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狮人工哺育的研究

2018-03-17吴其锐陈兴永李耀智林杏要陈绮君

野生动物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幼狮幼仔哺育

苏 力 吴其锐 陈兴永 李耀智 林杏要 陈绮君

(广州动物园,广州,510070)

非洲狮(Pantheraleo)属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Pantheriinae)哺乳动物,以群居为主,分布于非洲及亚洲的印度等地,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地区,是非洲草原中最大的食肉动物,被誉为非洲“五霸”之一。

近年来非洲狮的数量不断减少,20世纪60年代约有10万头野生的非洲狮,而2013年野生和圈养的总数已低于3.5万头。除疾病和自身的遗传缺陷威胁外(约60%~70%的非洲狮带有一种被称为FIV猫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这种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近,损害狮的免疫能力),人类的捕杀是导致非洲狮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时至今日,非洲狮仍未被列为濒危或受威胁物种,很多非洲国家由于利益的驱动,猎杀狮子被视为合法。2015年津巴布韦的狮子明星塞西尔惨遭猎杀,激起公众对合法狩猎的质疑,保育主义者向美国渔猎局发出警告:如果不采取保护行动的话,非洲狮极有可能濒临灭绝。该警告得到美国渔猎局的重视,该组织正在考虑将非洲狮列入《濒危物种法案》名录。

人工保育是保护非洲狮的重要途径,但在圈养的非洲狮种群中,其幼仔死亡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母兽的不当行为所致。动物园中很多大型猫科动物母兽遗弃幼仔背后的因素,与动物被饲养的状态、噪音水平、游客的行为、笼舍的设计均有关[1]。猫科动物需要隔离且安静的环境来育幼,噪音是展区中动物的主要干扰源,当受到干扰和应激时,母兽更倾向忽视或吃掉后代。如果明确存在弃仔风险时,应及时将幼仔从母兽中转移进行人工育幼,人工育幼应是动物幼仔被遗弃时的最终手段。

大型猫科动物如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东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猎豹(Acinonyxjubatus)等的人工育幼已经有很多报道[2-7],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关于非洲狮的人工育幼的资料较少,目前国内见有宋照林[8]、张淑华[9]等有少量报道。本文对广州动物园被母亲遗弃的2只非洲狮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的研究和探讨,旨在为非洲狮的研究和保护,并在动物园中实施人工育幼,提高幼仔的成活率,实现非洲狮的可持续繁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育幼对象

广州动物园饲养的非洲狮繁育种群为3雌1雄,由于2016年非洲狮馆周边的动物笼舍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噪音对非洲狮群造成很大的干扰,故在2016年10月9日其中1只雌狮初产生下1雌1雄双胞胎后,经观察见母狮躁动不安,在笼舍内不停来回踱步,未见其有护理幼仔的行为,因此在评估为母狮极可能弃仔时,在翌日将2幼狮从母狮处转移进行全人工哺育。

1.1.2 代乳

美国PeAg.Inc出产的KMR Powder猫用全效代母乳粉。

1.1.3 添加剂及药品

复方消化酶、合生元、VitAD滴剂、金施尔康、通灭多拉菌素注射液、可鲁百克瑞复合溶菌酶杀菌剂、猫三联及犬四联苗。

1.1.4 用具

早产儿保温箱、奶瓶、烧杯、奶瓶消毒器、一次性护理垫、电子秤、软皮尺等。

1.2 育幼方法

1.2.1 育幼环境设置

幼仔从母狮身边取出后,放进已消毒好的育婴箱内,箱内垫好护理垫,脐带用聚维酮碘酒消毒。育婴箱的温度随着幼仔的日龄增长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调节,箱内温度初始设定为35~36.5℃,随着幼仔日龄增长逐渐下调,最后到28℃稳定下来。每次调节的范围0.5℃(表1)。当幼仔17 d时,表现活跃,育婴箱已没法满足其更大活动空间的需求,故白天开始其将饲养于室内木箱(1.5 m×1.2 m× 1 m)中,箱内垫护理垫,晚上仍放回育婴箱内。47 d起,昼夜均在木箱内饲养,木箱内的温度均保持在25℃以上。有阳光温暖的日子,让幼狮在室外阳光下自由跑动,增加其活动量,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1.2.2 哺育方法

