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018-03-11唐超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唐超

摘要: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散发在全世界,尤其在深深影响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就在于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哲学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其他哲学观点的创新与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在中国也得到了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人类历史研究发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长期在森林中进行着原始森林生活,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这些类人猿不断进行捕猎获取食物,完全作用于自然界,从爬行到站立走路,把树枝和石器作为自身生存的生活之地。并且实践劳动促进了人脑的进化,在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人 社会关系的形成极大地促进语言文化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存得以持续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来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解决后,才有机会和条件去解决一些与人类生存和生活相关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政治法律、医疗卫生等才有机会发展,这是为了人类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所以,实践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和强大基础。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生产力不断提升,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工具和科技等会不断得到改变,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人类关系比较凸显,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社会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文明发展成果也得到极大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要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而创立的,实践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实践主体就是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实践主体具有一定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性,可以通过实践中介作用于实践客体。客观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人对实践活动的认识能力也在增强,即人的主观能力增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实哲学实践观的不断丰富。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就是毛泽东的《实践论》。毛泽东的《实践论》以丰富的哲学韵味对认识和实践进行辩证性总结,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和真理的标准。并且总结出了实践、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实践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循环往复的,只有不断的实践、认识才会有所提升,真理才会得到检验,实践水平也会提高。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1978年后,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勇敢的批评“两个凡是”,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要求全党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不唯书,不照搬国外模式,在实践中奋勇前进。可见邓小平敢于突破常规,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用事实说话的态度,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江泽民认为一种新的理论要坚持以实践为根本,要以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基础。关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他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西部开发进行了一系列惠民工程。为减少贫富差距,实施生态保护,调整经济结构,维护民族团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结合我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全体党员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胡锦涛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实践产物.科学发展观以实践为标准检验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统一,既是理论的创新,也是实践的创新。科学发展观是对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人类实际活动做出了回应,要求人们科学实践、理性实践,追求合理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审视发展全局,针对我国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充分认识到发展难题、发展瓶颈、发展阻力等矛盾性问题,在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以人为实践主体的回应,也是对实践客体的回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我国发展矛盾性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提出的,所以,“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产物,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理论是发展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先进、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发展结果好与坏。在我国正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正确的发展理念完全顺应人民的诉求、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发展的基本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在不断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在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作为一种先进的哲学理论武器,它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提出了哲学思考,也为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哲学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效结合,不忘初心,坚持改革,坚持实践,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3]孙洪敏、牟岱、陈东冬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4]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舒心、包桂芹.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

猜你喜欢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