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2018-03-17李寿龙张丽花

智慧健康 2018年2期
关键词:融合术后路植骨

李寿龙,张丽花

(青海省海东市人民医院,青海 海东 810600)

0 引言

腰椎滑脱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腰椎滑脱、外伤和劳损型腰椎滑脱[1-2],目前,虽对各类腰椎滑脱类型进行了综合分析,但腰椎峡部崩裂的真正原因还未经确认[3-4]。对于持续性疼痛且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则需采用手术治疗[5-6]。为探寻腰椎滑脱最为合适的手术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患者,就后路椎间融合术与后外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临床疗效的差异性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近期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43岁,平均(57.51±6.32)岁,其中L3滑脱9例、L4滑脱14例、L5滑脱7例、参考Meyerding滑脱分级,表现为Ⅱ度的共17例、Ⅲ度的共9例、Ⅳ度的共4例,CT诊断结果显示椎管狭窄共21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共9例;对照组30例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42岁,平均(56.48±6.31)岁,其中L3滑脱8例、L4滑脱15例、L5滑脱7例,表现为Ⅱ度的共18例、Ⅲ度的共10例、Ⅳ度的共2例、CT诊断结果显示椎管狭窄共22例、椎间盘突出共8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初步诊断,诊断过程中发现患者具有下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坐骨神经痛及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活脱程度均在Ⅱ度以上。排除临床病案资料不全的患者;排除合并有机体多项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对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手术方法存在禁忌证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一系列常规检查,根据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后设计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患者治疗前行常规麻醉,确认麻醉效果后取俯卧位,在进行手术时先选取椎弓根螺钉后再对手术部位进行减压复位处理,手术进行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因手术方式对神经系统以及脊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后外侧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确认麻醉效果无误后于患者后腰正中部位取一条纵向切口,切口程度参考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确认切口位置后逐层切开皮肤、组织,并在视野范围内观察患者患处周围的筋膜与肌肉,对其进行游离处理,游离过程中逐渐对椎板、横突等部位进行观察,分析其病变程度[7]。因该手术方式需对患者进行融合床处理,因而需对滑脱部位横突与关节突表面进行适当清理,可将手术过程中切除的碎骨进行挤压处理,并将所得压碎碎骨放置于两侧横突及关节突之间[8];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在确认麻醉效果后所选择手术部位与对照组无异,通过逐层切开及筋膜、肌肉的游离处理后对患者具体病变部位进行观察,对患者滑脱关节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取相应的椎间盘切口,在行常规手术入路后对椎间盘周围血液积液进行清理[9]。椎间融合器采用手术期间清理的碎骨进行压碎填充,滑脱腰椎关节处要填充至饱和及融合器位置固定,加压椎间融合器并锁定。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第一时间卧床休息,休息时间在6h以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常规抗菌处理,并对引流管做好护理工作。

1.4 观察项目与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2周均进行X线片检查,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临床指征数据进行检测记录,主要记录项目包括:向滑脱角、Taillard、腰椎生理前凸角、Boxall指数、椎间面积以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等指标差异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期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融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并参考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标准对手术治疗效果分为3个评分标准[10]:若患者JOA评分改善程度超过80%则为优;若患者JOA评分改善程度超过50%则为良;若患者JOA评分改善程度不足50%则为差。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差异分析

不同手术下,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差异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差异对比(±s)

0.31±0.02 0.23±0.02 15.492 0.000组别 n 滑脱角(°) Taillard指数 腰椎生理前凸角(°) Boxall指数 椎间面积(mm2) 椎间隙高度(mm)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 11.15±1.27 8.03±0.32 13.048 0.000 0.15±0.04 0.28±0.03 14.241 0.000 38.17±0.29 29.48±0.32 110.215 0.000 0.14±0.02 0.20±0.02 11.619 0.000 0.17±0.03 0.12±0.02 7.596 0.000

2.2 两组患者优良率分析

两组患者在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上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n(%)]

3 讨论

腰椎滑脱主要指腰椎峡部上下关节突之间失去骨性联结,上部因失去限制后出现向前位移的情况[11-12]。目前,临床中针对大多数腰椎滑脱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但对于个别进行长期保守治疗无疗效的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

现阶段,临床中针对腰椎滑脱主要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为:后外侧椎间植骨融合术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相较于后外侧椎间植骨融合术而言,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融合率高的优点,因而作为临床手术治疗主要使用的方法。但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在实际手术治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手术治疗后出现的植骨愈合时间极慢与不愈合情况,并且还可能出现再次滑脱的情况[13-14]。随着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出现,缩短了植骨愈合时间,并减少了再度滑脱出现几率,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1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治疗总优良率较高,且在各项临床数据指标以及融合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笔者就此做出分析,考虑对照组采用的后外侧椎间植骨融合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使中柱与前柱无法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使生理前凸和椎间间隙高度无法维持,最终出现复位丢失与复位不佳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针对成人腰椎滑脱的临床治疗时,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多项临床症状,且术后患者融合情况较高,恢复时间较快,手术治疗操作安全,无明显并发症产生,手术优良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Hai Y. Efficacy of Coflex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J]. Zhonghua Wai Ke Za Zhi, 2017,55(3):208-213.

[2] Lal H. Inserting pedicle screws in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The easy bone conserving way[J].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Trauma,2017,8(2):156.

[3] 盛晓文,陈兵乾,薛峰,等.后路椎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5,36(1):25-28.

[4] 杨祖清,颉强,李天清,等.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6):503-510.

[5] 孙欣,曾荣,李广盛,等.微创及开放椎间融合术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8(12):1504-1509.

[6] Mummaneni PV. Minimally invasive versus open fusion for Grade I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utcomes Database[J]. Neurosurgical Focus, 2017,43(2):E11.

[7] 吴毅,凌钦杰,何二兴.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后路小切口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3):413-415.

[8] 任佳彬,孙兆忠,房清敏,等.微创经椎间孔及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2):2306-2308.

[9] Zeng ZL, Jia L, Yu Y,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single-level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by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with bilateral tubular channels[J]. Zhonghua Wai Ke Za Zhi, 2017, 55(4):279-284.

[10] 刘青峰.后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6,22(11):69-70.

[11] 邢文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8(12):1500-1503.

[12] 廖国平.后外侧腰椎融合术与后路椎间融合术比较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的Meta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4):259-267.

[13] William Yeo,Henry Soeharno,Seang Beng Tan.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s of open versus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J].European spine journal,2012,11(18):105-106.

[14] 周广红,刘思玮,张晓辉,等.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7):5352-5355.

[15] Wu AM, Chen CH, Shen ZH, et al. The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versus Open Posterior Approach Spinal Fusion in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The Current Evidence from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ies:[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7, 2017(15, supplement):1-9.

猜你喜欢

融合术后路植骨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