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街印记(散文)

2018-03-12孙燕超

延河·绿色文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老街对联记忆

孙燕超

老街如同一幅水墨画,充满诗意,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透过手指间看着天,我又回到那老街。

这是我最后一次在老街过春节。

每次在来往老街的路上,我的内心总是摇摆不定。拒绝的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街,平静的夜总让人意兴阑珊;渴望的是,在这里的时间好似静止,风景也是质朴又明快,让人也放下心来。

想着想着,已经到家门口了。父亲站在斑驳的木门前,让我去超市买红纸回来写对联。刚走到门口又要折回去,我不快地说,随便在大街上买几副贴上,既干净又美观,何必大费周章。父亲听闻也并不乐意,每年都是写的对联,更何况,这是最后一次在老街过春节了,也得让老街体面些。

我又走在不平坦的石板路上,来着时,我是忧郁地怀恋它,现在却又因多跑一趟路而心生抵触,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复杂心情,又是为何呢?

走在这青砖、灰瓦的老街石板路上,我在徐徐山风中思绪,这是爷爷背着我去买鸡翅的路吗?还是父亲带我去幼儿园上学的路?抑或是我独自背书包去小学的路?如独白,似对话。原来,我一直走在告别老街的路上。一级台阶,一段残垣,那些长满青苔的墙砖……都是老街的印记。在时光的斑驳中,幽深的小巷里,更好地诠释了老街的内涵。尽管曾经是那么的熟悉,却浑然间觉得你是那么遥远。时光荏苒,街巷显得孤独、苍老,恬静黯然,似乎不论什么时候向老街中蜇去,都有一种临近秋阳的感觉。这一刻,我感觉自己真的像极了戴望舒的《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因为一缕忧伤和惆怅蔓延在心底。

父亲在阳光下精心调墨,我起身去阳台上,认真注视着这条陪我长大的老街:它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居住着几百户人家,几处徽派老式建筑点缀出历史韵味。这里有着让外人羡慕的空气负离子含量,连屋檐下鸟儿的叫声都是绿的,天然生态家园。但这里街道悠长狭窄,房屋密集错落,它有什么好呢?它只不过一直保留了人与人之间最淳朴的感情相处。吱吱作响的木门,沿袭着传统的和谐与善良;阳光下斑驳的铁门,推开便是坦然和真诚;长满了绿色苔藓的两口老井,井边有话不完的家长里短。

父亲落笔,对联已跃然纸上:鸡观盛世风云净;鹊闹红梅庭院香。金鸡啼出千门喜;春贴换未万象新。

我抬头注视着最为喜庆的春联,心中却最为失落。老街它犹如一首经典唐诗,静静地散落在我记忆的枕边,让人难以忘怀。新写的对联贴到门上时,仿佛是最具有仪式感的瞬间,即使最后一次在老街过春节,老街也很体面的留在了记忆里。

老街只存放了我十年的记忆,存放了父亲四十年的酸甜苦辣,爷爷奶奶勤劳持家的大半辈子。它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却成为老人们颐养天年的佳处;它没能建成特色的老街景区,却成为很多人心中最是“家”的存在。

對我而言,无论我走多远,老街永远是我这只风筝那头的线。

我对老街,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在潜意识里,老街才是我真正的家。门前的小沟,已经被水泥封上,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炊烟许久未袅袅升起,到点回家吃饭的小伙伴都已长大成人;瓦房墙上有儿时用水墨颜料作的图画,现在回来,街坊都说:多久未见,平时走在大街上怕是认不出来了。

父亲站在我身后,示意我拍照留作纪念。我换了几个角度,太不协调了!平时,不论是古风韵味的江南水乡,或是人潮涌动的商业街,都能用影像记录,而现在,再调整像素也拍不出老街在我心中的感觉。传统的物件越来越少,传统文化遗失也越来越多。老街承载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在发展中变迁至湮灭,必不可免。对联,这传统的文化符号,也逐渐被取代、减少。但我们不能,就这样忘记。贴在老街的对联,在拆迁改造前,也贴在了我心里。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街对联记忆
太平老街
老街
爆竹声中又一年
东门老街
巧出对联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