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短视频PGC模式应用

2018-03-12张潇

数码影像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内容用户

张潇

PGC全称为Professional GeneratedContent,互联网专业术语,是一种内容生产模式,解决的是互联网平台内容来源的问题。主要应用在互联网视频网站和微博上。最早在PGC发力的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提供给PGC内容合伙人曝光量和资源,合伙人的专业团队负责输出高质量的内容节目,从而再给视频网站带来更多的点击量和影响力,进而帮网站留住用户。同理,微博平台会给微博大V资源,大V则负责输出内容维护用户活跃度。不管是在视频网站还是在微博,平台和合伙人都是相互成就的合作模式。

浅识PGC模式

早期来讲,无论是视频网站还是社交媒体平台都多采用UGC模式,即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但这样的模式存在一个问题,会有上传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出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了解决互联网内容来源的问题,内容创作上细分出了PGC、OGC(职业生产内容),UGC、PGC、OGC三大模式里的合作人角色相互渗透。

就视频网站行业而言,自制生态的发展很强大,只有将好的内容和观看体验相结合才能留住粉丝。PGC模式下,平台更关注的是内容合伙人内容的原创性,因为内容的原创性对于视频和平台都至关重要,原创内容聚集的粉丝和扩大的影响力够给平台带来投资,视频创收平台会给优质原创栏目分成,同时也保证了原创视频的内容质量,如此,双方都能更好地运转。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后续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崛起,PGC逐渐向MCN模式靠拢,依靠自媒体崛起的头部创作者,开始签约旗下的艺人、主播、网红等,打造属于自己的传播平台。

内容定制,分析定位

例如国内的ZEALER,它专注于科技领域,面向的是科技爱好者,在科技圈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召集了很多科技领域内的短视频创作者。ZNDS智能电视网入驻ZEALER平台后,开设了独立的视频内容板块,主要分享一些智能电视以及数码家居产品的短视频。ZNDS智能电视网设置了ZNDS测评、当贝开箱、当贝发现等专业栏目,根据不同人群的真实需求,输出不同类型的视频内容,视频的表现形式也随着类型不同而变化。但在制作之前,所有类型的视频都会面临以下的几个问题.“我们的目标受众是谁?”“通过什么渠道才能让他们看到7”“视频做成什么样才能让他们具有观看欲望?”“视频如何展现才能让观众清晰易懂?”

以测评视频为例,制作是测评视频业务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当拿到了要测评的产品一一电视,我们需要了解电视的基本情况,去贴合观众的认知。“它的外观设计是否有突出之处,硬件条件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视频解码能力如何,UI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界面的设置是否有亮点,内容上有什么独家内容,人工智能好用吗以及厂家最近的优惠活动等。”此外,还要分析产品消费的特点,如消费者所处的年龄段,消费群体的类型需求特点他们更关心哪些司题。

在全面了解产品的信息后,需要设立一个主题,以便给视频更好地定位。视频传达的关键信息点一定要明确,以保证内容客观准确。基于短视频的时长,内容上要求简单精准,废话少说,且一定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表达的信息要易于被观众理解。而实际上,单向出发的思考并不全面,也不一定准确,多数情况下会找不准受众真实的需求点,所以很多时候需要调研采访,建立观众应用产品的场景,从实际场景中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总结出产品的整体情况后,找准用户对产品视频的痛点,据此制作出来的短视频,在内容上首先就决定了具有一定的观看价值。

视频拍摄于后期制作

内容制定好后需要层层把关,做出相应的修改,然后团队领导最终敲定。在表现形式上,测评视频一般采用实拍展示,配音讲解。在拍摄前需要考虑拍摄场景的搭建、灯光布置,并提前准备好道具和做好产品的相关工作,提高拍摄效率。拍摄前撰写分镜脚本时,需要考虑到实际场景,必须到拍摄地点设立场景,落实可行度,切勿凭空想象。拍摄时尽量避免例如wifi网速慢等外界因素对拍摄进度的影响,对于关键镜头要做到多拍几条保底。此外,还需要注意时间及人员因素等调度工作,去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后期剪辑阶段,视频内容指向性必须明确,视频内容板块需要分化好,内容要有基本的逻辑关系,配音配乐要注意风格和视频类型的匹配,视频包装在前期摸索的过程中已经有固定形式,一条5分钟以内的视频用一天时间粗剪已经足够。个别信息点的展现需要采用新颖一点的技术方式,团队之间相互讨论制定最终解决方案,一般来讲简单的AE效果都能满足需求。在视频导出后还需要经过团队的一致审批,以确定最终版本的视频。

除了测评视频,还有开箱类和科普类视频,两者的视频风格和测评类的都不一样,开箱类视频中主要依靠主持人的介绍引导,科普类视频需要用MG动画来展示知识点。首先这两者前期策划都是要根据自身风格定位进行调整,开箱类要求主持人对产品有着独到的见解,明确视频重点表现的部分在哪里,考虑到后期制作方面的问题,逻辑要很清楚。后期剪辑加什么花字,配什么短音效都要归结到内容展现方面,都需要稍微琢磨一下。科普类视频着重在MG动画上,用动画来表达观点会更加容易让人懂,但MG动画的脚本和实拍视频的脚本不同,需要写得更加详细,在沟通层面要求比较高。由于构思与落地实行之间会存在差异,需要给动画师发挥的空间,所以最终的成果会按照主线铺设,去调整某些表现形式。这个过程会产生很多的思维碰撞,很多时候甚至会涌现出比之前更好的方案。

运营推广

之后是内容推广的环节,这个环节中运营传播相当关键。首先需要按照视频主题设定标题,由于推广渠道的不唯一,标题要根据各大网站的定位和受众不同进行更改,同时,视频下面的简介表达也要求清晰,对于运营者的文案写作能力有一定要求。比如标题不仅要简練、准确、无歧义、不用被动语态和倒装句,也要避免重复的字眼和主观感情色彩。另外还需要花一些心思制作精良的视频封面。视频上传的分类、时间节点等也会有些要求。总之是要让这个“视频产品”能够得到最大的曝光,吸引用户点击。

除此之外就是和平台对接人员的沟通,整个模式的推广环节,平台会根据合作模式的不同分配不同的流量扶持。对于独家首发,内容特别优质的视频,会优先考虑推送,利用平台的推荐位增大品牌曝光和视频点击率。

短视频创作就像是在生产一个内容类产品,核心是持续做出独特、高质量的好内容,并且把内容包装好,让用户更容易消费,更愿意去传播。所以在前期都需要考虑积累粉丝和增强粉丝忠诚度,但到最后都要寻求变现方式。但是很明显,成长为大IP并不是每个短视频创作者都能做到的,单打独斗只会浪费时间精力,得不偿失。而依托于头部创作者、大平台,能够很好地发展下去,行业最终也会趋于整合,发展成为一个生态。不论是PGC生态还是MCN模式,对于短视频内容生产者来说,只有成为生态环节的一环,参与整个大环境的运转,才能更好地生存并在循环中持续不断地产出价值。

猜你喜欢

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