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地规划持续发力绘就美丽乡村蓝图

2018-03-16邹笛

中华建设 2018年2期
关键词:整治村庄美丽

本刊记者 邹笛

“昔年山下结茅茨,村落重来野径移。”2016年,住建部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活动,确立了保障基本示范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3类示范村庄的创建标准。2017年,住建部决定在全国100个县(市、区),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截至目前,各地都纷纷出台相关规划,对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作出顶层设计,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

北京市

2017年11月21日,北京市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7年至2020年期间,将在全市农村地区组织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

同时北京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到2018年底,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完成63个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到2019年,再完成1000 个左右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同时完成剩余村庄建设规划编制。2020年,基本完成所有村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2017年9月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北京市要全面实现城乡规划、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一体化。在基础设施和社会治理的一体化方面,提出要加强乡村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和污水处理,提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社会治理能力。

《意见》也提出了“编规划、治环境、强服务、重治理和建机制”的五方面工作任务。对综合环境治理问题,《意见》指出,治环境就是要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村庄绿化美化、产业绿色发展。具体包括拆违控违、绿化美化、厕所改造、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等方面内容。

在《意见》所提到的建设美丽乡村的五方面任务中,“编规划”被放在首位。实际上,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在近年来多次被各部委强调。

《意见》划定了乡村规划村庄规划编制的“三原则”:统筹编规划、开门编规划和驻村编规划。《意见》提出,要力求每一个村庄都编制出兼顾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兼具乡土气息和现代理念的规划设计驻村编规划。每个村、每条路、每条管线都规划清楚再施工。

威海市

2017年5月,威海市住建局发布《威海市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规范》(以下称《规范》)。使威海市美丽乡村建设进入有标可依、有章可循、科学规范的新阶段。

《规范》明确,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包括村域规划、村庄布局与建设规划等。村域规划明确富民特色产业,合理规划集市、农家乐等服务配套设施,确定村域内基础设施布局,划定村域范围内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域。村庄布局应突出地域特色,体现村庄历史文化元素,新建民居在保留原有村庄特色的基础上,建议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设计要尊重村落与民居的形成条件和发展历史,避免大拆大建,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及更新措施。其中,海草房作为威海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要根据统一规划设计要求,进行保护和改造。

同时,农村人居环境美化要延续特有的“乡土”风貌。江、河、湖、池、塘周边环境美化宜尽量采用自然驳岸处理,结合植物营造良好的美化环境。此外,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整治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

在村庄绿化方面,要提出村庄周边、入口、主要道路两侧、公共活动场地、公共建筑附近、房前屋后绿化的具体方案。绿化主要以环村绿化、街道绿化、庭院绿化、隙地绿化、路渠堤塘绿化、公园绿地为主,村庄绿化覆盖率不少于25%,村庄建成区范围内应建有1处以上,每处宽度不小于5米,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累计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

在污染治理方面,要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继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示范工程,严禁高污染行业到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区及水库库区落户,开展农业清洁示范区建设。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 “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垃圾处置率达到100%。

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配置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公共活动场地、村民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

在产业发展方面,要依据当地产业特点及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提出培育农业特色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农民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致富的实施措施,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实现三产结构合理、融合发展。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对接农村农副产品、娱乐饮食产品及休闲旅游产品,构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全域旅游,规划生态宜居型、历史文化型、特色景观型、产业聚集型等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推进乡村旅游规模化、公司化经营,形成“农户+公司+市场”的经营模式,创建国家乡村旅游示范区,实行统一管理、规范服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济宁市

2016年《济宁市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规划公示,对济宁市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进行了部署。

济宁市的整体区域范围共计2区2市7县,总面积11187.5平方公里。包含6348个行政村,7511个自然村。《规划》从时间维度上将整体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打底色,2014~2016年以村庄形象整治为主;第二阶段抓重点,2017~2020年推进农村人口适度集聚;第三阶段谋发展,2021~2030年构建经济富裕与文化繁荣的新农村。

在空间维度上,按“点——线——面”梯次推进。布点选择特色村、中心村重点打造;同时以道路、河流、乡村绿道或游览线串联特色村、中心村,形成重点发展线;以重要发展点和发展线为带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结合济宁市各村庄的自身条件与资源特色,遵循全覆盖的原则,规划将6348个行政村的具体建设类型分为三大类,即特色保护村、改造提升村、一般整治村。按照“塑形象、靓脉络、铸精品、全覆盖”的思路形成“三轴、四带、四区、十节点”的格局。

