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培训及持续自我管理对降低腹透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2018-03-12李敏刘苗张浩

医学信息 2017年26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腹膜炎

李敏 刘苗 张浩

摘要:目的 探讨再培训加强教育对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新入院已确诊的腹膜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卫生条件、原发疾病及平均透析月的资料采集,责任护士给每位患者填写一份《腹膜炎患者问卷调查表》,通过此表了解导致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针对原因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有目的性再培训教育,出院前对实验组患者再次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按计划出院并持续随访,不合格者继续接受培训直至合格后出院;对照组患者则由随班次变动的责任护士进行常规的腹透健康教育,通过比较,评价两组腹透患者再发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内、3年内并发腹膜炎再入院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再培训及持续自我管理对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再培训;自我管理;腹透患者;腹膜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6-0097-02

我院自2011年1月对发生腹膜炎的腹透患者开始实施再培训和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腹膜炎住院患者85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原发疾病及平均透析月的资料采集。实验组腹膜炎患者43例,由腹透专职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再培训强化教育,出院前对实验组患者再次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按计划出院并持续随访,不合格者继续接受培训直至合格后出院;对照组腹膜炎患者42例,由随班次变动的责任护士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卫生条件、原发疾病及透析月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查找及分析原因:对于每位新入院的已确诊的腹膜炎患者,腹透责任护士都会要求患者填写一份《腹膜炎患者问卷调查表》,通过此表能详细了解患者在居家腹膜透析中的具体情况,因而得出导致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现将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归结如下。

1.2.1操作因素 两组患者中76.00%因操作不规范而发生腹膜炎,调查其操作不当的行为有:①无菌观念淡薄,操作者不带口罩,洗手不规范,在车上及其他开放性环境中进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②老年人记忆力下降,不遵守操作规范;③一次性碘伏帽重复使用;④使用腹透液袋破裂的腹透水;⑤腹透外管未按时更换。

1.2.2肠道原因 两组患者28.00%因便秘和腹泻而出现腹膜炎,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细菌存在,由于尿毒症时肠壁可发生病理性改变,便秘、腹泻的时候细菌可经过肠壁或淋巴结进入腹腔使患者发生腹膜炎。

1.2.3感染因素 8例患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腹腔发生腹膜炎。

1.2.4营养因素 调查发现,4例患者反复出现腹腔感染,评估该患者血清白蛋白(AIb) 均<30 g/L,血红蛋白(Hb)均<80 g/L,腹透液培养为真菌感染。免疫功能下降者,腹膜局部防御机能减退,伴有营养不良和肾性贫血极易发生腹膜炎[1]。

1.2.5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均通过问卷调查表,分析出每位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对照组腹膜炎患者由随班次变动的责任护士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包括家庭的环境卫生要求、自身卫生及手卫生消毒、饮食、日常锻炼等;对实验组每位患者进行既全面又有针对性的再培训教育,并做好出院随访及自我管理教育。①实验组患者或家属(操作者)的再培训:当该患者因腹膜炎入院治疗时,医生会通知腹透责任护士介入,评估患者的病情、思想情况、家庭状况以及确定发生腹膜炎的原因或可能原因等。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选择透析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树立正确居家透析观念。腹透责任护士先让腹透操作者自己做一遍操作,指出其错误的操作方法及观念,再让其观看幻灯片,进一步看腹透责任护士操作,然后针对其发生腹膜炎的原因或可能原因进行详细的讲解及分析,接下来由操作者再次做该项操作,直至其错误的操作方法及观念完全纠正过来,最后由腹透责任护士考核合格后,操作者方可再次独立操作。再培训时除了针对性的教育还要特别注重细节,如避免透析管污染的手法,正确的6 步洗手法,戴口罩,透析间消毒时要关闭门窗等。为防老年人记忆力差,尽量选择年轻人操作,特別要强调碘伏帽不要复用,并告之患者及家属不能随意更换操作者,更换操作者前,一定要经过PD 护士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执行腹透操作,强调操作者的责任感[1]。②定期随访,追踪管理:腹透责任护士和医生同时每周出门诊一天接待门诊随访患者,采取第1组患者每月门诊随诊一次,病情变化随时复诊。每次门诊随访时均让患者当面操作做一袋腹透液,让责任护士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操作。门诊随访的项目参照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腹透中心的表格《腹膜透析患者的评估项目》。患者每月复查血常规和血电解质;间隔3~6 个月查肾功能、和甲状旁腺激素。腹透责任护士电话24 h 开通,随时接受患者的咨询和对患者进行指导,并实行电话回访服务,回访内容包括患者家庭情况、腹透操作情况、环境及身体情况、饮食等,为每个患者建立护理病历,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指导、提醒、督促、鼓励患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预防腹膜炎。并嘱其按照家居腹膜透析内容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

2 结果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使用?字2检验,将两组患者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内、3年内并发腹膜炎再入院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3 讨论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重要替代治疗之一 。而腹膜炎是常见腹膜透析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了腹膜透析患者的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还会产生巨额治疗费用。因此腹膜炎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的患者健康教育可以达到这一目的[3]。常规的健康教育是在患者住院期间仅将腹透的知识单向的传授给患者,不注重信息的反馈,出院后不进行干预,顾效果不佳。 而通过对腹透患者实施持续不间断的再培训及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增强了患者生活及做好腹膜透析的信心,有利于帮助患者掌握健康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4-5]。

而腹透患者的针对性再培训教育以及持续的信息反馈和自我管理,是在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自我管理教育的基础上,出院后针对不同个体,有的放矢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系统的、循环式的施教,保证了护患交流的时间,针对性强,能使患者系统性的了解腹膜透析的操作和护理方法已及预防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性,从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内、3年内并发腹膜炎再入院率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并发腹膜炎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再培训和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医务人员的支持下,患者承担起了促进健康的责任,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因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各种躯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达到控制疾病发展,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淑静,廖玉梅,刘红玲.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6):539-540.

[2]马成芳.降低腹膜透析病人腹膜炎发生的护理体会[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3):282-283.

[3]黄抱娣,吕小林,洪惠萍,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减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7):103-105.

[4]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4):93-95.

[5]费斐,殷晓红,张晓辉.不同健康教育培训对象对中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早期透析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5,14(4):384-387.

编辑/钱洪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腹膜炎
猫传染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用超声检查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准确性分析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16S rRNA基因检测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快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