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动排痰护理提高COPD患者排痰效果、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2018-03-16荆小丽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河南4511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5期
关键词:振动效果疾病

荆小丽,杨 勇(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河南451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渐进发展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病程较缓慢的肺部疾病,肺组织对各种有害因素产生慢性炎性反应,肺功能呈进行性衰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恶化[1-2]。COPD死亡率较高,已升至全球第4位,据估计,2020年COPD将高达41%,成为引起人类死亡的第3大病因及第5大致残病因[3]。在中国,COPD也同样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COPD的总患病率达8.2%,总体分布特征为农村患者高于城市,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吸烟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4]。COPD

患者呼吸困难日趋加重,且因急性发作及患者体质虚弱等因素,病变侵入大气道内,进而肺通气出现明显障碍,患者气道肺泡常被痰液阻塞,导致通气、换气障碍,随着病情发展,肺组织弹性降低,肺泡扩大,肺泡间血流量降低,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发生紊乱,引发缺血、缺氧,最终出现呼吸衰竭[5]。排痰能够有效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患者呼吸衰竭和呼吸道感染等,是临床护理的工作重点。本研究收集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旨在探索振动排痰护理对COPD患者排痰效果、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7岁,平均(74.7±5.4)岁;病程 4个月至 3年,平均(1.8±0.8)年。观察组中男 24 例,女 26 例;年龄 62~88 岁,平均(75.3±4.4)岁;病程 5个月至 3年,平均(1.9±0.7)年。2组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患者临床呼吸道症状及体征已稳定1个月以上,符合COPD诊治指南标准[6]:(1)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小于80%;(2)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70%;(3)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及肿瘤疾病;不能完成肺康复训练及测试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200 mL的哮喘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意识模糊、有认知障碍及精神病史。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排痰。指导神志清醒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隔2~3小时协助神志不清的患者进行1次翻身,并叩击患者背部,每次10~15 min,每天进行3~4次。具体叩击方式: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均匀叩击患者的后背及前胸,叩击时间为40~50 min,采用由下而上和由外向内方式对患者的肺底进行轻拍,叩击力度为患者能承受,保持痰液能顺利排出体外。观察组采用振动排痰,G5振动排痰机旋取恰当的叩击头及10~60 GPS速度,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叩击头与患者的接触角度,保持叩击与振动相结合。采取侧卧位,对患者的前胸及后背进行5~10 min的叩击+振动。由上而下、由外而内,先右肺再左肺,循序渐进地进行叩击+振动,患者应用力咳嗽配合排痰。负压吸痰辅助治疗不能自主咳嗽的患者,吸痰后采取侧卧位进行G5振动排痰机排痰。分析比较2组患者排痰效果、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记录2组患者护理后FVC、FEV1、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变化。

1.2.2 疗效判定 护理效果分为无效、有效和显效。无效:排痰后呼吸音较弱,且肺部有明显的湿性;有效:排痰后患者肺部无明显湿啰音,痰液容易被咳出及呼吸音基本正常;显效:排痰后患者肺部无啰音,排痰效果较好及呼吸音基本处于正常水平。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

表3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

注:SGRO指生活质量评估表与呼吸疾病问卷

?

2 结 果

2.1 2 组排痰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排痰效果比较

2.2 2 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FEV1、FVC、FEV1/FVC、PEF及MM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s)

表2 2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

2.3 2 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抑郁、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焦虑、症状评分、SGRO总分、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影响评分均得以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肺动脉高压常并发于COPD患者,严重者可引发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导致死亡。采用人工叩击排痰为该病的多数临床护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呼吸道感染和肺不张等,但效果不甚理想。COPD患者随着病情发展持续恶化,出院后症状频繁发作,导致不可逆的生理病理损伤发生,严重损伤肺功能,生活能力严重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咳嗽、咳痰,同时伴有喘息是多数COP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COPD患者呼吸道中存在大量的分泌物,导致患者易发生气道阻塞。症状严重的COPD患者,由于炎症的加剧导致肺内存在大量黏稠痰液,进而易发生气道阻塞。因此,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呼吸道反复感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是护理的重中之重[8]。

G型振动排痰机主要机制为节律恒定的低频振动渗透皮肤和肌肉组织传达细小支气管,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指数调节频率,此振动具有力量强劲、平稳、持续的特点,因此排痰效果好,因舒适度更易被患者接受。振痰机不但拥有振动和叩击的作用,同时能够刺激机体发生咳嗽。振动还会扩张支气管及淋巴管,气道顺应性增强,机体对分泌物的吸收能力增强;叩击作用还能够刺激浆细胞分泌,刺激神经末梢,刺激咳嗽。振动和叩击作用结合能够有效减少肺通气阻力,以防支气管过早闭塞。与此同时,G型振动排痰机操作简单,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疲劳程度[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FEV1、FVC、FEV1/FVC、PEF 及 MMEF 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2组护理后抑郁、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焦虑、症状评分、SCRO总分、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影响评分均得以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振动排痰护理能够有效提升COPD患者的排痰效果,增强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杨经玉,万娜,贾燕瑞.机械性吸-呼气技术联合振动排痰机促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引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5):456-457.

[2]杨玉秀,刘晓云.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8):1905-1907.

[3]邹玉兰.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7-19.

[4]石慧荣.振动排痰护理提高COPD患者排痰效果、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34(1):89-90.

[5]姚红.两种排痰方法对COPD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5,36(11):2428.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4(8):453-460.

[7]韦海燕,王卫红,唐兰蔓.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 BODE 指数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8):2025-2026.

[8]刘岚云,花曼曼,李敏.多频振动排痰仪对老年慢性隨生肺病患者排痰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4,12(11):126-127.

[9]孙楷,聂洪玉,刘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5,36(3):324-327.

猜你喜欢

振动效果疾病
某调相机振动异常诊断分析与处理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振动与频率
This “Singing Highway”plays music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