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动物”

2018-03-15王淦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杜宇鹧鸪飞花

王淦生

大 雁

大雁也叫鸿雁,是一种大的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古代诗词中,大雁作为最常用的秋之意象,被淹留他乡的文人墨客借来表达他们无法道尽的愁思,表达他们渴望与家人团聚的梦想。

【诗词飞花】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唐〕杜甫《孤雁》

【古为今用】

大雁春去秋回,而游子很多时候却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雁可以来去自如,传递书信,而浪迹天涯的游子却常常是书信无凭——这些,会让人无端地对大雁充满羡慕之意,而对自己的处境满怀伤感。高飞的大雁啊,你可知道人间回乡梦难圆!

杜 鹃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于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杜鹃遂成为凄凉、哀伤、思归、离别的象征。

【诗词飞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古为今用】

神话中的杜宇是失国、失位的苦主,杜鹃的叫声是“不如归去”——所以,那些失去故国家园、辗转漂泊异乡的游子会闻杜鹃而心生思国、思乡、思亲之情。那些忠君爱国者甚至愿意化身杜鹃,为国尽忠,就像文天祥所言:“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鹧 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有着特定的内涵,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杜鹃一样,鹧鸪的鳴声特别,让人听起来很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极容易勾起人们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诗词飞花】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古为今用】

古诗词中对鹧鸪的描写,大多是取它的叫声。一声“行不得也哥哥”让多少游子潸然泪下,顿生归意。但李白的一首《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却借“鹧鸪飞”写出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别有韵味。

蟋 蟀

蟋蟀的形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诗歌对蟋蟀的活动规律描写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时人们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将蟋蟀与促人纺织、准备冬衣、怀念征人联系起来,也被唤为“促织”。

【诗词飞花】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宋〕姜夔《齐天乐》

【古为今用】

一只小虫能进入诗人视野,我以为其一在于它与人为邻,甚至同处一室,故常常也就成了游子思乡时的一种情感寄托;其二在于它叫声悦耳,促人惜时劳作。岳飞在《小重山》中写道:“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英雄尚因蛩鸣而思乡,况常人乎?

猜你喜欢

杜宇鹧鸪飞花
诗词飞花令
《鹧鸪》一调与“舞《鹧鸪》”“打散”——声诗格调与元杂剧的收场演出
鹧鸪
光荣的“逃婚新郎”
“飞花令”上走麦城
昨天
自在飞花
Windf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