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

2018-03-14石艳霞刘欣欣

现代情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综述

石艳霞+刘欣欣

〔摘要〕大众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逐步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对大众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方法、渠道、类型、障碍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利于针对性地为相关部门满足人们的健康信息需求提出参考,提高大众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的效率和满意度,同时为我国学界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健康信息;信息搜寻行为;网络健康信息;综述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02.024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8)02-0157-07

Literature Review on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the Public

Shi YanxiaLiu Xinxin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The public seek health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approach to obtain information.This paper investigated and summarized the literatures of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and studied the research methods,channels,types,barrier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which was related to Departments to meet peoples health information needs to make reference,and improved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relevant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health information;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review

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1]。可见,互联网逐步普及并深入到了大众生活,与此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步加强,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需求日渐迫切。根据2016年10月发布的《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通过对使用百度搜索的中国大陆网民的科普需求搜索主题和关切热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与医疗在8个主题中的搜索占比为57%,成为最受关注的科普主题,互联网成为人们常见疾病的问询平台[2]。

人们利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具有很多优点,例如网上信息量大、搜索便捷、成本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并且人们也可以利用社交软件与他人进行交流,网络发展成为人们获取健康知识、预防疾病、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因此,大众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领域,对其进行多个群体、多个层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大众的搜索情况并掌握搜寻特点,可以帮助网络健康信息提供者针对不同群体对网站内容和检索语言进行优化,提供更精准、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有针对性地有效提升网络健康信息的服务质量,净化网络健康信息的内容以提高用户的信任度,为大众提供良好的搜寻环境,提高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的效率和满意度;并且可针对搜寻过程中所遇障碍为用户开展相应的培训及适当的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相关概念

11健康信息

根据美国医学图书馆网络(National Network of Libraries of Medicine,简称NNLM)对消费者健康信息进行了定义,是指与大众、患者及其家属有一定关系的健康和医学方面的资讯[3]。

李月琳等认为健康信息包含人类疾病、养生以及营养等与人类身心健康有关的各类信息[4]。

台湾学者陈源昌将健康信息进行了细致分类,包括:保健新闻、一般保健、老人保健、妇女保健、男性保健、婴幼儿健康、两性关系、美容保养、体重控制、心理卫生、重大疾病、食品营养、医学新知、另类医疗及医师论著[5]。

韩妹认为健康信息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消除自身或他人的疾病及其它健康状态下不确定性因素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6]。

由此可见,健康信息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被统一规定和规范。通过将以上的健康信息定义进行综合,可以看出健康信息的涉及面非常广,包括医疗、保健、减肥、康复、美容、医疗设备及政策等内容。由于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移动互联網应用也向用户的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使得大众通过手机搜寻健康信息与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互为补充[7]。在本文中,将健康信息界定为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为了消除不确定因素而通过使用手机与互联网(统称为网络)来获取与自身或他人身心健康相关的信息。健康信息可分为两大类,即健康医疗信息和健康生活方式信息[8]。

12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由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引申而来,它对搜寻的对象进行了限定,即通过网络获取的健康信息,强调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与搜寻相关的一系列行为。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是指患者及其家属针对某一情境为了患者的健康而产生信息需求,从而查询各种信息及相关健康知识的行为[4]。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则是受健康信息需求的引导和搜寻动机的支配,用户使用网络工具检索、浏览、评价和选择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或信息的活动,以满足其健康信息需求的行为过程[9-10]。

国外学者从3个维度来描述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11]:1)频度,即用户使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频率,反映了使用网络查询健康信息这种行为的趋势。2)多样性,多样性是指用户使用的网络健康信息形式的不同种类。如通过对城乡青年调查,对比发现虽然百度受城乡青年的青睐,是他们的首选平台,但是城市青年的选择比农村青年体现出更多样化的趋势,如搜狐网、豆瓣网以及专业医学网站[12]。3)偏好,偏好是指用户在搜寻健康信息时使用媒体渠道的倾向。对大众而言,查找健康信息时,网络搜索相比面对面与医生交流更便捷,因此人们首先采用网络搜索的方式,然后会在医生网站上咨询健康方面的知识。如尽管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多样,当问及最为常用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时,6533%的用户选择使用互联网,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网络[13]。