“三轴”即指104国道、105国道、327国道;“四带”包括泗河生态带、运河文化带、山林文化带、平原风光示范带;“四区”涵盖中部都市区、东部低山丘陵区、西部平原区、滨湖水乡区;“十节点”具体分为大运河南旺枢纽历史文化旅游节点、孝贤文化体验节点、羊山军事文化旅游节点、“青山-武山”文化休闲节点、尼山圣境——山水文化节点、“石门山——九仙山”国际慢城节点、“凤仙山——龙门山”生态山林休闲节点、水浒文化展示节点、峄山文化旅游节点、微山岛红色旅游节点,结合各节点的文化、生态等特征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精品片区。

济宁市围绕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宜居”、“宜业”为基础,“宜游”为特色,突出现代旅游、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养现代农民,依托美丽乡村创建幸福生活,实现村美、民富,致力形成美丽乡村持续建设的动力源泉,以此打造和美乡村、幸福济宁。

宣城市

2012年以来,宣城市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市推进”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美丽乡镇、中心村、示范带建设和村旁屋边环境整治,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大力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宣城市政府2013年2月印发《宣城市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6年,全市60%以上的中心村要求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其中:宁国市80%以上,广德县、绩溪县70%以上,宣州区、郎溪县、泾县、旌德县50%以上;到2020年,全市9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市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同时完善了市、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较完备的规划体系。宣城市城乡规划局还成立了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指导组,持续深入到各县市区美好乡村联系点,从提升规划水平、塑造村庄风貌特色等方面加以指导。

在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和集镇整治过程中,宣城市选择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较好的村,以交通要道沿线村、产业基础较好村、旅游资源丰富村、人口集聚量较大村、乡镇政府驻地村为重点,先行建设,示范带动,引导农村人口向镇区和中心村转移,形成了产业带动、村企共建、旧村整治、新建社区等多种建设模式。2013年至2015年,建成147个省级中心村。从2015年开始,采取分级分步的办法扩大中心村建设覆盖面,在建设省级中心村的同时,确定内容和标准,建设市级中心村32个、县级中心村55个。

2016年,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宣城市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市推进”行动计划,排出年度建设计划任务。其中,2016年完成4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37个省级、35个市级、51个县级中心村建设,预计到2019年,实现美丽乡镇、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全覆盖。

广州市

从2013年开始,广州全面启动美丽乡村试点建设。2016年广州印发《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明确在前三年试点建设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组群发展,重点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努力建成一批独具岭南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实现全市城乡共享、绿色、均衡发展。目前已命名的美丽乡村达160个,占原定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889个乡村的18%。已命名的美丽乡村中有4处村庄还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一处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

以往乡村建设项目由市里统一安排部署,所产生建设费用由市财政根据建设项目采取集中支付。自2016年起,广州市出台《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补助资金采取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下达到各区,由各区统筹用于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同时对建设速度快、建设成果好的区进行奖励。

2017年7月《广州市城市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布,其中提到要实现全市所有规划行政村美丽乡村全覆盖,约50%行政村建设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30个特色小镇;建设广州海绵城市试点区域9个,投资额达270亿元。

《规划》中提出要推进村庄规划实施。认真做好以美丽乡村和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图集为指引的岭南风格乡村建设工作,适当给予资金扶持,实施古村落修缮、保护、利用工程,确保延续农村岭南特色的传统建筑风貌,彰显岭南乡村特色。“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市所有规划行政村美丽乡村全覆盖,约50%行政村建设为市级美丽乡村。围绕美化乡村环境、壮大集体经济和提高村民收入,合理划分村庄“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加强分区、分类指导和用地保障,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每区依托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等资源,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群,沿山、沿水、沿路形成具有岭南历史记忆、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情的特色乡村,推动美丽乡村由单村整治向连线成片升级拓展。2016~2018年创建213条市级、267条区级美丽乡村,各区连片打造2~3个美丽乡村群。

猜你喜欢

整治村庄美丽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我的小村庄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村庄在哪里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