作为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肺损伤的早期预测指标。LEE等[44]研究也证实了外源性补充凝溶胶蛋白制剂能有效缓解ALI引发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肺部炎性细胞浸润,进而减轻肺损伤严重程度。因此,凝溶胶蛋白不仅参与维持肺脏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还参与了肺损伤的发生发展。

笔者推测心脏术后并发ALI时pGSN大量减少的原因可能如下:(1)pGSN大量聚集于肺损伤炎性部位,且还要清除血浆中坏死组织或细胞释放的肌动蛋白;(2)pGSN与CPB中的大量炎性递质结合,以减轻炎性反应程度。pGSN作为一种新型肺损伤标志物,尽管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肺脏保护作用,但pGSN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8 小结与展望

心脏外科术后并发ALI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ALI/ARDS病因不同其发病机制及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亦可能不同。目前认为良好的生物标志物对疾病有很好的预测作用,但生物标志物易受年龄、性别、种族、时间等影响,故采用高精度、敏感、可靠的实验测量工具检测生物标志物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已发现20多种与AL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炎性因子及白细胞、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生物标志物,其中SP-D、CC16诊断ALI的灵敏度较高。miRNA和凝溶胶蛋白作为新型ALI生物标志物,虽未用于临床,但有望成为诊断ALI的新途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诊断AL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被不断发现,而ALI的发病涉及多个环节,且单个生物标志物难以反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故应联合多种生物标志物诊断ALI及评估预后。

猜你喜欢

肺泡粒细胞标志物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