以上国内外学者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定义的研究在描述上存在一些差异,但也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如渠道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众多选择;同时在健康信息搜寻过程中,重点强调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一般人们的搜寻行为被认为会用来指导决策,也有研究表明,认为搜寻与对这些信息使用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应将搜寻和使用两种行为区分开来[14]。

2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方法

21理论模型及变量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过程中,根据内容和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模型,将几个模型进行综合或者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所需变量而形成新的模型,亦或是引入其他学科模型,但各个理论模型内容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

22调查与研究方法

在研究不同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中,国内外学者都将实证研究作为主流研究方法,将定量分析作为主要分析手段。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如图1所示,我国虽然对网络健康搜寻行为的研究较少,但调查与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其中问卷调查法(纸质与网络问卷)[15,23]的使用最为普遍,另外还包括半结构化访谈[12]、用户检索实验[24],大多联合运用两种或多种方法,如:情境模拟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10]、实验观察法及问卷调查法[18]、问卷调查并辅以个人深入访谈[25]、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26]、实验研究方法(调查问卷及屏幕录像)[17]、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三者结合的方法等[27]。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中的一些统计分析平台的兴起,以百度指数[28-29]、日志挖掘[30]等方法为基础,对用户的网络搜寻行为进行分析研究逐渐被广泛运用。

3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内容

31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的渠道

不同的学者对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途径有不同的分类与研究,如表2所示,对学者、渠道种类以及渠道类型进行整理。

尽管学者们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渠道的分类与研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在这些研究中,几乎各个年龄段的人将百度搜索引擎作为首选平台和主流搜寻入口,“百度”不仅作为答疑解惑的工具,更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然而,在百度广受欢迎的同时,因用户过分信任百度信息的医疗事故频频发生,导致的悲剧有:2016年发生的魏泽西事件;孕妇爆百度现黑心医院广告,使用过期注射液;近期有27岁鼻炎患者术后坠亡,系被某医院在百度投放的有偿竞价排名引导等等。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于百度推出的一些广告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管,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鉴别信息、审视信息的能力。

调查发现国外最受欢迎的同样是搜索引擎,比如谷歌和雅虎[34]。尽管谷歌在国外几乎垄断了整个搜索市场,也被大众认为是最优秀的在线搜索引擎,但需要用到专业、精确某一信息时,还是离不开一些特定的专业搜索引擎。国外5个最佳的医学搜索引擎[35]:OmniMedicalSearch、WebMd、PubMed、Healthline、HealthFinder。国外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包括[36]:Twitter、博客、Facebook、YouTube、微博、News Feeds、Flickr。美国提出了《健康公民2020》要实现的两个目标:提高公民通过使用网络在线跟踪个人健康信息的比例;提高个体使用网络与健康医疗提供者进行在线交流的比例[37]。由于美国互联网发展起步早,如今在医疗信息方面,更是实现了在线跟踪个人健康信息的功能,并在医疗机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

32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的类型

从表3可知,各个年龄段都对养生保健信息有所关注,如今各大网站以及论坛、讲座都在宣传养生的重要性,认为养生是获得人生健康的最佳途径,但其内容泥沙俱下,有关部门可对其进行监督与整顿,其他相关信息亦是如此,这样有助于网络信息提供者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信息,

331健康信息素养

由于老年人的健康信息素养比较低,他们在网络检索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障碍,具体包括:计算机操作不熟悉、缺乏网络检索技能和医疗专业知识经验等[27],如表4所示。

332網络健康信息资源

网络健康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客观因素,也会对人们在搜寻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如:

1)网站或者社区中的回答内容方面缺少权威性;

