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初诗人吕履恒生平及交游考述

2018-03-12◎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王氏方舟新安

◎李 朋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西安 710119)

吕履恒(1650-1719),字元素,号坦庵,别号青要山樵,河南新安县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清初诗人、戏剧家,著有《梦月岩诗集》20卷,附《诗余》1卷,存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冶古堂文集》5卷,有乾隆十五年(1750)年刻本,存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洛神庙》传奇上下二卷,今存康熙年间刻本,影印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五集》。杨淮的《中州诗抄》收录其诗53首,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录其诗18首,可见其在清初诗坛之地位。吕履恒所在的新安吕氏家族是中原望族,其父、祖辈皆在历史上留名。家族代代繁衍,不乏官宦,且有大量文学作品传世,吕履恒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吕履恒与周稚廉、查慎行等人皆有交游。笔者对吕履恒一生仕宦、交游、创作等情况进行梳理。

一、家世梳理

新安吕氏家族“甲于全豫”[1],据吕履恒的《先府君行状》:“按家乘吕氏系出宋文穆公后,明初始祖讳俊自洪洞迁河南之新安,遂家焉。”[2]可知吕氏先祖为北宋宰相吕蒙正。明初,吕蒙正的第六子吕居简的后代吕俊从山西洪洞迁至河南新安,其后子孙开始在中州大地繁衍,生生不息。新安吕氏家族几经浮沉,至吕维祺开始崛起,为家族在康乾盛世中的百年鼎盛定下基础。吕履恒及吕谦恒并称“新安二吕”,名扬天下,将家族的名望推向了顶峰。吕氏家族世代和孟津县王氏家族联姻,吕履恒的母亲、原配妻子皆为孟津王氏家族成员。现将吕履恒的家庭关系整理如下。

吕履恒的祖父吕维祺(1587-1641),字介儒,号豫石,崇祯时官南京兵部尚书。祖母郭氏生二子,吕履恒的父亲吕兆琳为次子。父亲吕兆琳(1619-1690),字叔玉,号敬芝,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母亲王氏(1620-1680),是礼部尚书孟津王铎之长女,王无党、王无咎之妹,王无回、王无愆之姊。育有五男四女,长子吕升恒早夭,次子吕贲恒过继给吕兆琳之兄吕兆璜,其余三子为吕履恒、吕谦恒、吕复恒。康熙之后,吕履恒一代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使得家族中窘迫的现状逐渐得到缓解,一步步走向了兴盛。吕履恒的子孙后世也表现不俗,实现了家族振兴。

吕履恒的胞兄吕贲恒(1646-1710),字文启,号素园,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长葛县教谕,吕履恒的胞弟吕谦恒(1653-1728),字天益,号涧樵,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及第,著有《青要集》12卷。吕履恒的另一胞弟吕复恒,字敦甫,号清壑,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官仪封县教谕。有《字学晰疑》1卷,《清壑亭诗集》1卷。

吕履恒的婚姻生活较为坎坷。原配孟津王氏(1648-1676),为舅父王无党长女、外祖父王铎之孙,名族习礼,贤孝宜家,年十七适吕履恒,生有两个女儿。夫妻二人感情至深,吕履恒三次参加科试皆不中,王氏陪在身边慰藉劝勉,给予力量,可惜年二十九便离世,吕履恒有《先室王氏状》表示哀悼。据田从典《吕少司农志铭》[3]记载,吕履恒继娶渑池徐氏,卒年二十三,生有长子宪曾;再娶洛阳王氏,卒年二十三;侧室孟津王氏,三十七岁卒,生有次子宣曾;后又娶新安王氏,生有三子守曾,与吕履恒相伴至老。除三子外另有五女,名皆不详,除原配王氏所生的两个女儿外,其余三个女儿的生母无法确定。

吕履恒的下一代,将家族发展继续推向高峰。长子吕宪曾,次子吕宣曾,三子吕守曾,都进入仕途并有文学作品传世。吕履恒重视家族教育,常写诗歌启示儿孙。《夜读示子侄》:“踟蹰不能寐,起坐还凝思,乃知前哲语,老大徒伤悲。”[4]勉励后代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语儿女》:“四时有代谢,阳春改物色”,“嬉笑恒非时,綦屦畏修饰”,“汝背宁我赖,终荷皇天力,目前且慰意,他日徒忧忆”[4]。告诉儿女万物有时,快乐不会长久,应时刻勤勉。语言恳切感人,足可见吕履恒对于诗书传承的重视,也可窥见新安吕氏家族代代相传、在康熙年代发展到顶峰的原因。

