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环节质量持续改进在降低给药错误中的应用观察

2018-03-12陈辛华虞志艳陈香

医学信息 2017年26期
关键词:护士

陈辛华 虞志艳 陈香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环节质量管持续改进在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PDCA项目管理组,以本院2014年发生的51起住院患者护士给药错误为研究背景,对给药错误事件进行分类、从系统环节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提出质量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 通过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系统环节质量持续改进,住院患者佩戴腕带执行率、护士给药时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输液及注射类药物护士配药操作前、中、后查对制度规范执行率显著提升,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 从人、机、料、法、环、测系统环节落实持续改进,对护士安全给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有效遏制给药错误率的发生。

关键词:环节质量;给药错误;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6-0159-03

给药错误指的是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差异[1]。英国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表明,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2]。如何加强管理,减少给药过程中错误的发生,确保正确给药,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护理系统非惩罚性自愿呈报共51起住院患者护士给药错误从给药系统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根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通过对问题措施的追踪监控,持续改进环节质量,保障用药安全。

1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成立“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PDCA项目管理组,以2014年51起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护士给药错误事件为背景,对给药错误事件案例进行分类、引入头脑风暴从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制订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管理委员会每季度、项目指导小组每月开展活动,对全院住院患者护士给药错误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分析,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明确整改措施并追踪落实,持续改进环节质量,降低护士给药错误的发生。

1.1 51起住院患者護士给药错误原因分析

51起护士给药错误原因分析(鱼骨图)见图1。51起护士给药错误发生根本原因构成比见表1。

1.2环节质量持续改进具体措施

从上述2014年51起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护士给药错误事件分析从“人、机、料、法、环、测”给药错误系统环节质量分析均存在缺陷,由此针对给药系统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下。

1.2.1人 指护士及护理实习生。

1.2.1.1护士管理 ①探索实施各专科护士能级管理,实行专科护士准入,护士长根据各班次、时间段、工作内容、工作量合理配置,弹性排班,调动护士工作热情,保证护士有良好的状态完成工作[3]。②重视护士质量控制意识的培养:护理质量控制意识影响着护理质量行为与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执行力[4],护理部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列入每年各层级护士法律知识教育必修课,每季度组织警示教育。③开展“人人参与管理,抵制错误”活动,对各环节堵漏者予奖励,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觉遵守制度规范的良好习惯与氛围。

1.2.1.2实习护士及未取得执业资格护士的管理 将其列为重点人群管理,强化她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规范执行能力。入科前实行集中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对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加药、给药查对制度经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入科后实行导师制专人带教,坚持放手不放眼,各项操作均需在带教老师确认无误后执行。

1.2.1.3患者及家属管理 从入院时、住院期、出院时及出院后等分时段,责任护士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告知其安全用药配合要点,由责任护士负责宣教效果的评价,必要时反复宣教,直至患方全面掌握。

1.2.2机 指所涉及的仪器设备。通过信息化手段,落实护士给药事前、事中、事后的安全管理。如:通过PDA掌上电脑条码扫描落实给药前患者信息核查;护士给药时PDA患者信息核查、给药的时间、给药期间巡查等各环节均可通过护理质控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如发生给药错误事件护士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软件平台实行非惩罚性主动呈报。对给药所涉及仪器的使用、保养、维护、报警值设置及异常处理制订明确的制度、规范、流程及考核标准,结合出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组织全员培训考核,人人掌握。各类设备相应职能部门实行每季度检测,备用状态性能完好率100.00%。

1.2.3料 指药品。

1.2.3.1完善药品管理制度 由药事委员会制订医院药品管理规范、公示临床高危药品目录,落实高危药品专柜专人管理,存放区警示标识项目。

1.2.3.2提高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 在临床中,护士得到药物知识培训相对较少,获取新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药物说明书[5]。各病区将本科所用药物说明书整理成册并及时更新,以便护理人员查阅,护士首次接触的药物,新药使用前必须组织药物知识及使用说明培训。

1.2.4法 指制度、规范、流程和培训、考核。通过发现的问题追踪有无相应的制度、规范、流程,若已有则评估是否量化、具体、操作可行,有无及时修订。

1.2.5环 指环境和环节。

1.2.5.1环境 按药品管理制度要求规范临床药品存在区域。如:护士摆药和加药区严格划分,当日大输液已加药与未加药分开;科内统一夜间口服药放置地点,并有醒目标识等,保障用药环境安全。

1.2.5.2环节 给药的环节管理。①实行各类药品准备后二人现场核查制;患者信息确认采用反问式,需由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的姓名及核查PDA扫描患者腕带信息二种方法确认。患者不在病房落实“药品带回专区域存放、交接、患者告示制”;明确各班次交接责任人,将患者给药情况列入“特殊交接”内容。②口服类给药:落实看服到口。输液注射类给药:输液注射批量操作时,必须执行二人核查制,禁止夜班一人批量加药;患者输液结束时落实患者补液总量的核查制;24 h维持的药液在输液瓶签上醒目标注“维持”字样;过敏类药品:由核对输液瓶签者落实皮试结果的核查。endprint

1.2.6测 指质量控制,培训与考核。科室每周进行给药安全检查,护理部质量控制组每周督查,每月进行重点抽查,每季度一次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纠正,对每例给药错误事件均从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进行系统环节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所提出的整改措施列入各级质控每月必控内容,强化措施的执行率。完善风险预见管理。护理部每月护士长例会,科室每月质量检查反馈会,对给药错误中关键人员、关键时间、关键制度、环节质量进行点评提出管理要求。对新修订的制度的培训率、知晓率、临床追踪考核执行率要求达100.00%。

2结果

2.1护士制度规范执行率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措施实施前后护士制度规范执行率,结果显示措施实施前后护士制度规范执行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措施实施后规范执行率明显提高,见表2。

2.2住院患者护士给药错误发生趋势

给药错误发生率的趋势χ2检验显示,χ2=25.864,P<0.001,表示随季度的增长给药错误发生率降低。说明:住院患者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为单位时间内全院住院患者护士给药错误发生例数与单位时间内全院住院床日数之比例,见图2。

图2 住院患者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趋势图

3讨论

护士在患者临床用药中起到关键作用,给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缺陷均可能导致给药错误,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加强系统环节分析,制订有效的措施,追踪措施落实到位,才能保障给药的安全。造成给药错误的原因除护士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与医疗体系的整体流程缺陷有关[6],护理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凭经验对错误进行分析,将错误多归为个人因素,在分析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护理质量环节因素的同时,分析确认医疗体系的缺陷,更能有助于把握医院内用药错误的根本原因,从而建立保障患者安全的多重护理管理和防范体系,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周月华,王青云,林麗华.临床给药错误特性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7):840.

[2]蒋银芬,杨如美.229起护士给药错误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2.

[3]陈莉,管玉梅,董莉蓉,等.38起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71.

[4]康砚.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C]//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暨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2012.

[5]张婷婷,杨晓莉.护士给药错误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0):51.

[6]彭德清.屏障技术避免给药错误的临床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101-103.编辑/王海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士
你好,护士
2022年“安徽省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我是护士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呼吁《护士法》尽快出台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