2)检索结果的有效性不高,与所搜寻内容或预期结果不相匹配;

3)信息时效性差,对人们所需的健康信息不及时更新;

4)网络上所提供健康信息的质量不高;

5)在问答社区中网友评论很少,难以给用户实用性的参考和依据[23];

6)网站界面复杂,缺乏适当的引导信息;

7)网络中存在的广告太多,结果太多,信息过载,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筛选;

8)有关健康信息的专业术语太多[26]。

国内对障碍的研究具有群体局限性,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群体,而国外的研究比较成熟且范围比较广,除了对年龄群体所拥有的障碍进行研究外,还涉及不同情境如护士和产后女性等,如表5所示。

由于大众健康信息素养低下,尤其是老年人对如何搜寻健康信息认识不足,再加上网络健康信息本身的可信度不高,因此不能及时获得有效优质的信息资源。社区内应该对老年人进行互联网使用培训,尽力克服搜寻信息时老年人存在的问题。国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障碍偏向老年人群体,与国外研究相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与不均等性,我们应对不同群体在网络健康信息搜寻障碍方面做更系统的研究。

4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

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大众用户的基本特征、情境因素及健康素养状况3个方面。

41基本特征

在对大众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中,人口学特征是所研究的最基本方面,如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水平[15,25]、职业、地域、婚姻状况等[12]因素都与搜寻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年龄段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

411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健康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网络来搜寻健康信息。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网络熟悉程度则是影响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因素[27]。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的用户比较而言,健康意识以及对健康信息的需求较强。然而,由于他们在使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时会有很多障碍,导致一些老年人并不能有效地获取所需的相关信息。有学者将老年人的网络健康信息检索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首页/重选网页模式、重构检索式模式以及跟随链接模式是老年人的高频检索行为模式[24]。

412青少年网络健康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青春期,由于其逆反心理,不希望通过父母、教师获得关于健康方面的知识,再加上传统健康教育课缺乏针对性,也不能满足青少年对各类健康信息不同程度的需求,促成了他们将网络作为寻求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38]。而针对青少年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都并不多见。国外有研究表明父母对青少年网络健康素养和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43]。在我国,青少年群体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受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上网时间、平均每月零花钱、自觉学习成绩好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健康危险行为的青少年比没有危险行为的青少年能更多地利用网络搜寻相关健康信息[38]。

42情境因素

由于情境的不同,搜寻行为也是千差万别的,本文将大众在不同情境下对影响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联因素进行分析,将其分为3种不同的状态。

421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健康用户和亚健康用户在搜寻时间、搜寻频次[44]以及搜寻健康信息类型等方面有所不同。如有项研究发现不同健康状况的受访者对试验性疗法/试验性药品、在线预约挂号、在线咨询的关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身体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对相应健康信息的关注,所以大众会有不同的搜寻表现[25]。

422文化方式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异同,从而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其表现出的搜寻行为也存在差异。如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对于在美国的中国移民来说,文化适应策略(包括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会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产生影响,不同的策略模式决定趋向于选择使用的语言和网络资源有所不同[45]。有一项研究是针对用户利用社交媒体来搜寻和分享健康信息的行为进行了跨文化的研究,将中国人和意大利人进行比较,发现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他们会有不同的搜寻行为与表现[19]。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不尽相同,文化环境如何影响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及存在哪些异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423特定疾病

研究表明,针对某种特定疾病患者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如HIV患者、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多发性硬化癥患者等。

对于HIV患者来说,Joshua等人从生态学的角度用生态学模式研究对HIV患者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包括在高于贫穷线、高中学历以下以及有很少的邻居会影响与HIV相关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20]。

针对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Liang等人利用技术接受模型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有用性和易用性会使人们继续他们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同时也受感知和残疾水平的影响,会与障碍程度有关,身体状况越低下的人越可能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14]。

针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Anneliese等人使用“自主调节”这一术语来研究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变化,因为在获取有关多发性硬化症信息过程中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情感状态和专业知识增长的影响[46]。