新生幼仔脐带消毒后放进育婴箱内,待其体温、呼吸平稳后可开食。用奶瓶盛装奶水进行饲喂,训练其吮奶嘴动作,一般经过2~3次尝试,幼仔逐渐学会吮奶嘴。代乳采用KMR猫用全效代母乳粉(CP:42%;EE:25%;WATE:5.0%),奶粉与水的调配比例最初为1∶8,逐渐过渡到哺育后期为1∶4,哺乳量及次数根据幼仔日龄、体重、食欲等进行调整。幼仔3 d时开始添加复方消化酶、合生元和VitAD滴剂,10 d时添加金施尔康。当幼仔40 d时,开始添加辅食,将肉糜与奶混合诱导其进食,在44 d时可自主进食纯肉糜。幼仔1~50 d每天的哺乳量、哺乳次数、奶粉和水的比例、温度设置等人工哺育情况详见表1。

表1 幼仔人工哺育情况

Tab.1 Artificial feeding of the lion cubs

1.2.3 哺乳量及育幼温度

幼仔的每日哺乳量主要参照相关文献数据和本园人工哺育其他猫科动物的经验,同时结合幼仔的实际进食情况和体重变化来制订和调整。刚开始时采取先少喂,逐渐增加的方法,以观察幼仔的反应。育幼第一天,每次喂奶30 mL,吃完奶后幼仔仍咬着奶嘴不放,表现较强的饥饿感,第二天每次增加至50 mL,此后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加大哺乳量(表1,图1),40 d开始喂肉糜后,减少哺乳量。

图1 幼仔日哺乳量Fig.1 Daily lactation amount for the lion cubs

哺乳量基本随着幼仔日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加大,但在整个哺乳期间幼仔的食欲出现几次停滞期,其中19 d,35 d时降幅较大(图1),在人工哺育东北虎、孟加拉虎(Pantheratigristigris)时均有此现象。因幼仔胃的容纳量有限(约为体重的5%~7%),为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而又不加重肠胃负担,奶的浓度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大。在1~10 d为1∶8,32 d后调整到1∶4。哺乳次数随日龄增长而减少,前18 d每天哺乳5次,在饲喂肉糜的45 d后,每天哺乳2次,饲喂肉糜2次。

初生幼仔的体温调节机制尚没发育完善,适应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所以要保持相对恒定而较高的育幼温度。幼仔的行为表现可基本判断育幼温度是否合适,温度适合时,幼仔睡觉时多安静侧躺在箱内,四肢伸展,呼吸均匀;倘若室温过高,幼仔则张嘴喘气,躁动不安,向箱内的通风口爬行,头停靠通风口处,呼吸较为急促。育婴箱的温度根据不同的发育阶段及环境温度作相应的调整,在整个育幼过程中,温度控制采取递减方式,前10 d,箱温控制在较高的33℃以上,以后随着日龄增加,幼狮体温调节能力增强,育幼温度可调至28℃ 的舒适温度,并保持相对的稳定。

1.2.4 数据记录与体尺测量

记录每次哺乳量、肉糜饲喂量,每天饲喂次数,每天清晨空腹时用精准度为0.1 g的电子秤进行了称重,监测其体重变化,定期用软皮尺对幼仔进行身长(头至尾根)、尾长和胸围测量,同时详细观察并记录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包括视觉器官发育、听觉器官发育、牙齿发育、运动机能等,记录育幼箱温和环境温度、排泄情况,采用Excel 2003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幼仔生长发育

每天定时称量幼狮的体重,定期对其体长、尾长、胸围进行测量,根据生长发育数据绘制出幼狮体重、日增重、体长等生长曲线(表2,图2)。

表2 幼仔生长发育情况

Tab.2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ion cubs

续表2

由图2可见,2只幼仔的体重在此观察时段内随着日龄和哺乳量的增大而呈现总的增长趋势,相同日龄的雄性幼仔较雌性的体重大,雌、雄幼仔50 d总的增重量分别为4 884 g 和4 074 g,增重率分别为411.80%和307.24%,即体重的增长实际呈波动的曲线,说明了体重增长在各发育阶段呈不同的态势。在整个哺乳期雌性幼仔食欲、精神、活动能力更优于雄性幼仔,其抬头、站立、行走的日龄也较雄性幼仔早,这可能与两性个体的性成熟年龄不同有关,有关资料证实,在圈养和野生条件下都发现雌性个体的平均性成熟年龄较雄性个体早,幼仔生长发育速率是否与性成熟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

