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不好、睡不够、活动少:少年儿童健康生活的几大隐患①

2018-03-12孙宏艳

中小学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健康素养少年儿童阳光体育运动

孙宏艳

摘要通过对2016年和2004年部分省(市)少年儿童生活方式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少年儿童生活方式中存在多种健康隐患。学生在饮食、睡眠和运动方面的隐患表现明显,如不吃早餐、用餐过快、睡眠不足及睡眠质量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在课外阅读、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建议从改变主观认识和强化外部支持入手,合力改善少年儿童生活方式,提升其健康素养。

关键词少年儿童;健康素养;生活方式;阳光体育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02-0045-0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关乎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打造“健康中国”的基础性工程。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生活方式研究”课题组先后于2004年和2016年两次对中国少年儿童的生活方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获得了丰富的调研数据。本文重点通过对2016年全国少年儿童生活方式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其中城市少年儿童的调研数据进行纵向对比,了解他们生活方式的现状、变迁特点及其存在的健康隐患,以期为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启发和借鉴。

一、少年儿童生活方式存在多种健康隐患

鉴于生活方式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我们两次调查的重点都聚焦于少年儿童的饮食、睡眠、运动、休闲,采取多段分层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均为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在校中小学生。其中,2004年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城市,共抽取北京、上海、长春、兰州、成都、广州6个城市12个城区的36所中小学校,有效学生样本为2498人,男女生大体各半;2016年我们将调查范围扩展至农村,抽取北京、上海、辽宁、陕西、广东、云南6个省(直辖市)24个县(市、区)的48所中小学校,有效学生样本为4196人,其中男女生大体各半,城市和农村学生各半。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少年儿童生活方式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饮食:少年儿童不吃早餐及三餐过快现象较突出

(1)近四成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

有规律地吃好一日三餐,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首选,尤其是早餐对少年儿童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格外重要。但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吃早餐的情况并不理想,其中能够坚持每天吃早餐的仅有62.4%,能在大多数时间吃早餐的有22.7%,还有13.3%和1.6%的学生很少甚至从来不吃早餐。再将城市中小学生的调研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发现2004年每天吃早餐的学生比例为77.0%,而2016年(64.4%)却下降了12.6个百分点,这说明少年儿童的早餐习惯在变差,有更多的孩子不吃或吃不好早餐。

(2)学生食用三餐过快的人数均过半

吃饭太快会导致咀嚼不细、消化不良,从而给胃肠带来负担;也会因为着急吃过热的食物,可能引发食道癌等恶性疾病。因此,科学的早餐时间应该在15~20分钟,午餐和晚餐时间应该在20分钟以上。但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小学生都达不到这样的用餐标准,其中食用早餐、午餐和晚餐过快的学生分别占73.1%、70.1%和58.2%,甚至有些学生吃饭时间仅在5分钟以内。再将2016年和2004年的城市中小学生调研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发现他们吃午餐和晚餐過快的比例在增加,但吃早餐过快的现象有所减少,分析认为是由于学生作业量增加、负担变重,才导致午餐和晚餐时间缩短。

2. 睡眠:少年儿童睡眠时间严重不足,部分学生作息不规律

(1)学习日仅有两成多学生睡眠时间达标

少年儿童如果长期睡眠不足,那么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和质量。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天分别要保证10小时和9小时的睡眠时间。但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在学习日能达到这一睡眠要求的仅有两成多,其中小学生在学习日能睡足10小时及以上的占24.6%,初中生在学习日能睡足9小时及以上的占24.9%。纵向对比发现,城市中小学生2016年在学习日能睡足9小时及以上的学生仅有43.9%,比2004年(56.9%)减少13.0个百分点;在周末能睡足9小时的学生达到72.3%,比2004年(84.5%)减少12.2个百分点。说明12年之后,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仍然在大幅减少。

对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作业多”(45.3%)和“写作业慢”(30.3%),还有学生是因为“睡不着”(25.6%)和“做梦特别多”(19.4%),另有少数学生则是因为“上网”(13.4%)和“玩游戏”(11.2%)睡得晚。再对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发现,城市中小学生2016年由于“作业多”和“写作业慢”导致睡眠不足的学生比例比2004年有小幅下降,但因为“睡不着”“上网”和“玩游戏”导致睡眠不足的学生却分别增加10.0、10.8和6.6个百分点。可见,睡眠障碍、上网与玩游戏对少年儿童的睡眠影响明显增强。

(2)近三成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9.2%的中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作息时间。同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睡眠问题,如有26.4%的学生表示晚上很难入睡,有32.2%的学生上课或写作业时打瞌睡,有47.2%的学生曾经为完成作业少睡觉,有19.8%的学生很晚睡觉,甚至还有18.9%的学生在晚上12点钟以后才睡。

3. 运动:少年儿童体育运动时间多半未达标

(1)逾两成学生课间几乎不活动

课间活动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缓解大脑疲劳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休息和运动非常宝贵。但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课间活动时“几乎每次都出来”的学生仅有17.2%,另有27.2%和32.2%的学生“经常”和“有时”出来,三者合计占76.6%;“很少”和“从不”出来活动的学生合计占23.4%。将城市中小学生的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发现2004年“不太出去活动”的学生有15.8%,而到2016年则有19.9%,共增长了4.1个百分点。endprint