43健康素养

搜索经验、健康知识素养、健康信息检索素养与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密切相关,不同的经验和素养,会有不同的搜索过程与搜索结果。搜索过程中,高搜索经验用户信息需求和检索策略更为丰富,会变换更多次关键词和打开更多网页数来获取健康信息[10]。这也是一种技能的体现,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利用网络健康信息,它会受到学生所拥有网络技能的影响[47]。

5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但相比于国外,我国对该领域研究较少,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研究现状,以下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51理论模型

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与体系,后续的理论研究应以网络健康信息为基础,将各个模型进行整合,并适当引入新型的可用模型,使之更具体地来揭示其行为实质。

52研究群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其搜寻行为也不尽相同,我们应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扩大研究群体,尤其是针对不同情境中的患者,应积极开展研究,从而提高他们搜寻和利用疾病信息的能力。

53健康信息素养

中国大众健康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影响网络健康信息搜寻及利用的效率和效果,立足于大众健康信息素养的现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寻求并深入研究如何提升大众健康信息素养,设计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医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各医疗机构等为重要合作机构,多部门参与联动的提升大众健康信息素养的路径,是保障和满足大众健康信息需求的重要任务。

54健康信息管理

当前网络健康信息资源虽呈现多样化趋势,而人们对其可信度不高,所以,健康信息服务网站在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如何确保健康信息的质量,如何提升人们对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的信任度,围绕这一目标,探讨可信赖的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的组织及建设模式,成为保障和满足大众健康信息需求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所述,健康信息已成为大众最重要的信息需求之一,对大众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也受到普遍关注,未来的研究应更关注解决大众网络健康搜寻行为的障碍、提高大众健康信息搜寻的满意度、满足特定群体的健康信息需求;此外,探讨面向大众的专业化健康信息服务模式也成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2017-01-22.

[2]科普中国.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2016年第二季度)[EB/OL].http://www.kepuchina.cn/notice/201611/t20161103_43467.shtml,2016-11-03.

[3]National Network/Library of Medicine.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A Workshop for Librarians Providing Health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EB/OL].http://nnlm.gov/train/chi/mws.htm,2016-11-03.

[4]李月琳,蔡文娟.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9):129-132.

[5]黄冠英.台湾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使用调查[D].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医务管理研究所,2006.

[6]韩妹.中老年人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8.

[7]Lim S,Xue L,Yen C C,Chang L,Chan H C,Tai B C,Duh H B L,Choolani M.A Study on Singaporean Womens Acceptance of Using Mobile Phones to Seek Health Inform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1,80(12):189-202.

[8]Suri V R,Majid S,Chang Y K,Foo S.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Literacy on Health Information Behaviors:A Multi-Domain Skills-Based Approach[J].Patient Education & Counseling,2015,99(6):1038-1045.

[9]魏萌萌,魏进.国外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3):12-16.

[10]张敏,聂瑞,罗梅芬.健康素养对用户健康信息在线搜索行为的影响分析[J].圖书情报工作,2016,(7):103-109.

[11]Xiao N,Sharman R,Rao H R,Upadhyaya S.Factors Influencing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arch: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 National Cancer-Related Survey[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4,57(1):417-427.

[12]李颖,杨伟娜,李媛.数字环境下城乡青年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2):115-123.

[13]唐海霞,赵文龙,吴浩,等.青年人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6,(1):88-90.

[14]Liang H,Xue Y,Chase S K.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y People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Due to Neurological Condi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1,80(11):745-53.

[15]王锰.美国网络健康信息用户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3):47-58.

[16]邓胜利,管弦.基于问答平台的用户健康信息获取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11):53-59.

[17]孙丽.任务类型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及其预测模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18]孙丽,王宇婷,曹锦丹.任务类型对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J].情报科学,2015,(9):131-135.

[19]Li Y,Wang X,Lin X,Hajli M.Seeking and Sharing Health Information on Social Media:A Net Valence Model and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6.