由图3、图4可见,随日龄增长,雌雄幼仔的体长、胸围均呈现增长,21 d与7 d比较,雌、雄体长增长率分别为34.38%、22.22%;尾长增长率为21.43%、26.67%;胸围增长率为20.00%、32.00%。

图2 幼仔的体重变化Fig.2 Changes in body weight of the lion cubs

图4 雌性幼仔体尺变化Fig.4 Changes in body size of female pups

2.2 幼仔的行为和活动能力发展

2只幼仔在全人工哺育条件下生长发育迅速,视觉器官的发育为初生幼仔眼睛紧闭,3 d时双眼微张,出现一裂缝,8 d后能完全睁开但比较浑浊,眼睛完全清澈明亮要待15 d后;听觉器官在10 d后逐渐发育完善,尤其是每次喂食前对外界声音较为敏感;牙齿生长在15 d可见下门齿萌出,20 d时长出2枚下门齿,25 d时2枚上门齿长出,40 d己有14枚牙齿生长。随着幼仔的日龄增长,逐渐出现运动、嬉戏玩耍、防御、理毛等行为。从表3可见,雌雄幼仔的行为和活动能力发展存在性别差异,雌性幼仔在抬头、站立、行走等方面均早于雄性个体。

表3 幼仔行为和活动能力发展

Tab.3 Behavioral changes in the lion cubs

2.3 幼仔在哺育期间出现的问题

在全人工育幼过程中,因为代乳与母乳的差异,尤其是没有吃到初乳的幼仔,常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如多发于 1~20 d和 45~55 d的幼仔腹泻[9],其原因可能是代乳选择不当,或哺乳量及浓度过大、育幼温度不适、饲料的转换等多种原因造成幼仔消化不良,进而引起胃肠道炎症。我们在选择合适的代乳、确定适当的饲喂量和育幼温度的前提下,在幼仔的食物中添加了益生菌和消化酶,加上护理得当,基本没出现上述问题。

湿疹也是人工在育幼中常出现的问题,早期幼仔步态不稳,站立时后驱触地,而且大多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小便时常弄湿下腹部,引起皮炎。此次在人工哺育幼非洲狮初期,因幼仔活动量大,时常将育婴箱内的护理垫推到角落没法吸湿,排泄的尿液积聚在下腹引起皮炎。后来我们更换合适的护理垫,在发现皮炎的部位喷可鲁百克瑞复合溶菌酶杀菌剂,幼仔很快痊愈。初生幼仔不会自行排便,自然育幼时需要母兽不断舔排泄器官,刺激相应的部位才会排便,故人工育幼在每次哺喂后模仿母兽的行为,用温热毛巾按摩刺激幼仔排泄,通常幼仔1 d只排便1次,排尿多次。

3 讨论

幼狮的人工哺育能否成功取决于如下几个关键 因素,首先是营养能否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其次是育幼环境是否合适,精心而科学的管理也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在大型猫科动物中,华南虎、东北虎、猎豹、非洲狮等均有全人工育幼的记录。传统的猫科动物人工育幼多采用母犬代哺[4],或采用新鲜羊奶[7]和牛奶作为代乳,但犬和猫的乳汁成分有很大的区别,在成分组成和含量上都有所不同[10],而羊奶和牛奶中含有乳糖,但猫科动物缺乏利用乳糖的酶类,牛羊乳用作人工育幼容易引起幼仔乳糖不耐受而导致腹泻[11],因此作为猫科动物的代乳并不太合适。近年来用营养全面的配方乳粉,如PetAG的KMR 猫用全效代母乳粉和Esbilac初生幼犬营养奶粉作为代乳[7],在进行人工哺育肉食动物幼仔中,均取得较高的成活率。非洲狮的母乳营养成分为:蛋白质30.8%;脂肪57.9%;碳水化合物11.2%;干物质30.2%,在现有的配方奶粉中,PetAG KMR是专用于猫的全价代母乳粉,可完全替代母乳用于哺乳期幼猫,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还有牛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与狮的母乳营养成分较为接近,能满足初生猫科动物的营养需求,优于犬乳或牛羊乳,故在此次人工哺育幼狮中,选择KMR 作为代乳。从2幼仔体重增长和视觉、牙齿发育、运动能力情况可以看出,幼狮的生长发育完全正常,近年我们用KMR 作为代乳人工哺育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中均取得100%的成活率。