二、生平梳理

吕履恒虽生于名门望族,但经济窘迫,仕途不顺,一生坎坷,多遭变故。吕履恒生平见下表。

根据吕履恒的《先儒人状》记载:“先是举家南避……会春荒易粟,举家仰给焉。其明年己丑,遂卜居于横山(即青要山)慈孝庄。”[2]可知,吕履恒出生前的1646年,家族已结束了避难生涯,定居在新安。比起父祖辈,吕履恒没有经历过明清易代的风风雨雨,不曾直接感受孤愤的遗民情结。他曾作《吊侯朝宗》,感慨“中原愁绝响,幸矣不同时”[4],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动乱飘零的年代。但是,虽为盛世子民,吕履恒却依旧为生活所迫。他大器晚成,年轻时三次参加乡试而不中,因而“郁郁不得志,因肆志于诗歌以自广,每与侪辈酒酣高歌,歌已辄复哭,六情拗捩喜怒不以时”[2](《先室王氏状》)。康熙二十九年(1690),父亲吕兆琳离世,这为吕履恒带来了更大的打击。家道不振,吕履恒四处游历,开始了羁旅生涯。生活的压力和仕途的压力困扰着他,他迫切希望能有所成就,不负家族声望。曾做《哭父》:“虚生三男儿,不能供子职,口体虽云充,神智日萧瑟,念我名不扬,休官非所戚,戴天而履地,何以为颜色,不如彼乌鸟,犹能报卵翼。”[4]言语之间充满了因久不成材而产生的对父亲以及先辈的愧疚。经历了长期奔波之后,终于,在四十五岁时中第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不负家族希冀,进入仕途。吕履恒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请于郡免差提下县缓征减耗,招徕流亡鬻子女者,为设法捐俸赎之尽革陋”[3],颇有政绩,民“誉之不容口”。之后的几年,吕履恒不断升迁,最终至户部右侍郎。这坎坷一生,足以告慰先人,激励后世。

吕履恒生平表

三、交游考证

在清初诗坛,吕履恒力排宋调,高倡唐音,他的诗学主张独树一帜,创作成就达到了清初河南诗人的高峰,在当时享有盛誉。另外,吕履恒创作有传奇《洛神庙》,是清代传奇发展繁盛期的正统文人的典范之作。从吕履恒的作品及其他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他一生交游甚广,涉猎诸多重要人物。现整理如下:

(一)周稚廉

周稚廉,字冰持,号可笑人,江苏华亭人,清初戏剧家。其生卒年,参考周巩平先生的《清初戏曲家周稚廉生平补正》,应为顺治十四年(1657)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卒,享年三十六岁。

周稚廉对吕履恒的诗极为赞赏。《梦月岩诗集》由周稚廉与沈德潜共同编辑,卷首还有周稚廉作的序。序后署“康熙己巳仲秋云间周稚廉冰持氏拜题”,由此可将时间锁定于公元1689年,当时吕履恒四十岁,周稚廉三十三岁。周稚廉对其诗评价很高,曰“寓斋挑灯讽读佳咏,有仲默之秀练而去其弱,有空同之沉雄而避其粗,真饭颗山头嫡传也。中州近贤林立。自朝宗、觉斯外,罕见先生之匹矣。”[4]将吕履恒与侯朝宗、王铎比较,认为其诗温柔敦厚,宏大豪壮。

周稚廉去世后,吕履恒曾作《忆周冰持》诗。考证过周稚廉的卒年后,可将该诗的时间定为1692年或以后,吕履恒的父亲吕兆琳离世之后,吕履恒中进士之前,为吕履恒离家在外四处游历之时。诗前小序云:“周子云间人,投分自广陵,别有年矣。或传其死,未忍遽信,用是志忆焉”[4]。由诗中可见,吕履恒对周稚廉的才华十分欣赏,二人曾月夜畅谈,互相品评作品。二人分别多时,骤然传来的却是对方的死讯,吕履恒对此感到震惊,不忍相信,可见二人友情极为深厚。

(二)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与吕履恒同岁,清代诗人,字夏重,又字悔余,号查田、他山、初白老人,赐号烟波钓徒,浙江海宁袁花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著有《他山诗钞》、《阴阳判》传奇。