[20]Joshua K Calvert,Angela A Aidala,Josh H West.An Ecological View of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Predictors:Findings from the CHAIN Study[J].Open Aids Journal,2012,(7):42.

[21]Yun E K,Park H A.Consumers Disease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ur on the Internet in Korea[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0,19(19-20):2860-2868.

[22]Marton C.Understanding How Women Seek Health Information on the Web[J].Doctoral,2011.

[23]趙钊,孙伟新.网络问答社区中健康信息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5):14-19.

[24]吴丹,李一喆.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检索行为实验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2):102-108.

[25]张馨遥,曹锦丹.网络环境下用户健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9):25-27.

[26]袁红,唐娜.数字移民健康信息搜寻动机及感知障碍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36(2):67-72.

[27]吴丹,李一喆.不同情境下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检索行为与认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2):38-43.

[28]曹亭,张恒娟.基于百度指数的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4):16-18.

[29]张洪武,冯思佳,赵文龙,等.基于网络用户搜索行为的健康信息需求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5):13-18.

[30]王若佳,李培.基于日志挖掘的用户健康信息检索行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1):111-118.

[31]张迪,古俊生,邵若斯.健康信息获取渠道的聚类分析:主动获取与被动接触[J].国际新闻界,2015,(5):81-93.

[32]陈怡帆,任慧玲,薛婉君,等.合肥市居民互联网健康信息的利用、健康理念与行为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183-185.

[33]侯小妮,孙静.北京市三甲医院门诊患者互联网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0):126-131.

[34]Lecturer J G R S.Primary Health-Care Nurses and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Access,Barriers and Quality Chec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16,22(1).

[35]站长之家.医学宝典知识[EB/OL].https://m.baidu.com/mip/c/m.chinaz.com/mip/article/126344.shtml,2017-09-05.

[36]中国医药123网.美国顶级医疗机构如何运用社交媒体[EB/OL].http://www.cyy123.com/news.asp?id=95201,2017-09-05.

[37]Greenberg A J,Serrano K J,Thai C L,Blake K D,Moser R P,Hesse B W,Ahern D K.Public Use of Electronic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Measuring Progress of the Healthy People 2020 Objectives[J].Health Policy Technol,2017:33-39.

[38]余春艳,史慧静,张丕业,等.青少年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6):482-484.

[39]Rd W J,Mays D,Weaver S S,et al.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s,Health Indicators,and Health Risk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0,100(8):1520-1525.

[40]Manafo E,Wong S.Exploring Older Adults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s[J].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 Behavior,2012,44(1):85-89.

[41]Jean B S,Subramaniam M,Taylor N G,Follman R,Kodama C.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Hypothesis Testing on Youths Online Health-Related Information Seeking[J].New Library World,2015,116(3/4):136-154.

[42]Guerrareyes L,Christie V M,Prabhakar A,Harris A L,Siek K A.Postpartum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Using Mobile Phones:Experiences of Low-Income Mothers[J].Maternal & Child Health Journal,2016,20(Suppl 1):1-9.

[43]Chang F C,Chiu C H,Chen P H,Miao N F,Lee C M,Chiang J T,Pan Y C.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nd Adolescent eHealth Literacy and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in Taiwan[J].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 Social Networking,2015,18(10):618-624.

[44]邓胜利,付少雄.用户群体特征差异对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6,(4):5-11.

[45]Wang W,Yu N.Coping with a New Health Culture:Acculturation and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mong Chinese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Immigrant and Minority Health,2015,17(5):1-9.

[46]Fellow A J S B P,Director G F,Philer C C D.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How People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Find,Assess and Integrate Treatment Information to Manage Their Health[J].Health Expectations,2016,19(3):727.

[47]Percheski C,Hargittai E.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in the Digital Age[J].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11,59(5):379-86.

(責任编辑:孙国雷)

猜你喜欢

综述
认知需要研究综述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综述的写作格式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