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工匠陶瓷文化系列之——景德镇瓷录

2018-03-16陈海澄

景德镇陶瓷 2017年5期
关键词:面食青花景德镇

陈海澄先生(1934—2014)原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江西都昌县籍。

其父陈茂虎先生清末民初之人,15岁时都昌连年水灾,无法生活,靠讨饭来到景德镇谋生,到其他陶瓷作坊打杂,后自己办了工厂号“日丰陶瓷”、拼搏几十年,终于置产百万,上世纪解放前景德镇市刘家下弄和红旗瓷厂的一部分都是日丰陶瓷的工厂,解放后公私合营成为现在的红旗瓷厂一部分。陈海澄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协助过父亲,管理过坯房,正是这一点,改变了自己的前途以及整个家族后来的走向。

八十年代末调到市政协工作,主管文史。以其丰富的阅历和严谨的治学,在政协文史工作这个位置上成绩斐然。随着采访陶瓷界老艺人,工人和陶瓷工商界人士达一定数量之后,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着手撰写景德镇瓷录。于2003年完成,历史十余年。

陶瓷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部分,明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景德镇明朝以前制瓷有详细的记载。到了清晚期景德镇老秀才蓝浦编写的《陶录》对景德镇明到清制瓷和民俗进行全面的记载。陈海澄先生所作《瓷录》则是清末到解放初期这段时间的景德镇制瓷工艺和其民俗文化史,填补了该时间段的研究空白。有人说该书是景德镇陶瓷史的易经,足见该书历史的分量。了。

满尺盘属粗瓷范畴,由于坯件体积大,工具设备与其他圆器业略有不同。如载坯之料板,采用琢器业的规格,宽而短。剐坯刀也采用琢器业的板刀。印坯的模子特别大,像一只大土包。装烧的匣钵属大器类,其底非常难做,常因坯件太重在高温熔化时沉底。烧成的窑位在大器与小器之间。原料以余干不子配中等高岭土为坯料,以陈湾釉果配釉灰为釉料,烧成后呈青白色。

每一处做坯工每天做琢坯50板,板头虽多,但每板仅8至10只。做坯、印坯、利坯、剐坯工艺与七五寸同。画坯时,一人用青花料画鱼外形,一人用釉里红料画鱼鳞。剐底足后,内空不上釉,留下涩胎,据说这是为了放在饭甑底下蒸肉时搁在支撑物上不打滑。为什么鲤鱼盘的壁与底要这么厚呢?有老工人说,盘子底径太大,只有壁与底都用厚泥,才能相互牵扯而不犯拆底。

在行规上,这一业的工人又有独特之处。圆器其他行业直到打雄黄酒派头以后,才吃上了“十碗头”的酒,而满尺业早在这之前的端午、中元、中秋三节,就吃上了“一条龙”的酒,即除鱼肉之外,还有四荤四素的小碟,分别为猪口心、猪耳朵、虾米、海蜇皮、甘蔗、荸荠、花生、瓜子。据传,在清代,这一业的窑户赚了很多钱,以丰盛的酒肉犒赏工匠,以后就成了例规,故有“若要吃,碌满尺”的歌谣。赚钱的秘诀在于少数窑户掌握了釉里红料的配制,使得这一业为其垄断(6)。

(五)四大器

四大器是鲜花器、冬青器、庆莲器和正德器的总称。其产品分二大碗、三大碗和工碗。二大碗简称二碗,多为面食馆用以盛面食。三大碗简称大碗,比二碗小,为一般家庭的菜碗,工碗又比大碗小,用以盛饭。其中鲜花器还制造七寸、五寸盘。凡小于工碗的品种,仅管造型、所用原料和工艺都一样,但属四小器范畴。它们还有一个区别是:四大器用大器匣钵装烧,四小器用小器匣钵装烧。

四大器亦属古老品种,在明代就有生产,其中正德器创于明代正德年间而得名。在清代,曾畅销国内外。至民国初年,脱胎细瓷兴起,这四种产品受影响而逐渐衰落。它们的特点和衰落原因主要如下。

鲜花器是以外壁布满用青花料绘制的缠枝鲜花,内亦有圈点连续图案而著称。造型也很美,方肩、喇叭口。由于内外青花,青花料用量大。当年,以上高、抚州土料为主,掺和德国或美国产的氧化钴,呈色青翠。抗日战争开始,氧化钴贵如黄金,而且不易买到,经营这一品種的窑户,纷纷转营灰可器或别的行业,鲜花器也就由多到少,由少到无。

冬青器

是以外釉呈冬瓜皮之青色而得名,或日仿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之釉色叫东青,也有叫冻青的。其色青中泛绿,釉层厚,犹如碧玉一样晶莹剔透。造型如漏斗,或日像斗笠,无肩,敞口。由于釉汁美、造型美,曾畅销一时,特别是冬青二碗,口径大,底小,容量好像很大,其实有限,故面食馆用以盛面出售。

制造工艺唯刹合坯有配釉难和邋釉难。配釉的原料较奇特,以陈湾釉果为主,约占70%,金埠产的余干不子10%,雷公山红粘土6%,瑶里釉果4%,釉灰10%,因为属青釉,易熟易流动;余干不子一定要金埠出产的,性稍软,呈微黄色;雷公山在市区北端,其土可烧成紫色、鳝鱼黄和嫩绿色。瑶里釉果起釉骨作用,使之不易流动。坯内釉为一般带软性的白釉,两种釉分缸贮存。工序是:将利坯工修好的汤釉坯的先邋水,再蘸一次稀釉,然后邋釉。邋釉的方法是:左手握住坯底,右手握大水笔在釉桶里蘸满釉液,迅速地往坯上邋去,此时,左手旋转一周半。要求釉汁要邋满,分布要均匀,厚薄要一致,不得疏漏和积釉。邋满一板,捧至晒架晾晒。如此反复4至6次,即大碗6次,小碗4次。邋完6次的釉层,厚度将近2毫米。邋釉前先蘸一次釉,目的是使坯底外壁有釉,因为邋釉时,五指围握了坯底,无法进釉。

剐坯工也多一道取口沿釉的工序。邋釉时,口沿自然牯上釉,坯内有时也难免撒进几滴釉,因内釉外釉的性质各不一样,故剐坯工在剐坯时,先将口沿的釉削掉,撒落在坯内的积釉点也要刮去,以免出现绿釉渍迹,影响折青率。不过在成瓷后,口沿现出涩胎,客户买去后,用铜钱磨口,使口沿呈金黄色,弥补了原来的不足。以前仿造者,掺雷公山的泥料为胎,呈现出“铁足紫口”,民国以后这种仿造没有了。这种瓷器烧成难,由于釉层厚,窑温稍微过高,釉水就往下流,积在垫底的渣饼上,留下一个釉圈,形似手镯,俗称“戴镯头”。窑温稍低,釉色烧不出来,泛红土色,以致折青率下降,成本增高,制造者也就越来越少,直至消亡。

庆莲器也称磬口器,是一种造型像庙堂里的磬,内外满布青花的品种。喇叭口,大肚,绘穿枝蔓莲花,为富贵人家和酒店用品。酒店卖面食时,高呼“一个莲碗!”即示意用庆莲二碗盛面一碗。这一品种和鲜花器的命运一样,由于进口氧化钴的短缺而逐渐减少窑户数,至抗日战争前夕,全部转为别的行业。

猜你喜欢

面食青花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青花志展览
Do You Know?
冯唐
我的家乡景德镇
追寻青花的东方之美
把“愤怒小鸟”做进早餐里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青花·木 产品设计
阅读理解题精练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