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演艺装备行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2018-03-14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

演艺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演艺文化产业装备

演艺装备行业是指为实现文化艺术表演效果、增强艺术表现力,提供用于文化艺术活动所需要的设备研发、设备制造、设备销售、设备使用咨询及相关设备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的集合。

就演艺装备所属行业类别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最新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新修订的分类共设置9个大类,分别是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演艺装备行业门类集中于“文化装备生产”大类下,其中亦专设“演艺设备制造及销售”中类,不再分属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文化用品生产”和“文化专用设备的制造”两大类之下的若干门类下,表明演艺装备行业在文化及相关产业领域地位的提升。

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相比,《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新增设了分类编码,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为3层,层次和编码简洁明了,利于演艺装备行业的数据统计。而此前基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演艺装备行业从属分类没有明确编码,且牵涉类别甚广,加剧了演艺装备行业数据统计的难度,因此,反映行业发展现状的数据统计工作更显得分外必要。

因此,为客观、准确地掌握行业经营状况、产业结构、规模、布局、技术情况及增长情况等,整体展现演艺装备行业发展现状,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于2018年首次面向会员单位开展统计工作,共收集有效数据样本1169个,约占问卷发放量的70%。以1169家会员单位2015?2017年产业数据为范本,对演艺装备行业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发展现状进行量化分析,以期为国家制定演艺装备行业相关政策和统筹规划提供数据依据。

1  基本情况

1.1  企业类别

根据统计,1169家法人单位中,设备生产商438家、工程商592家、设计研发303家、系统集成商478家、演艺制作(含租赁)337家、品牌代理商432家、其他类型厂家74家。(见图1)。由于有些企业双跨或多跨不同类别,例如,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既从事影视舞台照明等设备及其相关配套的生产,又兼及国内外各类大型演出活动的音视频、舞台机械系统的策划、设计、制造、施工及服务工程,具备生产商、工程商、设计研发、系统集成商、演艺制作多重身份。因此,各类别数据之和大于1169家法人单位。

据统计显示,传统演艺装备行业以生产商、工程商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行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绝大多数企业主体实现了跨领域经营,双跨甚至多跨的情况突出。这一方面反映出演艺装备行业的内部分工不断细化,行业成熟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企业主体的身份更加多元,通过对自身资源的整合和发掘,延伸出更多的业务链条,不断适应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1.2  企业规模

据统计,企业规模在50人以下的单位841家,50?99人178家,100?299人107家,300?500人14家,501?1000人18家,1000人以上11家。数据显示,演艺装备从业单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见图2)

本次统计中,43家企业从业规模在300人以上,这些演艺装备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31家企业涉及设计研发,22家企业为系统集成商;1000人以上的11家企业中,8家企业涉及设计研发,7家企业为系统集成商。其中,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在产品多样性、配套齐全度、市场广泛性方面,是中国专业音响制造业中骨干企业之一,其研发中心是一支150多人组成的团队,设有电子、电声、软件、机械等8个研发部;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不断打磨乐器制造工艺,其自主研发的乐器品牌出口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体上看,规模较大的演艺装备企业在设计、研发、技术等门类在行业中具有优势地位和作用。

1.3  从业人员学历分布

统计显示,当前从业人员的学历程度占比分布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约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00%,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人员占21.00%,具有大专学历人员占29.75%,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43.25%。此外,从从业人员技术职称看,工程师及以上占比9.66%,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技术职称。(见图3)

可见,演艺装备行业从业人员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且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其中,涉及研发、品牌代理、系统集成等环节的企业,高学历员工占比较高;从事制造、安装、批发零售等环节的企业,高学历员工占比较低。

1.4  资产类型

从登记注册的法人单位类型来看,股份制和私有资产类型企业占统计总数的88.4%,而在1000人以上的11家企业中,国有企业4家,合资企业1家,其他均为股份制和私有企业。(见图4)。由此可见,私有资本在演艺装备行业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占据绝对比重。

此外,1000人以上国有企业还有诸如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国企。这表明演艺装备行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引发了其他行业主体和资本的关注,他们纷纷设置文化产业板块,以综合实力向文化产业渗透,进一步形成演艺装备行业资源配置的新格局。

