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智能制造领域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优化

2018-03-17童念慈

时代农机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机电课程体系

童念慈

(武汉光谷职业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现状分析

当前,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形成群体性技术跨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实现群体突破,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开创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的新阶段。

德国提出“工业4.0 时代”,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各国都对制造领域进行了规划和展望。制造领域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经历了三次升级:第一次是数字化制造,这是第一代智能制造,它以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已取代人工手工制图、人工模具设计。第二次是“互联网+”制造,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后,网络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联系起来,重塑了制造的价值链。工业界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一批数字化制造基础较好的企业实现了升级。第三次就是正在进行的智能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智能化制造。

智能制造对机电专业技术人才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现有的基础,对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进行配套设置,为智能制造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十多年的改革历程,收获了很多经验。但在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偏差,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又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于课程体系的优化。而课程体系优化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工作过程,岗位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

2 机电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探讨

对机电专业进行课程结构优化首先需要分析智能制造行业体系结构,智能制造主要涵盖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三大功能系统以及智能制造云和工业智联网。首先,智能产品和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体。而智能生产即智能流程工业是智能制造系统的主线。工厂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加工质量升级、加工工艺优化、生产智能调度和管理,成为智能工厂。传统产品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将变革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服务,一方面产业模式将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规模定制化生产;另一方面,整个制造业的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另外智能制造云和工业智联网为智能制造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可靠的保障。系统集成技术将智能制造各功能系统和支撑系统集成起来,具有集中与分布、统筹与精准、包容与共享的特性。

由于智能制造领域涉及到的技术较多,专业跨度大,在整合传统已有的机电课程内部知识点基础上,达到课程与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匹配的新要求,是课程体系优化的关键。机电专业课程设置里,针对制造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和控制的相关课程是分开的,新的智能制造模式下,设计制造控制呈现一体化。传统制造以单纯提高精度或速度为指标,课程也分门别类严格按单纯目标设计,课程与课程的融合程度不高。而智能制造在整个生产制造活动中充分发挥智能,人与机、机与机智能交互有机融合,生产由单环节的优化升级为全流程优化,因此智能制造对核心支撑技术要求远远超出传统机电课程所要求的范围。融合了新技术的机电专业呈现出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特色,核心技术包括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视觉与控制、工业机器人、人机交互科学、虚拟现实、数据库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

3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与专业的技术融合度越来越高,在新一代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机电专业如何在三年的规定教学时间里,在原有传统技能专业课基础上融合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技术,是比较重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机电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