《洛神庙》传奇康熙刊本即由查慎行批点。第七出《诘帕》中旦询问帕子的来历,查慎行于此处有眉批云:“妙在处处关情”[5]“即将诀词作波,妙语天然”[5]。第十七出《病诀》中旦唱《双调步步娇》,于此处有眉批云:“此出悲酸沉痛,商情羽苦,哀猿三峡之音,不堪多读。”[5]又第十八出《辨香》有眉批云:“此折抑扬顿挫,北曲擅场,可与《牡丹亭冥判》并传不朽。”[5]这些赞语,可见查慎行对该传奇的评价不低。

(三)王士祯

《梦月岩诗集》的卷首评语第一位为济南王士正阮亭,即王士祯。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山东新城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在政坛颇有声望。清初诗人,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王士祯对吕履恒诗的点评为:“梦月岩诗,高浑超诣,多出于杜正以不甚似杜为佳。”[4]清初诗坛,学宋之风正炽,吕履恒竭力与其抗衡,崇杜甫、抑苏轼,崇唐风、抑宋调。不止一次发表过贬苏的言论,突出其学杜的一面。王士祯对于吕履恒的赞语,合乎吕履恒的诗论思想,并不算过誉。然而,二人是否有直接交往,尚待考证。

(四)沈用济

沈用济,生卒年不详,字方舟,浙江钱塘人,康熙年间国子监学士。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四十称沈用济“足迹半天下”,“及长出游,一至山东,登岱岳,又之楚、之粤……又之边塞,留右北平。”[6]他一生游历过不少地方,留下许多记游诗,著有《方舟集》。

沈用济参与了《梦月岩诗集》的诗歌选定,并有评语。评曰:“气象浑涵,词华典赡,质而愈古,丽而弥新。思入风云腕驱经史少陵,而后登峰造极之篇。诸诗忠丰腴秀丽,沉挚雄奇,品量风格在汉魏初盛间,纤靡晚近之调不类也,知于此道参上乘也。”[4]认为吕履恒的诗浑厚宽广,质古丰腴。吕履恒与沈用济交往频繁,时常唱和。《沈方舟张卜臣过我邀游秋槎同张鸾和友砺舍弟天益分赋》《岁杪张二卜臣招饮同沈大方舟分赋》,都是例证。除此之外,吕履恒还为沈用济作过不少送别诗。如《送沈方舟还江南二首》[4]:

金台九月已成裘,晓日初霜倍凛秋。衰莫那堪频送别,江山从此各凝眸。

吴门练马遥难见,燕塞书鸿暗自愁。珍重登高题咏处,共期通隐姓名留。

诗人在萧索的秋天送友人回江南,想到日后相隔千山万水,书信难通,不能相见,愁绪便涌上心头。

另外,还有《赋得归云送沈方舟南还》[4]:“逢逢自孤往,高高游太空。类此远行客,一身为转蓬”,这是对沈用济烂漫、随性、四海为家的一生概括。“翘首望停云,皦皦日方中。相思杳无极,目尽沧江东”,意在言外,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杏花开落柬方舟》[4]:“尚有余香表春色,明朝相约到巌扉”,《秋夜有怀沈方舟张书登田克五三诗人》[4]:“瘦来同沈约,不敢夜吟诗”,吕履恒时刻都在思念着友人,盼望着重逢。

吕履恒在一生中交往人数众多,且留下大量诗篇。如诗集中写给陕西西乡县的杨尔贞的诗篇多达五首,《杨贡士臣石》《别杨贡士臣石》《遥哭杨贡士臣石》《再哭杨臣石》《武昌夜雨再哭杨臣石》,读来令人感动不已,可见二人情意深厚。此外,还有太仓张衍懿,河南郏县仝轨,汾阳胡庭等人,都与吕履恒交往颇深。然因笔者学术不精,查阅范围有限,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无从知晓这些人的详细生平事迹。

吕履恒能站在清初河南诗坛上顶峰,与家族的教育分割不开。先辈取得的成就给了他荣耀,也给了他压力,门望之秋是他对仕途有着坚定信念的最大支撑。他也将这种信念传给了后代,使得吕氏家族在中原大地继续发光。吕履恒的少年时代较为坎坷,但中晚年一帆风顺,不断升迁。他著作颇丰,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吕履恒交游甚广,且多以诗定交,交游使他他丰富了自身阅历,对其文学思想的形成与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王氏方舟新安
隐秘的方舟
新安滩
张新安教授简介
新安滩
关注王氏药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养生好项目
现代营销联手王氏药罐 共同开拓大健康项目市场
Recent Promo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Kun Opera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中医按摩市场潜力大 王氏推拿让你更赚钱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药罐国医文化 专业医生深深赞叹王氏药罐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