人工育幼中,适当的饲喂量才能保证幼仔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过量造成肠胃负担过重,易导致消化道疾病;过少则无法满足动物生长发育需求。确定野生动物的人工哺育量,参照自然育幼中母兽的哺乳量是较为科学的方法,但在食肉动物中我们很难获取上述数据,故在人工育幼中,饲喂量主要基于动物的体重,监测体重的变化和结合幼仔的进食情况是较为可靠的方法。

动物每天的能量需求约是基础代谢的3~4倍,相关资料证实,全人工育幼的狮子,在32 d前饲喂量为体重的17%~23%哺育的幼仔,与亲本抚养的幼仔生长率相近。每24 h总的饲喂量大约是动物体重的20%。食肉动物最大的胃容量是体重的5%~7%,因此如果每天饲喂体重 20%的食物,必须提供最少5次的饲喂时间。非洲狮是肉食性动物,40 d内的幼仔,代乳基本可满足其营养需要,随着幼仔日龄增加、体重增长,对营养的需要量增大,而且代乳中牛磺酸含量偏低,因此40 d后除饲喂代乳外,还应补饲肉糜来满足幼仔对营养的需要。

早产儿保温箱在大型猫科动物育幼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育婴箱温湿度恒定,也可根据需要调节温度。初生幼仔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善,没有保持体温的能力,只能依赖合适的外界环境温度。幼狮的正常体温为37.5℃左右,因此幼仔10 d前育婴箱温度设置33℃以上,随着日龄增长,幼仔体温调节机能逐步完善,逐渐调低育幼温度。

人工哺育提高了非洲狮的繁育率和成活率,2只幼狮在50 d的全人工育幼过程中,生长发育正常,食欲旺盛、精神及活动能力良好,成活率100%。本次研究对非洲狮人工哺育的各方面进行了探讨,证实了全人工育幼能成为非洲狮繁育工作的辅助手段,使非洲狮的繁育体系持续发展,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生生不息。

[1] Von Schmalz-Peixoto K E.影响圈养食肉动物繁育的因素[J].世界动物园科技信息,2011,23(6):25-75.

[2] 林开雄.华南虎人工育幼研究[J].福建畜牧兽医,2009,31(1):9-10.

[3] 郭爱霞,李建春,王林森,等.笼养东北虎的繁殖研究[J].野生动物,2009,30(1):3-6.

[4] 张丽霞,卫泽珍,王开朗,等.白化孟加拉虎的人工育幼[J].野生动物,2012,33(6):315-319.

[5] 丁爱萍,李德中,袁丽,等.豹的人工育幼[J].野生动物学报,2017,38(1):122-124.

[6] 俞锦华.人工育幼对幼猎豹生长发育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1):20-22.

[7] 刘兆阳,王星卓,李茂平,等.华南虎的人工育幼[J].野生动物,2012,33(5):251-253,266.

[8] 宋照林,王腾占.非洲狮繁殖与人工育幼[J].野生动物,1989,10(1):36-37.

[9] 张淑华.人工哺育非洲狮常见病的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5(11):86.

[10] Keen C L,Lonnerdal B,Clegg M S,et al.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omposition of cats’ milk:trace elements,minerals,protein,carbohydrate and fat[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1982,112(9):1763-1769.

[11] Keen C L,Lonnerdal B,Clegg M S,et al.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omposition of rat milk:trace elements,minerals,protein,carbohydrate and fat[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1981,111(2):226-236.

猜你喜欢

幼狮幼仔哺育
卧龙一例超重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出生记录和分析
老虎变成猫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加沙街头
印度“海军日”
瑞典动物园杀死9只健康幼狮
老鼠
台湾赠大陆梅花鹿“点点”诞下第六胎
用英雄精神哺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