1.5  上市情况

调查显示,1169家企业中,上市公司30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4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22家。此外,30家上市公司在地域分布上為:东部28家,中部2家。(见图5)

主板上市的4家企业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专业音响、专业灯光、舞台机械以及会议扩声等多个领域,且均为系统集成商,企业规模较大,实力也较为雄厚。例如,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主板上市;公司拥有400余项专利,是全球领先的文体设施系统集成商;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17.07亿元,同比增长5.57%,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14.13%。

从上市的时间节点看,30家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2015?2017年间。这得益于近年来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文化市场的繁荣。

“十三五”以来,国家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到2020年要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14%,首次突破4%。而据最新统计数据分析,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9%,比2016年占比4.14%增加0.15個百分点。

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成绩背后,不乏金融资本的身影,仅2016年,文化产业基金就新增241支。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沪深股市共有文化上市公司192家、总市值23675.96亿元,分别占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总数和总市值的5.5%、4.1%。2017年文化产业融资总额3418.12亿元,比2016年的2561.11亿元增长近33.5%。

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等多个政策文件,在文化立法、体制改革、新兴产业等多个维度谋篇布局,文化产业变革驶向纵深。广州、北京、上海相继发布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文创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包括演艺装备企业在内的文化企业的上市进程。促进优秀的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也越来越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利好。

据本次统计显示,30家上市企业中,新三板上市公司占比约73%,表明演艺装备企业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拓展融资渠道以促进自身发展。而20家新三板上市企业位于东部地区,则凸显出东部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聚集效应。

1.6  行业结构

对参调单位按经济活动性质进行分类,分别为专业音响843家、专业灯光781家、舞台机械603家、视频服务600家、乐器厂商186家、会议扩声668家、其他类别147家。(见图6)。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企业双跨不同类别,所以各类别法人单位数据之和大于1169家。

专业音响、专业灯光、舞台机械是传统演艺装备行业的三大支柱,就统计数据来看,目前,三大产业依旧是演艺装备行业的业务重心,70%以上的企业涉及这三个领域的设备生产销售,且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三个领域同时兼顾。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服务和会议扩声两个业务门类异军突起。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超高清电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视频转播、网络直播等传播形式又备受市场青睐,由此催发了视频服务的内在需求和更高要求。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催发下,视频服务也成为演艺装备行业的主体业务之一,超过一半的参调企业涉足视频业务。

此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广播系统、楼宇建筑传声以及国内外大型会议、会展等领域,对音视频品质提出更高要求,音视频系统集成也成为演艺装备行业的重点服务领域,超过60%以上的企业提供此类服务。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市场变革,也提供了大有作为的舞台。演艺装备行业乘势而上,不但扩展了自身业务范围,更为国家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从产品服务领域分布看,专业场馆占44.8%、户外演出46.2%、影视22.9%、体育场馆22.9%、娱乐场所39%、展览展示31.9%、公共广播14.3%、音视频系统12.9%、建筑声学5.2%、景观照明9%、其他类别33.8%。(见图7)

由于部分领域划分跨域重合,相关数据存在跨域计算问题,但从中可以看出,演艺装备服务正在向大型集成系统化发展,单一结构的服务类型正在不断减少。

1.7  地区分布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演艺装备产业的地区集中度较高,参调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850家,占72.9%;其次是中部地区178家,占15.1%;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02家和39家,分别占8.7%和3.3%。(见图8)

此外,在地域上,30家上市公司中,东部28家,中部2家。而1000人以上11家企业则全在东部。300人以上的43家企业中,东部40家,中部1家,东北部1家,西部1家。

可见,行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达情况紧密相连,呈现地域发展不平衡态势,演艺装备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上市公司、规模较大公司更是集中在东部地区。

同时,此种分布也与演艺装备行业自身的产业特点相吻合。目前,演艺装备行业已经形成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三个演艺装备企业集聚区。装备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代理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程商分散在全国各地。

此外,演艺装备行业也有显著的产业集群特点,例如广东的灯光音响生产基地、天津市静海区和河北省武强县的乐器文化产业基地、扬州的琴筝乐器基地等。

猜你喜欢

演艺文化产业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