(2)超六成学生每天运动不足1小时

国家规定学生每天运动要达到1小时。但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日有65.7%的中小学生每天课余体育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而且其中三成多(32.2%)学生表示完全没有时间;周末体育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比例较之学习日下降16.0个百分点,但仍有49.7%。可见即使到了周末,也有近半数学生体育运动时间达不到国家标准。

4. 休闲: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少数学生沉迷看电视或上网

(1)每天阅读超过1小时的学生不足半数

课外阅读是一种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但在2016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理想。从阅读时间来看,学习日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仅有31.5%,还有47.5%的学生不足半小时;周末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有47.7%,不足半小时的学生占38.8%,比学习日略好,但整体情况并不乐观。

(2)近六成学生为看电视或上网不去玩耍

适度玩耍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我们在2016年的调查中发现,有56.3%的学生曾为看电视或上网不出去玩耍,而且有10.0%的学生经常这样做。纵向对比发现,城市中小学生2004年因为看电视或上网不出去玩的学生占38.9%,2016年为53.7%,共上升了14.8个百分点,说明这种现象正在加剧。

5. 健康:部分少年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两个年龄段学生吸烟率较高

(1)一成多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健康观念的更新,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分别有16.5%、14.2%和10.9%的学生经常出现“情绪低落”“暴怒或脾气暴躁”“神经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比例均超过一成。

(2)学生在10岁和12岁开始吸烟的比例最高

在2016年的调查中,我们还对少年儿童的吸烟情况进行了了解。虽然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吸烟的相对比例并不高(5.6%),但其中有些现象却值得关注。如有46.8%的学生是从10岁开始吸烟的,其次是12岁(占17.7%),较其他年龄段开始吸烟的学生比例高,因此这两个年龄段应成为学校开展吸烟防控教育的重要时间点。此外,在关于吸烟原因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因为好奇”(54.6%)、“受到同伴影响”(37.1%)、“家里有人吸烟”(23.7%),还有6.2%的学生是因为追逐时尚,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认识不足和支持不力导致少年儿童生活方式出現健康隐患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导致少年儿童生活方式出现健康隐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在于各相关群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由此导致支持力度不够。

1. 少年儿童自身认识不足影响其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

少年儿童对生活方式的认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日常选择。如2016年我们在对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时,发现有52.8%的学生是自己“不想吃”早餐,其次才是“没时间”(43.6%),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嫌麻烦”“节食减肥”等。2004年“不想吃”早餐的学生占37.5%,2016年则为53.2%,共上升15.7个百分点;“嫌麻烦”和“吃不吃无所谓”的学生也分别上升4.9和2.9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学生主观上对吃早餐不重视。此外在运动、睡眠等方面,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误区,如有28.4%的学生认为“学习比运动重要”,有33.9%的学生同意“睡眠不足,可以补回来”等。可见,虽然当前多数中小学生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不够科学。

2.家庭生活的熏染是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

少年儿童能否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与家庭影响密切相关。如果成年人的生活观念存在偏差,那么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8.6%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餐馆吃饭,有40.4%的父母从来不和孩子一起运动,还有些父母经常自己上网玩游戏到很晚。此外调查还发现,有些父母会出于安全和学习等方面的考虑,没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过多安排甚至干涉他们的生活,如有17.1%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随意玩的时间,有52.2%的学生父母曾经对孩子与伙伴一起玩加以限制和阻碍。

3. 学校过度追求成绩也会影响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少年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也与学校有很大关系。如果学校和教师更重视学生的成绩,给他们布置太多作业,或占用学生的体育课、课后运动等时间,那么自然会影响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如2016年的调研结果显示,有30.3%的学生感到课业负担重,在学习日和周末每天写作业时间超过2小时的学生分别占37.9%和57.7%。在参与活动方面,学生在校参与运动会项目的人数不足七成(65.3%),比2004年(70.3%)下降5.0个百分点;此外经常参加学校课外活动的学生仅有22.5%,还有18.2%的学生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的课外活动。

三、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合力引导,提升健康素养

引导少年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激发自主性,将生活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校要认识并引导家长尊重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与特点,把生活的权利还给他们;要学会多放手、放权,调动少年儿童参与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通过参与各类体验活动感受生活的魅力和健康生活的乐趣。

2. 家校联手,为学生创设良好习惯养成的条件

掌握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是少年儿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保障。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是学生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首要来源,占比为80.9%,比电视节目、医疗单位、书刊报纸等渠道优势明显。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除了要充分保障学生的运动时间外,还要在课堂教学、课间活动、课外实践等各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养成教育,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同时学校还要引导家长重视自我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行为,为孩子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如科学饮食、适度运动、积极休闲等,以带动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拓展渠道,提升学生健康生活素养

鉴于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学校应该借助多种媒体全方位宣传健康生活知识和文化,引导少年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可以借助很多门户网站、电视、报纸、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推出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健康生活内容,帮助他们掌握健康生活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健康素养,同时尽量减少外界对他们的消极影响。

注释:

① 本文系共青团中央2016年度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课题“少年儿童生活方式研究”的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康素养少年儿童阳光体育运动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健康信息素养评估研究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以健康共治实现全民健康管理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优化护理首诊宣教内容对心血管患者阶段性掌握宣教内容的影响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