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春华:“门外汉”到“土专家”

2018-03-15叶春笼

新农村(浙江) 2018年3期
关键词:门外汉梅树黄桃

叶春笼

冬日的清晨格外寒冷,特别是海拔400多米的浙江省青田县瓯南街道平风寨村。在平风寨春华家庭农场,6名工人正忙着为杨梅树搭建大棚,近2个月时间里,50多棵杨梅树陆续被裹上了一层暖和的“被子”。“山上早晚温差大,如果不及时做好防护措施,杨梅树很可能会冻坏。”为了赶进度,农场负责人张春华一大早就来到基地忙活起大棚的搭建作业。

张春华原本在江苏从事蛋糕生意,多年的外出闯荡让他积累了不少资本,口袋里有了钱,他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以前出去闯荡是为了生活,现在有条件了,当然希望能回家乡发展”张春华介绍。2003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平风寨村千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灌木、杂草丛生的荒地,以杨梅为主打产品,辅助种植了瓯柑、黄桃、青菜等果蔬。

“农场虽然生态环境好,但是日常的管理和养护难度比较大。所以,掌握科学的管理和种植技术,才能让产出的果蔬品质更高。”从经营农场开始,张春华就非常专注于科学的管理和种植技术。他说,创业初,他还只是个门外汉,对于果蔬的管理和种植技术都非常欠缺,再加上农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刚开始连续遭遇了瓯柑和杨梅种植失败,几乎让他打起了退堂鼓。虽然嘴巴上念叨着失败,但他心里并不服输,反而立志成为一名“土专家”。此后的几年里,他自掏腰包修建了通往农场的机耕路,更加用心经营农场,一门心思花在了管理和种植上。

如何提升科学的管理和种植技术?对于张春华来说,平常无论干活多累,他都要挤出时间学习各类栽培技术的书籍,并积极参加相关农业科技培训。他非常喜欢跟农业专家打交道,一有机会就参加各类推介会,既把自家的农产品对外推介,又邀请农业专家为基地的果蔬“把脉问诊”。此外,他还自费到省农科院拜师取经,一边实践栽培,一边学习先进的杨梅、柑桔种植技术,然后不断改良,以提升果蔬的品质。

经过几年的努力,平风寨春华家庭农场产出的果蔬品质越来越好,受到了杭州、上海等地市民的欢迎。尤其是每年一到夏季,产出的杨梅成为了各地客商的抢手货。目前,农场主要种植500亩杨梅树、300亩瓯柑、30亩黄桃等。在创业致富的同时,他还借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协助农场日常的管理和养护,一年下来邀请工人2 000余人次,发放工资40多万元,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

从一名门外汉到众所周知的“土专家”,张春华这几年不仅仅收获的是农场的水果,而且还获得了市县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先后荣获第一批“丽水农师”、第一批“侨乡农师”等称号。

猜你喜欢

门外汉梅树黄桃
煮梅
“黄桃书记”黄诗燕
“黄桃书记”黄诗燕
“黄桃书记”黄诗燕
走 龙
炎陵黄桃促增收
病梅记
窗 外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伦敦的沉浸式歌剧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